-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4-11-27
- 在线时间74392小时
-
- 发帖116551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6528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39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551
- 金币
- 6528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39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439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7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1-03-15)
—
的确被它惊艳到了。查查资料才知道这座图书馆是由德国的韩裔设计师YiEun-young设计的,其立方体结构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万神殿。当年他参加政府竞标时候设计方案中标,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图书馆在10年后才建成。01 管风琴教堂| Grundtvigs Kirke📍丹麦哥本哈根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座教堂时,估计都会忍不住地尖叫(至少内心里):这是真的吗?对,它第一眼真不像一座教堂。但新教国家对于教堂样式的大胆创新,反而带来众多惊喜和奇迹。远看管风琴教堂,像异星人在地球上的基地吧。近看,则能辨识出它节节上升的设计颇像一座巨大管风琴的管状样式。而站在它跟前,才觉悟到它是那么高大。这个瞬间,我脑海里会闪回到冰岛面对雷克雅未克大教堂的那个下午,两者有极为类似的风格,都像岩浆被海水冷却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由此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不是人工建筑,而是深耕于大地之中的大自然产物而已。冰岛 雷克雅未克教堂,也是当地的地标,如同火山熔浆凝固而成,200%的冰岛风格建筑。教堂高大独特的外观让人差点忘记了它有三个黄色的小门。左手的小侧门推门而进,可以进入过堂,面前还有一道更巨大的双开木门,门内一眼看向室内,顿时一股激流冲进颅腔,血液都开始沸腾了。里头那一切是真的吗?室内空间层高极高,两侧层层叠叠的高大立柱和拱券从近到远形成了细密的视觉竖线,更加强化了空间的高大以及空间的简洁纹理感。左右两侧是长长的竖窗,透入的光线跟不加修饰的柱子拥抱在一起,让教堂里飘荡着轻盈和高雅的圣洁感。从外到内,这座教堂表里如一地呈现丹麦典型的极简设计之风,而建筑材料却是6百万块小黄砖。朴素到极致,可以是像它一样的典雅和大方,哪里需要什么富丽堂皇的虚荣?这座教堂本名是“格伦维特教堂”,如此巧夺天工的设计,来自于丹麦上世纪初著名的设计大师琰森·克林特(Jensen Klint)之手。上世纪初,丹麦了为纪念著名神学家和赞美诗作家格伦维特(Grundtvig),向全国征集有关纪念他的设计方案。结果克林特的设计俘虏众人目光,却没人敢拍板:因为他不是建议造一个纪念碑或雕塑,而是要建一座大教堂。这样大规模的方案,费用之高难住了大家,一下子整个竞赛项目卡住了。最后,这绝美的图上杰作还是征服了大家,咬牙,评委会接受了克林特的方案,开始建造格伦维特教堂。从1921年9月8日开始奠基,直到于1940年9月8日全部完工。市政府捐赠了建筑用地,建筑经费来源于民间赞助和政府拨款。遗憾的是克林特没有亲眼见到工程完成,1930年去世。他的儿子以及孙子继承了他的工作,一家三代人,铸就了世界教堂里又一经典之作。而其实现在宜家里卖的那款白色褶皱灯,设计原型就是来自于克林特之手……即便是教堂内的椅子,也跟天主教那种厚重的长条排椅不同,而是一个个独立的木条靠背椅,这样增加了空间的轻盈和透气感,否则会让人从视觉上觉得地面非常沉闷。不论哪个角度,它都动人无比。你若要我想象天堂的模样,我认为就该是这样。P.S:教堂里头本身没有我照片里那么清雅明亮,这是我在图片处理时提亮减淡了的效果。不过还是很震撼。可惜我当时在里头只待了1小时左右就走了,应该在里头多待一会,多静默一会的。02本福寺水御堂| ほんぷくじ📍日本兵库县淡路市国内也开始逐渐出现不少安藤忠雄名义设计的建筑,但我却需要“郑重提醒”他的粉丝们:在国内看得越多他的作品,越无法感受“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成名之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特地背包去了安藤忠雄的出生地,日本大阪及关西周边一带,寻觅他建筑履历里早期的经典作品。站在它们跟前,才发现在国内看的“安藤忠雄”,某种意义上都不是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精髓。之前已经有人列举了他鼎鼎大名的“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我不作累述。其实他还有一个“风之教堂”,在神户六甲山,但是我去的时候发现它已经关闭,所以网上的报道也不多。而要先介绍的,是我超级超级喜欢的淡路岛之本福寺水御堂。这是一座佛教寺庙,藏在淡路岛上鸟不拉屎的地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抵达后,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好像一两个小时才一班bus经过这里,抓狂的我在路边发呆。谷歌地图将我导向了这里,村到不能再村的地方。我简直怀疑人生,也不太敢相信安藤先生设计的佛教寺庙是藏在深山里的吗?背着20公斤负重快爬到不行我的,再抬眼时,竹林里长出一大片碎石铺就的区域,碎石上迎面立着一整块安藤忠雄签名式的混凝土围墙,天啊,真到了。绕过这道3米高的直墙和另一道弧形围墙的屏障后,就会进入了本福寺水御堂的入口—— 一个混凝土材质的椭圆形莲花池。不好意思,池子里空无一物。后来买了一张明信片,才看到这座莲花池漂浮着莲叶时候应有的样子。莲花池的右下角,看见一个像倒三角形的红色区域吗?这是个什么东西,我待会告诉你。大门入口似乎就是这个莲花池中央的那个通道 ,一通向地下的楼梯摆在面前。疑问油然而生:日本大部分见过的寺庙都是木质结构。至少寺庙的模样,都应该是高高在上,有着类似的殿堂、门窗、亭榭、游廊等等……而且,佛教在内的多数宗教建筑大多是向上走﹐以表达宗教修养的提升和对佛主或对神的逐步接近。而这座寺庙竟然是一个埋在地下的混凝土寺庙?!安藤先生是不是有点太……离经叛道?这个疑问不是我才有。这座本福寺水御堂1989年扩建,委托安藤忠雄设计一座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佛教建筑。那时候安藤先生的光之教堂刚落成,体现出他对于宗教意义超乎常人的理解和洞察,估计这是本福寺找到他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堂我能理解,毕竟安藤先生花了十年时间周游欧洲 ,他不可能不了解基督教对于欧洲的意义。当安藤提出了修建地下佛堂的方案,遭到所有人都反对:佛堂怎么能够往地下走?这不是侮辱佛主吗?安藤解释说,莲花池静谧圣洁,体现佛教“步步生莲”本意,在莲花池的包围中慢慢拾阶而下,进入庙宇﹐其实有洗涤心灵的含义,也是重回佛教原点之意。人世间所有的人,通过这样一个从地表走向地下的黑暗通道 ,就像是我们回到一个封闭的内在空间,思考人性 ,然后回归内心的过程。人总是要落到最低落、最黑暗的时候,才会有超脱生死的顿悟。这番说法一出,寺院住持恳求安藤先生赶紧施工,实现这个伟大的设想。面对楼梯,我在想:莲池之下,楼梯之下,是否真的能顿悟人生?沿着楼梯走到底,光线从明到暗。右侧严禁进入,是员工 通道 。左侧,为进入佛堂的路线。门口摆着一个小桌子,桌上放一盒子,写着自觉供奉400日元香油钱。原来这地下,有一层4米高的弧形围墙,红色木质结构,造型像是一块块长长的木板围成的木桶。通道 入口写着“土足严禁”,还放着一个鞋拔,看懂了,要脱鞋进入。若不是安装了地灯, 通道里视线会更加昏暗。但红色的光线已经跟外头的世界截然不同。弧形通道看不到尽头,又是一种安藤签名式的“ 通道诱惑”,它在加温来客的情绪,勾起人们的好奇,让人禁不住想象黑暗的尽头是什么在等待。当我觉得走到最黑暗的地方,再迈两步,就会发现眼前又越来越亮,然后右侧就出现了圆形的大殿,红光扑面而来。这圆形大殿象征生生世世﹐循环不息的轮回,而大殿的方框屏风则悉数采用 日本传统建筑里的方柱造型。佛祖像背后是通过窗棂射入大殿的光线,整个空间就此被红光笼罩,恍如佛光四射,令人震撼。(殿内不允许拍照,我也仅仅是在殿门之处拍了一张而已。虽然没有任何人管理,但肃穆庄严之下,总觉得不能越界)磕头,许愿。更多的规矩不太懂,于是只好安静观察大殿的细节。大殿里有护身符和经书之类的物品可请,写上了数额,自觉投放。请了四本心经随身带走。从大殿出来继续往前,就会抵达大殿的后部。这时候就会看到大殿红光四射的光源从何而来。原来最外层的混凝土围墙开了一个大口,安装着巨大的窗棂。还记得我上面明信片里提到的那个右下角的红色区域吗?那就是下面这个开口所处的位置,窗棂外是一个采光井,这样光线就能透过窗棂,化身成为照亮大殿的柔和的“佛光”,构思是不是妙到毫颠了?走到这里,内心已经激动得走不动了,盘腿坐下来,好好地思考一下人生。在这静到深处之时,乃是广阔的虚无,是见过天见过地然后见自己。通过这样如凤凰涅槃般的红色,再走出来的时候,抬头一看楼梯之上,狭窄的混凝土世界顶上是一片天空在等待自己——象征着新的天地在接纳自己的重生。这一进一出﹐意味着当我们从烦嚣乱世踏入地下,深入到最黑暗的低处,才能明了贪嗔痴的虚幻,见心见性,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方可能重见天日。放下,净化,死亡和重生,这就是本福寺水御堂全部的意义。它的设计简单到了极致,却也拥有了足以震撼掉宇宙观的真义……日本各地遍布不少安藤的作品,也可见其勤奋。但生意越做越大,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反而慢慢淡化了他成名的清水混凝土风格。的确,时代的审美和材料的偏好都在进化,建筑同理,成名的绝技未必能保障自己后来武林霸主的地位,安藤忠雄自然也要跟随潮流而成长与变化;其次,77岁的他只是一个金字招牌,即便亲力亲为仍旧是他的作风,但很多动作我相信都是由工作室里的其他设计师完成。关键一点,我之前也只懂得从“清水混凝土诗人”的角度去理解他,因为当时没有亲自到他的建筑前参悟过。就像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湿壁画,就得在壁画所在的教堂环境下观看,任何一个将壁画挪到美术馆里的做法,都削弱了画的整体意义和效果。同理,安藤“清水混凝土”的建筑理念,的确只有去日本国内观看,才能体味那原汁原味的内涵。但他远远不是这个头衔所束缚的人,他是“光的诗人”,他有着永远出奇制胜的思路,材质只是一个肤浅的方面,最终他只是“利用最基本的几何形式,就改变了光的形式。最后一点感悟,就是安藤第一品的好作品,绝对不是他做的各种商业类型的公共建筑项目,而是那些小而精、带有浓烈宗教意味的建筑。不信教的他,以匪夷所思的创意,让经手的宗教建筑都成为可传世的绝品。只有在这种建筑类型里,似乎才看到先生一生所求,是完美的极简主义,是一气呵成画出来的一个干净的圆。除了宗教建筑,还有就是他做的很多私人住宅项目,也是颇有让人惊艳的效果。如果有兴趣看看我当时去看安藤忠雄建筑的游记,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国内安藤忠雄作品越来越多,但我们离“清水混凝土诗人”越来越远03“外星人民居”📍法罗群岛在法罗群岛旅行时看到的两个小屋,我们叫它们“外星人派来的飞船”。其实是当地人的民居。第一眼看到时,也是相当惊艳。北欧人的那种随性和创意,的确是现代主义里最有质感的存在。04斯图加特市立图书馆| Stadtbibliothek am Mailänder Platz📍德国斯图加特勾引我来的是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幅它的照片,被说是德国最美图书馆之一,所以特地来此一探究竟。倒了几趟地铁从Stadtbibliothek (Handwerkskammer)站出来后,我被复杂的商场给搞晕了,谷歌地图一时之间出了点问题,于是我愣是绕了几圈才找到图书馆,站在大楼外还问行人,图书馆在哪,人家一指,你眼前这个就是啊。好像也没有啥特别啊……难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它内部跟我想象的一样吗?顺利进门,我正准备要看看这里头是如何个参观法,一位微胖的保安径直走向我,然后指了指我身上的相机,问我:你要拍照?我一惊,生怕他说这里头严禁拍照啊。但也只能点头说是啊。保安说:你需要拿拍照许可的permission?我问:Form where?(从哪拿?)他指了指自己:From me(从我这里拿)。说完,他忍不住笑了。吓死我了。看来他觉得吓到我了。这下就简单了。登记处另一个保安拿出表格让我登记基本信息,发了一个标签贴身上,“现在你可以到处拍了。” 拿到官方许可的我松了口气,然后就沿着楼梯开始一层层的解密。另外,向柜台的两位大妈咨询后,花了5欧押金拿了一台英文的Audio Guide,需要配合一张地图使用,否则你不知道何时何地需要按数字来听介绍。站在一楼中堂来一张。这简约的设计第一眼还是蛮特别的,天花上那个方形天窗,其实还不是图书馆的顶部天花,待会我们会看到这个天窗上是什么东西。前面三层楼,都是正常图书馆模样。没啥特别啊!?从四楼开始到八楼就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空间了。壮观的部分开始了。是不是“哇”地一声叫了出来?是不是想尖叫“Holy shit”?我很矜持的,我只不过现场Holy了好几层楼。性感到原地爆炸。我们在地表一层看到的天窗,其实就是通到上面这个巨大的空间里。整个屋顶也是半透明的天花板,可以最大限度使用自然光。这个理念,大概就是通过畅游知识的海洋,就能通过层层的楼梯通往最顶上的光明之处。而楼层之间四通八达的楼梯,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通行,其寓意同样是:有知识,通四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