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26
- 在线时间10680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578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578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8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26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0-11-25)
—
GAGALing携程旅行家,图虫资深旅行摄影师,福建画报社大海峡图片库签约摄影师,游侠客游飞侠,途牛大玩家,去哪儿试睡点评师,知乎专栏作者,新浪头条文章作者近日放晴,自驾来到福清一都镇东关寨游玩。这里安宁惬意,是难得的“周边桃源”。车行半路,就可以看见气势雄伟的东关寨,傲然屹立于半山坡。“东关寨”名字的由来,与一都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都原属于永泰县辖区,它的位置相对于永泰县城而言,处于东面;其次一都是山区,出门的路要经过山岭,古时山岭上的路口称为“关”,深山里的村子叫“寨”。这就是“东关寨”的名字由来,意为东边山岭上的村子。寨门口视野开阔,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枇杷林。东关寨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当地何姓家族花了三十多年才兴建完成。从东向西,层层递升,盘踞山头,堪称是 “古城堡式”的建筑代表。“堡”是福建山区独有的一种防卫性极强的民居形式。明嘉靖年间,倭患猖獗,人们普遍存在防御心理,因而沿海百姓纷纷筑堡自卫。百姓或联合各姓宗族,或同一强宗大族以土堡的形式,结成一个具有半军事性质的乡族组织,共同抵抗倭寇的侵扰,所以明代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是“城堡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契机。东关寨经历数百年风雨洗礼,外观几如当初,与闽南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东关寨石墙有十米高,大概等同三层楼,石墙之上再筑土墙。站在古老的廊檐下,人显得特别小。推开历经火烧水浸的古堡之门,墙垣的厚度达2.5米,一个人展开双臂都抱不过来,门的材质是重阳木,防腐防火,超级厚重。门后的石墙里还藏了个2米的大门闩,也是超级重,门闩中间有两个锁,相当于双重防护。门上有三个机关小洞,小洞上接着一个大水箱,一旦土匪用火攻大门,寨内的人们可以从上面用水浇灌,形成“水帘洞”予以灭火。东关寨分上下两层,呈中轴线对称,三进布局,由门楼厅、正厅、后楼院等组成,两旁别院各居左右。共有99个房间,以前住着一整个大家族,两百多号人,可热闹了。寨内的第二层楼,设有近2米宽的哨廊,环寨一圈共260多米,寨民可以在里面跑马巡逻,抵御外敌。墙垣上设有瞭望孔,旁边挖通着枪孔,从瞭望孔向外展望,寨外风景一目了然。而枪孔又分为炮孔与枪箭孔两种,大小不一,一共有79个,真可谓易守难攻。来到寨内的前厅,两层变为一层,有7、8米高,非常宽敞,通透。两边的木门都是“加长版”,有3米高。房梁上的斗拱木雕也很讲究,不是常见的浮雕,而是透雕,更为立体精致。前厅和正厅通过“仪门”相隔。每逢有重大婚丧庆典仪式、欢迎贵宾时,这道门才打开。接着来到东关寨的中心点—正厅。正厅的天井里,有一口石墩。猜猜看这是干啥的?有人猜插柱子,插旗子。正确答案是举办活动时为免受日晒雨淋,先人们设计了这套转轴设备,活动的穹顶—“漫天布”。启用时将转轴转动,“漫天布”从屋檐下扯出挂在堂前游廊的屋檐下,为防止下垂,在天井中间以两根立柱及麻竹支撑,搭盖成“人”字形。特别有意思的发明,去过很多古堡古寨之前都没有看到过,惊叹古人的智慧。正厅的高度有十米多,比前厅更高。以前寨内最隆重的仪式,就在这里举行。处处都是豪宅的风范,你看:门槛这么高!正厅后的天井,藏着天然的大山。寓意是靠山吃山,有靠山。山体上是一面巨大的风火墙。这样如果一个院子着火,不会蔓延到另一个屋子。走到后厅,天井内的蓄水池,不是那种底下井水,而是源源不断的山泉流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看这个大浴缸,其实它是放粮食的木煌。上面还有老鼠咬的窟窿。以前碰到丰收的年头,这个木煌就堆满粮食。“路路通,随便走。”二层楼的内廊,能通到每家每户。内廊过去,成年后的女生,就不能和父母同住,要住到后楼院,就是“小姐的闺房”。这边的风景就比较清幽,待嫁的闺女们在这里看书,绣花,抚琴,画画。墙上还有对应的木雕,牵上一根绳子,用于挂字画。光线透过木栏杆、窗花投射的线条,非常好看。走了一圈,累了,来美人靠休息一下。感慨这里真的就是个城堡,坚不可摧。屋顶也很有设计感。现如今,如若进入寨内,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还是宛若进入迷宫。从东关寨出来,踏上古道继续追逐着美景,踩着石板路,沿着路边驿道,来到了下宅畲族村。很原生态的村落,不少村民居住,柴房里堆着柴火,院里晒着果干与药材。往山林里走,会看到这里500多年树龄的“树王”,独木成林占地15亩。夕阳西下,虫鸣鸟叫,枇杷林沉浸在一片金黄色之中。转载: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编辑: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