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
UID: 309051
-
- 注册时间2007-10-27
- 最后登录2024-11-27
- 在线时间26053小时
-
- 发帖38620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9
- 金币104
- 道行12540
- 原创906
- 奖券1369
- 斑龄0
- 道券123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309051
- 发帖
- 386204
- 金币
- 104
- 道行
- 12540
- 原创
- 906
- 奖券
- 1369
- 斑龄
- 0
- 道券
- 1231
- 获奖
- 0
- 座驾
- C200L
- 设备
-
- 摄影级
-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5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7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0-10-02)
—
9月25日,电影《夺冠》上映,比原定的上映日期整整晚了8个月。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意味着太多,很多国人都有浓厚的女排情结。《夺冠》原名为《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但这也意味着创作上的难度:如何拍出公众最大公约数的女排?在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女排基础上,电影能否有不一样的表达?《夺冠》有相对精妙的切入点,它以三个时间节点,以三场比赛,还原中国女排从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女排精神的传承。第一个时间节点是1981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它的关键词是:集体主义。经历了十年动荡,中国于1978年改革开放。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彼时的中国太落后了。所以当时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吴刚 饰)对女排姑娘们说起自己带队出国比赛的经历,其他国家的发达深深地刺痛了他。他希望中国再发展得快一些,进步得再快一些,好让世界重新看到中国,也希望中国有机会证明自己:中国人,行的!一项国际比赛的冠军,就是中国人证明自我的方式。所以当时的女排世界杯,之于中国女排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还是一次中国人的自我证明。袁伟民在对女排姑娘们进行魔鬼训练时,当姑娘们筋疲力尽,袁伟民仍未停止训练,他激励姑娘们的话是,“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一场比赛的分量是如此沉甸甸。国内的训练条件很差,女排姑娘都是拿着命去拼,流血不流泪,要球不要命。“中国女排,没有我,没有你,只有我们。”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并开启了五年冠的传奇。女排的精神也振奋了一代中国人。1990年代中国女排跌入低谷。2001年陈忠和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迎来中兴期,并于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2005年,郎平接受美国女排邀请担任主教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巩俐 饰)与陈忠和(黄渤 饰)这两位昔日的战友和一直以来的朋友,“狭路相逢”,半决赛上演中美对抗。北京奥运会女排姑娘们主场作战,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达到顶峰。但中国女排遗憾落败。作为女排曾经的一员、作为一名中国人,郎平希望中国队赢。但作为一名职业教练,她又必须全力帮助美国队获胜。中国女排遗憾落败了,电影呈现这样一幕:赛场的观众难掩失落,而郎平起身离开后,消音的赛场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愤怒的观众的口型,“卖国贼”。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郎平作为一个职业教练的个人主义。《夺冠》也含蓄表达了主创者的立场:他们尊重并理解郎平的选择,并不认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2008年郎平辞去美国女子排球主教练一职,2009年陈忠和也辞去主教练一职。中国女排进入低谷。电影进入第三个阶段,2013年,郎平重新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顶着外界的重重压力和质疑,郎平对女排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核心就是:科学与人性。组建“大国家队”,建立了完备的体能师、康复师团队;她对女排姑娘的训练也不是以前那种透支式的,她会留出时间让姑娘们去休息、去玩,甚至还鼓励她们去谈恋爱。毫无疑问,女排精神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内核永远不会改变和过时。但跟1980年代相比,现在女排姑娘们打排球的条件变好了,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愈发强大和自信的中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举国体制下的“唯冠军论”去证明什么。郎平从1980年代走过来,她知道昔日的姑娘们为了胜利付出过什么,就连她自己,头部以下一块完整的骨头也没有。胜利当然很重要,但她不再是通过透支姑娘们的身体与精神去赢得胜利了。也是在这里,《夺冠》作为一部体育片,与此前的《女篮五号》《沙鸥》《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国产体育片,在体育精神的传达上有了变化的地方:它讴歌集体主义,但也看到个体的价值。这才是现代体育精神的内核。体育讲求集体的协作,讲求对胜利的追求,但它也讲求个体对自我的突破与超越。因此,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结合。电影中,朱婷(朱婷 饰)扣球一直无法让郎平满意。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朱婷回答:“为我爸妈。”“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成为你。”“那你就搞错了。”在里约奥会员四分之一决赛前,郎平才给朱婷发了短信,她告诉朱婷答案:“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陈可辛在相对有限的创作语境下,还是对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更为科学、更为人性的新诠释和新表达。但这三个阶段在过渡和衔接上,仍然存在着“撕裂”的地方。即女排精神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如何与追求个体价值达到一种自洽的状态,电影没有给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答案。这不仅仅是创作者能力的限制,也有一些客观上的限制。陈可辛做得不够好,但也许也没那么容易找到比他做得更好的导演了。除了体育精神的新表达外,《夺冠》还有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一个是三场体育比赛的呈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着强烈的现场感。虽然已经知道结果,但观众的情绪还是随着场上的比分浮动。在这里,剪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比赛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像1981年的中日大战,因为日本队防守强,打不死,所以剪辑节奏上,在体现紧张感的同时,有一种内在的舒缓。但2016年中巴大战时,因为巴西队擅长强攻,节奏快,所以剪辑就凌厉得所,镜头短、快、密集。另外一个让人击节的地方,是电影中的表演。巩俐的表演做到了神还原,抓到了郎平的精髓。短发、细框眼镜、臂膀和背部笔挺、站姿微驼、走路慢,身体向后仰。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细节,比如拿笔时的手势,得分时高高举起的大拇指,脸上常带肃杀内敛的神情,以及说话的语气语调。饰演青年郎平是郎平的女儿白浪。白浪第一次在片场看到化完妆的巩俐,吓了一跳,“太像我妈妈了!”惠若琪也回忆,巩俐第一天走进片场,女排姑娘们惊呼太像了,从此喊她“郎导”。看电影时,观众仿佛就看到平日里那个严肃又柔情、果敢又坦荡的郎平出现在大银幕中。白浪也只得一提。她也是一名运动员,身高、体型与年轻时的母亲如出一辙,她演青涩、固执、坚韧的青年郎平毫无违和感。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惠若琪、丁霞等10位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队员参与了电影拍摄,再现了当年夺冠时的拼搏场景。以前也有类似情形,本人演出本人,但大多只是作为一个片段,或最终表现效果像是纪录片。但在《夺冠》中,真人演出真人的效果就像是专业演员演出,有着强烈的电影感。这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编剧的情境设置,能够将人物的心路历程、人物弧光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为什么打球是朱婷真实困惑的,电影设置了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情境,把它给表现出来了。它既有助于真人投入到电影的情境中去,也能让电影的效果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另一方面在演员调教上,陈可辛给了女排姑娘们极大的发挥空间,允许姑娘们根据自己和队友日常相处的表达习惯修改台词,让表演更真实顺畅。比如电影中丁霞的一句幽默台词“张常宁你干嘛呢?快发(球)吧,你打沙排转沙子呢”,就是她临场发挥的。电影也保留了下来。总的来说,《夺冠》或许并不完美,但在现有创作条件下,陈可辛交出合格的答卷。它有契合当下时代的新表达,有激动人心的比赛现场的还原,有精湛又真挚的表演,还是值得一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