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28阅读
  • 1回复

[数码讨论]文化上“云”并非权宜之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217
金币
583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75
斑龄
190
道券
101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0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04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4-03-03) —
         据报道,近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上海非遗协会借助云展、云演、云讲、云售、云游等多种方式,上万款非遗主题产品、600多项资源、2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云端”,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传统端午文化也通过互联网传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文化触电、触网、触屏,在“云上”大胆尝试、大展风采,并不是孤例。京剧名家王珮瑜的“瑜见你”,上海的国货品牌通过网红直播带货让经典咏流传,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前许多人担心,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经济社会节奏,原本就脆弱的文化传承会难上加难,想不到文化上“云”之后,竟有柳暗花明之感。让互联网变量变为文化传承增量,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要有观念之变。被需要才有价值,文化人要有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社会需要、群众需求,不要埋怨群众“不识货”,更要思考自己“咋卖货”。传承文化需要强化自信,但不能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负,要冷静分析文化传承中的主客观环境变化,借助“云上”网络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展示文化产品制作过程,让人领悟其真;讲解文化产品过人之处,让人领会其优;引导文化产品融入生活,让人领略其美。人民永远是文化的主人,传承文化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如果说此前,人们还在思考疫情背景下端午文化传承的问题,那么文化上“云”,则给出了一个答案。而端午香囊、粽子、绿豆糕、油纸伞、折扇等产品在线上的热销,更是让文化人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

  要有手段之变。文化传承最大的难处,在于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导致现实需求不足。这段时间,传统文化因“云上”有道而让人刮目相看,因手段创新而让人欣然接受,因直抵人心而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提醒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创意创新创造,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化为生活所需。用新理念设计现代人所需的文创产品,用新材料制作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化用品,用新工艺激活传统产品的文化基因,用新营销更好地扩大用户,用新活动更多地吸引年轻人。不同的文化产品需要不同的手段去创新,关键是能否让人看了心动,用了舒服,穿在身上很自豪,拎在手上能吸睛,哼在嘴里成流行。

  要有素质之变。这段时间,很多文化人“慢下来”“停下来”,开始考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今天,文化人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不能停留在过去时。文化人要提升素质,找到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点,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学会活化,增强亲切感,把固态的传统文化用新理念、新技术活态呈现,让它们开口说话。要善于转化,增强实用感,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优秀传统文化悄然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要勇于产业化,增强贡献感,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自觉地把文化传承融入百姓生活中去,将文化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

  这段时间,线上展示、直播带货等让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但是,文化传承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上“云”并非权宜之计。如何以变应变、以变促变,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是文化传承永远的课题。
1条评分金币+12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2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20-07-2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6
金币
48488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72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0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1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04
这个也是一种趋势了吧
1条评分金币+2
兵马大元帅 金币 +2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20-07-20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