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24
- 在线时间25602小时
-
- 发帖6982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60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79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829
- 金币
- -160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79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60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4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0-06-05)
—
最近,一名豆瓣网友根据苏联笑话,改编了一个关于中国电影的段子——没想到,这个段子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强烈共鸣。恰逢《霸王别姬》4月在韩国重映,预售票房直登第一,更让人在感慨不已的同时,又纷纷怀念起那个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没错,90年代的中国电影佳作频出,其中不少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但话说回来,能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作品,势必都是经典——用90年代的经典对比当下的烂片,从而得出整体水平今非昔比的结论,也显得不太公允。至少从技术和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这些年来的进步也不容忽视。那么,当人们在怀念30年前的电影时,到底是在怀念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就是当时开放的文化环境和自由的创作氛围。一方面,90年代,是内地电影走向国际的黄金年代。从1988到1999年,几乎每一年,中国电影都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到分量不小的奖项,并多次获得最高奖。即便不算上港台选手,成绩也依然非常可观。更重要的是,除了几部斩获大奖的影片之外,其他入围作品也堪称百花齐放,风格、题材不一而足,既有反思民族文化历史的史诗大作,也有贴近中国人生活日常的现实主义经典。总之,那是一个几代电影人走出国门、同台竞技,又在竞争中共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电影的蓬勃生命力的年代。而反观如今,再谈起欧洲电影节,仿佛已经成了“禁片导演”专注输出的阵地。要么是因为“拍了国内不让放的题材,所以才拿到国外去参赛”;要么就是曲高和寡的文艺片,不接地气儿。与此同时,频频爆出的“技术原因事件”,也让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文化政策的紧缩。去年,前有张艺谋的最新作品《一秒钟》,因“技术原因”被迫退出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后有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六欲天》,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即便影片在国外成功获奖,想要不遭阉割地和国内观众见面,也绝非易事。2014年的金熊奖得主《白日焰火》,在国内上映时删减多达18处,严重影响观影体验;去年的柏林影帝、影后得主《地久天长》,国内院线版相比柏林放映版,也莫名消失了10分钟……说到这里,就越发让人怀念90年代无比自由的创作环境。或许很多人无法想象,30年前咱们国内的电影有多敢拍,不论悬疑恐怖、奇幻科幻、尺度暴力、奇情cult,还是深入讽刺政治、反思社会问题……一部部作品拿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写的“不过审”——94年的《活着》,描写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挣扎求生,替观众说出“国家走了一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就是蹉跎了一辈子”;93年的《霸王别姬》,可以直面惨烈的文革往事,大大方方地刻画同性 爱情;90年的《菊豆》,赤裸裸地描绘封建父权禁锢下人性的扭曲阴暗,批判传统文化糟粕……除了这些文艺片经典,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一次浪潮。那时,各大制片厂开始追求市场化,通过各种猎奇尝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涌现出一大批 尺度爆表的国产商业片。比如说1988年的《银蛇谋杀案》,就堪称一股暴力美学的泥石流。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名变态连环杀手,喜欢将女性引诱到家中,用银环蛇毒杀。不仅故事猎奇、人物心理阴暗,镜头尺度也超乎想象。被害者们在死前会被脱去衣物、绑在椅子上,整个画面带有难以形容的情色意味。此外,片中还充斥各种血浆横飞的虐杀场面,像什么电钻穿掌、电梯碾人、玻璃开瓢等等,粗粝生猛的镜头看到你肉痛。据说,影片当年因18处血腥镜头而遭到严重批评,但同时创下拷贝数纪录,成为那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很多人难以相信,这部粗暴叠加感官刺激的邪典电影,导演居然是后来拍出了《大明宫词》的李少红。又比如说恐怖片。在广电总局尚未诞生的年代,国产恐怖片也有过短暂的春天。当时的创作者,头顶并没有“禁止宣传迷信”和“动物不能成精”的禁令。他们堂堂正正拍鬼怪,容得下各种奇情大 尺度,也能做到借物喻人、以古讽今。89年的《夜盗珍妃墓》,融合了盗墓、灵异、历史、动作等多种元素,既有阴森瘆人的起尸画面、活色生香的裸露镜头,又有细思极恐的吃人情节。91年的《古墓荒斋》,根据《聊斋》故事改编。很多人第一次“荧幕见鬼”的经历,就来自于此片中的“画皮”场景。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也是周迅的处女作。当时年仅17岁的她,在片中演了个真·狐狸精。94年的《黑楼孤魂》,以一个女鬼复仇的故事反思文革惨案,借助孤楼、地下室、石梯、玩偶等意象,将恐怖氛围片拍到了极致。还有,中国科幻片的不少巅峰作品,也同样出自那个年代。比如黄建新导演的《错位》,设定高能、针砭时弊,视觉效果上还拍出了库布里克式的先锋实验感。影片讲的是一名局长造了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AI机器人,代替自己工作,却发现机器人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想要取代他的存在。这种“AI谋反”的剧情,今天的欧美电影也还在拍还在演,足可见《错位》所具有的超前性。片中,男主角在梦中见到老子看电视的情节,更是一个神来之笔,将古与今的时空融合、AI意识觉醒的科幻设定,拍出了“庄生梦蝶”的东方哲思。但同时,影片并未止步于科幻,还在其外衣下讽刺了官僚主义、大胆呈现出体制对人性的异化,具有很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可以说,30多年过去,仍然没有哪部国产科幻电影,能在实验性和主题深度上与之比肩。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黄建新执导的另一部现实主义剧情片《背靠背,脸对脸》。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文化馆代馆长,处心积虑想要转正的故事。片中没有什么猎奇吸睛的设定,也没有高能炫酷的镜头,但却凭着鞭辟入里的政治讽刺,成为了大 尺度的国产经典。片中通过男主角拉拢众人、千方百计挤兑走新来的一把手,从而自己上位的剧情,展现了人人“面上逢迎、背后捅刀”的官场丑态。另一方面,又通过官场这一“人情社会的微缩模型”,描绘出中国人独特的处世哲学,其中既有机关算尽的精明与疲惫,也有知足常乐的泰然。这种入木三分的写实与讽刺,还不仅存在于电影创作中。90年代的电视剧,同样先锋到令人震惊,这点从喜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比如,作为国内首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至今仍在豆瓣上拥有9.3的高分。这部剧讲述了生活在北京的一家人和亲朋好友、邻里街坊之间的点点滴滴。剧中幽默的情节和生活化的场景,营造了一种祥和欢乐的氛围,但细想之下却又处处都是人性的暗礁。不论是对文革伤痕的描摹、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是对官场政治的调侃、对两性情感的剖析……都是能无比犀利地击中人心。还比如,前段时间以台词金句走红微博的《编辑部的故事》。虽然诞生于近30年前,但剧中那一番番关于性别平等、外貌歧视、家庭暴力、职场关系、媒体责任、生命价值等等社会议题的精辟论述,永不过时。讽刺的是,如今我们不仅很难再拍出这样的剧集,而且在视频平台上也只能看到删减版……30年间,国内创作环境的剧变不免让人唏嘘。一边是审查的剪刀,另一边则是无限追求商业化、市场化的浮躁。这让我想到编剧芦苇的那句——“拍《霸王别姬》和《活着》的时候我比较高兴,我以为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没想到,那就是终点。”这么看,人们对于90年代电影的怀念,或许并不止于那一份辉煌,而是曾经拥有的自由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