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28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28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我在看书。我在读书。听上去似乎差不多。但我总觉得,二者之间应该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看书,用眼睛扫过书本,可以记在脑里,也可以什么都不记。可以进心,也可以不进心。看文字,看图案,看公式,看故事,看的都是表面,脑子里印进了什么就是什么。书放下,心即放下。 读书,除了用眼,字面上理解其原意,更像是需要用嘴,其实不是。当然,古人吟诗或学生读课文是需要用嘴的,其他时候嘴巴都不动。用的倒是心———用心去悟,悟寓意,悟人生,悟心境,悟人性,最终悟透这个大世界。 我们都知道知识和文化不是一码事儿。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多看书就能够做到。而想成为一个文化人,则需要文学和艺术的长期熏陶。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他说的是读书而不是看书。看书,汲取的是知识,丰富的是头脑;读书,吸收的是文化,滋润的是心田。 很大一部分渴望读书的人,还停留在低水平勤奋阶段,总抱怨深受“买太多,读太慢,记不住”这三种读书病之苦。以我的个人理解,阅读和听歌有相似之处———看书就像听音乐,听到的是一段快乐的旋律;读书则像听歌词,伤心往事忽然间列列在目。货真价实的好故事,都是在难过中读出来的。 记得有一阵子,我在读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写的长篇小说《荆棘鸟》,速度很慢很慢———从没有用如此之慢的速度去读一部小说:每次捧起来,都只能阅读几行文字,就不得不再次放下。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似乎我也要读上半个世纪!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追求所谓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那种苦,那份凄美,那样的怅然,不忍卒睹,看不下去。生怕因为眼睛的看,而影响到心中的读。因为主人公的命运每一步都在揪心,好像不往下看就不会继续发生,心里偏又在反复咀嚼那份凄沧。那是怎样的一种“读”的体验啊,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远方遨游彷徨,岂能用一个“看”字带过! 后来再看用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感觉全然不对了。景和戏,真的只是用来看的。看电影,果然不能称其为“读”电影。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正在越来越多地替代书本,霸占了我们的眼球。看电脑,看手机,换了一个动词,叫作浏览。海量信息如打开的消防栓,汹涌着直冲至喉咙里,却远远不能解渴,无论如何也浇不灭心头的焦躁。 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读了《简爱》,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自尊自强;读了《复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灵魂救赎;读了《巴黎圣母院》,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善美和假丑恶。经典名著帮助人类一代代成长、成熟。我们现在知道让孩子们阅读,而我们自己却浑浑噩噩,沉湎于网络世界,得过且过! 现实生活很苍白,无聊,甚至有时是荒凉的。物质的身体可以随遇而安,非物质的灵魂却是不安分的。灵魂是需要旅游的。灵魂,就是那个被你在阅读中加工过的东西,需要以文化之,先有趣,而后高尚。 看书,是知道别人已经这么做了。读书,才知道我该怎么做。
作者 余画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