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82阅读
  • 3回复

[纯水]茶联的镌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000
金币
861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5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9-17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3-04-01) —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唐宋起,文人雅士把茶写入诗词,在留下不少佳作的同时,亦将茶趣赋予其中。

  “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忠孝传家远,诗书处世长。”朱熹回婺源省亲时所作之联,表达了自己对茶的嗜好和对平淡如水境界的追求。后来,有人借他的名诗《观书有感》,写了一副对子:

  天光云影晴川入画

  鸥雨草堂活水烹茗

  婺源既是茶乡,亦是书乡。历史上,婺源有名可考的茶亭有一百三十多座。亭中的楹联十分丰富,有的还铺陈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口口相传。

  在婺源,方婆和“堆婆冢”,成为民间推崇的精神象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婺源人。浙岭之上茶亭的茶联,不仅讲述了方婆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几十年如一日为过往行旅人烧茶供饮的故事,还表达了过往商旅思念方婆的心情:

  茶婆抱一片佛心,广济往来人,苦修善果

  旅客历多年世故,兴怀今古事,企仰高风

  婺源县东门城外五里岭有一座茶亭,传说一位当过知县的进士,应邀为此亭写了一副楹联:

  因甚的走忙忙,这等步乱慌张,毕竟负屈含冤,要往邑中伸曲直

  倒不如且坐坐,自然神收怒息,宁可情容理让,请回宅上讲调和

  无巧不成书。此联贴出不久,某村就有两位村民要进城打官司。他们气喘吁吁地走到五里岭,见到茶亭上的楹联,都不由得愣住了。两人羞愧不已,不再为琐事纠缠。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东门城外五里岭称为“回头岭”。

  清末,曾担任江西审判厅丞的婺源人江峰青奉母还山,回到家乡。他是饱学宿儒,能诗善画,更是撰联高手,他以回头岭茶亭的故事写了一副对联:

  莫打官司,三个旁人当知县

  各勤稼穑,百般生意不如田

  他这副楹联不只劝告乡亲息讼,更表达出以农为本,安于耕种的农业社会伦理观念,且语言简练通俗。前后对比,江峰青的联文比回头岭上的联文当更胜一筹。

  旧时,江湾是一条通往屯溪的主要通道。村口路边的南关亭,成了村民歇气喝茶聊天的场所。南关亭亭柱上的楹联,教人自律:

  静坐当思己过

  闲谈勿论人非

  婺源文风兴盛。历史上,婺源出进士、举人一千多位。由进士而任官者,其中四品以上就有一百四十多位。“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无别话,非耕则读;裕后有良方,惟德与仁。”“敦厚温柔,诗之教也;樽节退让,礼之则也。”“博爱之谓仁,行宜之谓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穿乡进村,一路上亭中的楹联,很多都是倡导耕读传家与书礼教化的。

  在婺源西北乡的坑头村,从明代成化到嘉靖年间共出了四十位进士,其中一房出了九个进士。坑头村与洪村直接有驿道相连,相传坑头村的几位文人一天到清华洪村去做客,与洪村的雅士品松萝茶时,以茶助兴,出了上联要洪村人对:绸缎纱,官宦家,不是官宦家,不穿绸缎纱。

  洪村人一看,知道坑头人又在炫耀村中出的官多。不过,这上联也确实出得绝,才华毕露,无懈可击。洪村人当然也不甘示弱,一边慢慢品茶,一边苦思冥想,“‘绸缎纱’都是绞丝旁,都是布,而‘官宦家’又全是宝盖头,这上联确实出得妙呀!”酽茶三道,一阵茶香扑鼻,洪村人思路豁然开朗,下联随口而出:荼蔎荈,行径德,不喝荼蔎荈,不配行径德!

  坑头人仔细推敲:“‘荼蔎荈’都是草字头,也都是茶之古字,‘行径德’都是双人旁,在婺源方言中,‘径’同‘俭’音,这不正是体现了陆羽的‘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意蕴吗?”坑头人赞叹之余,不得不心悦诚服。

  茶联中还有许多淳朴自然,别有情趣的妙作。秋口镇秋溪村的一座茶亭就写有这样一副楹联:

  面前这间小屋,有凳有茶,行家不妨稍坐憩

  两头俱是大路,为名为利,各人自去赶前程

  类似上联的还有:“忙中偷闲,坐且行,行且坐;劳极思逸,谈而笑,笑而谈。”看似平淡,却耐人细品。“走不尽的长路,歇一歇再行前去;想不完的心思,停一停暂且丢开。”“善恶有报分迟早,祸福无情看后先。”更是喻世劝人,回味无穷。

  “一杯春露皆留客;两腋生风几欲仙。”“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一朝朝罢,行行行院之家。”“来去匆匆,请喝一盅;分文不取,方婆遗风。”茶亭中的楹联,大多都是刻在木板或者半边竹面上的,联语中夹有繁体字,字体或行,或楷,或隶,都有刻刀留下的韵味。

  据业内人士研究,婺源在宋代初期就有一些庙堂、宅第开始悬挂对联了,并形成了习俗。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就录入朱熹、齐彦槐的联文多副。婺源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对联作者有四十多人,联文有六百副左右。而一副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的联语,俨如一杯杯香茗,飘逸着婺源绿茶的清香;一副副盎然成趣通俗易懂的茶联,宛如时光的刻刀,在婺源茶文化上镌刻出的一朵朵奇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50232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24(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9-18
这个茶是好东东,茶文化也是相当深厚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3049
金币
37304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9-18
婺源是茶乡早就有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天人地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28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12-24
也应该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