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63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房颤抗凝治疗的“新伙伴”[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668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19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7-02-24) —
  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谕,而最常用的华法林由于受食物药物影响大、需要反复抽血化验,在临床上应用很受限制。近几年房颤抗凝治疗的“新伙伴”——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的临床应用为房颤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NOAC”可特异性阻断凝血链中某一关键环节,在保证抗凝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代表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以及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与艾多沙班。NOAC应用过程中勿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更便于患者长期治疗。国外研究提示:“NOAC”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并可降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服用后2~ 4 d起效,5 ~ 7 d达治疗高峰。因此,在开始治疗时应每周监测1 ~ 2次,抗凝强度稳定后(连续3次INR均在治疗目标内),每月复查1 ~ 2次,华法林剂量需根据INR检测值调整。其药代动力学受多种食物、药物、酒精等因素影响,故华法林治疗需长期监测和随访,控制INR在目标治疗范围内。
  多个随机对照研究提示,亚洲人服用华法林抗凝强度的稳定性低于非亚洲人,这部分可以解释亚洲人群服用华法林有相对较高的颅内出血风险。亚洲人华法林抗凝强度稳定性较低的可能原因包括亚洲丰富的饮食文化影响、没有找到和或很好地遵循调整华法林剂量的经验、患者的教育不到位及人种基因。荟萃分析也发现,亚洲房颤患者应用“NOAC”尤其是达比加群酯的获益超过非亚洲人。
  当然目前“NOAC”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NOAC”目前价格昂贵且尚未纳入医保,目前尚未能在国内普及;其次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NOAC”的应用须谨慎,对于已接受NOAC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抗凝治疗方案;“NOAC”目前不宜应用于“瓣膜性房颤”(指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性或生物性心脏瓣膜、二尖瓣修补相关的房颤)。
1条评分金币+9
疾风-劲草 金币 +9 鼓励一下 2017-02-2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