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健康成了很多人嘴边最常提的词。尤其是体检时报告上出现的一些看不懂的项目,总是让人心里打鼓。尿蛋白,就是其中一个高频出现又让人迷惑的“常客”。

看到尿蛋白阳性,不少人直接联想到“是不是肾病”。紧张、焦虑、不安,甚至开始各种补肾、忌口,怕得不行。但其实,尿蛋白升高,不一定就是肾病,这一点太多人误会了。
尿液里出现蛋白,其实并不罕见。有些人早上刚起床去厕所,一查尿常规,发现蛋白超了,就马上陷入担忧。但身体并不是一台一成不变的机器,偶尔一次的尿蛋白升高,可能只是短暂的生理现象。运动过度、情绪激动、发烧感冒、熬夜太晚,都有可能引起尿蛋白阳性。也就是说,有蛋白,不等于一定肾坏了。

真正的肾病,是有一些“脾气”的,不会默默无闻地藏着掖着。它会表现出一些特别的信号,只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些警告。尿泡多是不是代表肾不好?脸肿腿肿是不是太累?血压高是不是年纪大?这些日常中的“小问题”,如果反复出现并且没有改善,真有可能是肾出了问题。
信号一:晨尿泡沫明显且持久
有些人早上起来发现马桶里的泡泡特别多,像是倒了洗洁精一样,冲了两次还在。这种情况如果只是偶尔一次,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每天如此,那就值得注意了。尿液中泡沫明显增多,且持续时间很长,这可能说明尿液里蛋白含量高。

蛋白本来是不能从肾脏漏出来的,但当肾小球出现损伤时,蛋白就容易被“漏”出来,跑到尿液里,形成泡沫。这类泡泡比普通尿泡更稳定、消散得慢,不容易被水冲掉。
这里要说明一点,尿液起泡并不一定是肾病,还有可能是冲水压力大、马桶设计问题、水温变化等引起的。可关键就在于泡沫是否“顽固”。泡得多、泡得久,又伴随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那就不能掉以轻心。
数据表明,超过80%的肾病患者,在早期就曾出现尿泡多的问题,只是被忽视了。特别是慢性肾病,它的隐蔽性特别强,不靠这些小细节还真不容易发现。

信号二:下肢、眼睑浮肿,经常水肿
说到水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盐吃多了”或者“最近没休息好”。尤其是早上起床,眼睛肿得像被蚊子叮了,腿脚一按还有凹陷,这种肿胀如果只是偶尔一次,确实问题不大。但如果经常出现,特别是下肢、眼睑反复浮肿,那就得往肾功能方面去查查了。
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排水和排毒。它像一个过滤器,把血液里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去。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水分就容易滞留在体内,造成水肿。

下肢水肿是最常见的表现,因为重力作用,身体水分容易往腿部堆积。而眼睑浮肿则多见于清晨,随着活动逐渐缓解,但如果肾功能继续恶化,水肿就会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全身性浮肿。
很多肾病患者早期并不感觉不适,就是腿脚有点肿、眼睛有点泡,一般人也不会太在意。但长期浮肿不解决,往往就是慢性肾病的“前奏”。而慢性肾病进展到中后期,才会出现疲乏、恶心、皮肤瘙痒等更明显的症状,那时候再处理,治疗难度和负担都会加重很多。

信号三:血压升高+贫血+乏力
高血压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老毛病”,吃点药控制一下就好。但如果血压控制不佳、波动大,再伴随出现贫血、乏力这些情况,就得注意是不是肾脏在“抗议”。
肾脏除了排水排毒,还有个不太被重视的功能——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这是一种帮助造血的激素。如果肾脏受损,促红素减少,骨髓就没法正常制造红细胞,结果就是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容易疲倦等。

肾功能减退时,血压容易升高。反过来,长期的高血压也会损伤肾小动脉,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大约有四成的慢性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而这些高血压人群中,又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肾功能正在恶化。
更要命的是,有些人血压高但没症状,乏力又以为是累的,贫血也以为是饮食不均衡,直到查出肾功能异常才恍然大悟。
这里就涉及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根据《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成年慢性肾病的患病率约为10.8%,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是肾病患者。而在确诊者中,超过70%是在病情发展中期以后才发现自己有问题。这个比例让人后背发凉。说明我们大多数人对肾病的早期表现根本不敏感。

尿蛋白、泡沫尿、水肿、贫血,这些信号每一个单独看都像是“无关紧要”,但当它们凑到一块,就说明身体在敲响警钟。肾脏不像心脏,不会疼也不会跳得快,一旦出问题,多半是悄悄进行、慢慢恶化。很多人确诊时,肾功能已经受损超过一半,治疗和恢复都需要大量时间、金钱和耐心。
也有人问,那是不是只要出现一次尿蛋白就要立刻住院查肾?也不是那么绝对。准确判断肾脏健康,要结合多次尿常规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如果有家族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有长期使用药物史,那对肾脏更要上心。

这几年,肾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认为只有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才会得,现在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被查出肾功能问题。熬夜、饮食不规律、常年喝饮料代替水、不爱运动、乱吃保健品,这些行为都在一点一点损耗肾脏的功能。
尤其是一些健身人群,为了增加蛋白质摄入,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或补剂,如果肾功能不好,蛋白负担大,反而加剧肾损伤。
查出尿蛋白,不用太紧张,也不要置之不理。关键是看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看指标是否持续升高、看身体有没有其他不舒服。肾脏健康这件事,不能靠猜,也不能靠运气。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认真对待。

尿蛋白升高,有时候只是身体在短暂发出提醒,不一定意味着肾已经坏掉。可真正的肾病,是会悄悄留下印记的。泡沫尿、反复水肿、高血压加贫血这些表现,往往才是更值得警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