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谷粉丝 |
2025-10-24 14:22 |
十月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聚集了数千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告别,而是一次用火药与光影谱写的落幕礼。 中国艺术家蔡国强以他标志性的“白天烟火”,为这座即将闭馆五年的现代艺术殿堂献上了一场名为《最后的狂欢》的表演。 尽管天公不作美,开场延迟又遇上雨水,整场演出略显仓促,却依然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见证。 预约名额提前一周就已抢空,现场超过5000人举起手机,在烟雾与爆 破声中记录下这短暂而震撼的瞬间。 这场烟火分为三个章节——“宴会”“人工智能的黎明”与“最后的狂欢节”,呼应了蓬皮杜中心对未来的想象。 蔡国强还动用了定制AI系统cAI™,将数字脚本转化为火药在现场的精准布局,让代码与爆 破在建筑外墙上交织出流动的画面。 演出虽只有短短20分钟左右,却让蓬皮杜在闭馆前最后一周的参观人数激增三倍,不少观众视其为一场难得的公共艺术事件,与前卫的机构定位不谋而合。 与蔡国强九月在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引发的争议不同,这次巴黎的烟火虽也招来一些不满——比如爆 破后黑烟弥漫整条街,气味刺鼻,有人形容如同火灾现场,甚至现场响起零星嘘声——但整体反响温和许多。 没有大规模抗议,只有零星的标语和即席的抱怨。究其原因,或许在于两场表演背后的语境与场地差异。 蓬皮杜身处都市核心,烟火的影响多限于短期空气与噪音污染;而《升龙》烟花在喜马拉雅的高山草甸区燃放,不仅破坏数百年形成的草毡层,残留物更威胁到高原水源与冰川生态,加上选址临近藏人神山,引发了生态与文化的双重质疑。 而蓬皮杜地处巴黎市区,周边是成熟的城市基础设施,即便有黑烟弥漫,也不会造成不可逆的自然破坏,污染影响局限于短期空气和噪音层面。 作为长期活跃于国际舞台的火药艺术家,蔡国强的创作往往游走于震撼与争议之间。从《天梯》到奥运“大脚印”,他不断在可控与不可控之间寻找艺术的边界。 而这一次,他在巴黎市中心的这次爆 破,更像是一场被城市接纳的“合法狂欢”——尽管烟雾呛人,尽管有人摇头,但它终究被视为一次属于现代艺术的、短暂而绚烂的告别。
这次“炸”得够震撼,也够艺术。你觉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