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9-13 09:39 |
(上)©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下)©乐高集团 摄影:田方方 织光城市, 玩向未来。 2025年6月11日,乐高®️“世界玩乐节”于上海西岸梦中心正式启动,全球四地同步开启城市玩乐模式。装置艺术家、大星吉子工作室创始人谢琼枝加入了乐高集团的“玩乐小队”,从孩子极具想象力的视角获得灵感,以乐高®️颗粒为构成基础,设计打造《织光乐园》(Woven Playground)公共艺术装置,探索“玩乐”如何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
▲ 《织光乐园》在上海西岸梦中心首次亮相 (上)©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下) ©乐高集团 摄影:田方方 装置以立体织网结构构成,色彩鲜明、层次丰富,观众可自由穿行其中,也可通过跳跃触发“按钮”,激活声光反应,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一个充满奇想的“玩乐城市”。
▲ 色彩层次与空间动线共同营造沉浸体验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01. 回归本真,玩乐精神 1959年,康斯坦特在一篇名为“即将到来的伟大游戏”的文章中,发表了他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点站结合的巨大结构,错落交织的功能空间,激发身体释放感官,这个被称为“新巴比伦”的乌托邦社会,正是在设想一个掘弃功能实用主义,寻求变化和游戏的城市。 在今天,娱乐方式变多了,城市中的“玩乐”空间是否像康斯坦特所设想般的拥具想象力?属于人类的的游戏精神又应该如何回归创造?在大星吉子以往的设计实践中,城市也始终是他们持续探索的核心议题。“织光乐园”期待在城市中创设一座可变的结构体,一个人与人相遇、协作、共同创造的舞台。
▲ 成为“协作舞台”的《织光乐园》装置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不限年龄、不设门槛,只要靠近它,就能直观感受到“玩乐”的魅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走进这个空间,在其中激发新的灵感与创造力。”在主创团队看来,当下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普遍缺乏真正属于“玩乐”的场域。太多被理性秩序与功能规则所填满的空间,正在逐渐抹去人们最宝贵的“玩心”与想象力。
▲ 儿童观众沉浸式玩乐中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织光乐园”的设计正是从本能与直觉性出发,装置主体上延伸出六组跳跃“按钮”, 观众踏上“按钮”跳跃即可触发灯带与声音的响应机制。这种触发机制并非单纯为了互动效果,而是一次有意识的回归,将理性化、功能化的城市空间,重新交还给人类身体的律动感。声音部分则选用像素游戏中的8-bit电子乐片段,简单的旋律跨越世代,唤起共通的童年记忆与玩乐情感。
▲ 身体动作成为玩乐的媒介 ©乐高集团 摄影:田方方
▲ 跳跃触发按钮,点亮灯带并激活声音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02. 编织城市,玩味色彩 “编织”是大星吉子近年来在创作上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表现方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编织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指尖的运动。从家中女性的手艺获得灵感,大星吉子创始人谢琼枝在过去几年开启了“编织城市”的系列创作,恰恰是希望在由理性、规则主导的城市中加入柔软的女性元素。“我觉得编织的千变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力。而当这种手工语言被放大、嵌入城市尺度时,传统与现代、柔软与坚硬、变化与固定之间的张力,也随之被放大,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冲突与对话感。”
▲ “织光乐园”概念设计稿 ©大星吉子 本次“织光乐园”的设计同样汲取自编织物的纹样结构,以交叉的像素点构建模块化颗粒,通过立体化的“编织”方式拼合成装置整体。团队在此基础上特意保留了连接处的“留空”缝隙,使装置如织物般具有松弛感与呼吸感。纵横交错的孔洞不仅为身体的跃动提供了多方向的介面,也为参与者带来了更多探索路径与互动可能。
▲ 具有呼吸感的编织物纹样结构 ©乐高集团 摄影:田方方 与此同时,“光”也被视作编织的一部分。灯光交互系统嵌入编织条中,参与者通过触发“机关”唤起不同光带的流动。当夜幕降临,点亮的灯带以流动、叠加与渐变的方式编织出一场节奏鲜明的光影演出。大星吉子的设计团队认为:“在编织的概念中,连接是最重要的一环。正是这种互动,让人产生一种即时参与、共同编织的感受。”光,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照明手段,更成为连接城市记忆与人际情感的媒介。
▲ 夜幕中的装置灯光交互,编织一场城市舞台的表演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在色彩策略上,装置融合了“同色系渐变 + 高饱和撞色”的设计逻辑。蓝色渐变强化了结构内部的节奏与统一感,使整个空间在连续拼接中呈现出有机韵律;而高饱和撞色则集中应用于砖块与灯光的界面关系之中,进一步增强了夜间光效下虚实之间的界限感,也赋予结构在不同视角下多重层次的视觉体验。
▲ 色彩渐变与高饱和撞色并置 ©乐高集团 摄影:田方方 03. 欢迎加入,玩向未来 城市规划不仅关乎秩序与功能,更承载着大胆想象的责任。在“织光乐园”的构想中,人们被邀请参与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城市游戏”,以身体、色彩与光线为媒介,共同编织出一座可以玩、可以梦的城市。如同康斯坦特曾设想的“新巴比伦”,这是一个为“游戏中的人”而设计的城市片段,一种试图打破日常规范的空间提案。而对大星吉子来说,作品除了作为艺术装置呈现外,更是一次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的深度对话:它唤醒被制度与秩序压抑的想象力,为日常生活引入开放、参与、流动的可能。
▲ 公共场域中的协作与即兴,生成超出预设的场景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此次通过与乐高积木的合作,大星吉子也获得了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基础。作为一种富有模块性与延展性的设计语言,乐高颗粒不仅带来了材料层面的可能,也与设计本身“开放系统”的理念形成呼应。
▲ 用乐高砖块搭建的“织光乐园”模型 摄影:刘丹东 诚如乐高集团始终强调的,“玩乐不是特权,而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在尺度上,“织光乐园”特别为儿童设计了专属高度,以他们的视角重新定义城市空间。这不仅体现了对儿童身体行为的尊重,也传达了一个更深层的理念:在公共艺术的体验中,儿童也应拥有完整而平等的参与权。跳跃按钮的高度、触发机制与安全半径,皆基于儿童的身体能力与行为节奏进行设定,使他们无需依赖成人辅助,便能自主完成一场点亮城市的互动游戏。
▲ 以儿童视角作为设计的尺度标准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装置落地后,催生出的“玩乐”氛围不仅感染了许多周边观众,也为大星吉子带来了新的启发,许多未被预设的行为,反而成为作品最生动的部分。“比起大人,孩子更懂得怎样玩。”一位观众的评论让大星吉子深受触动。 成年人往往在成长中不自觉地掩藏了“玩心”,但正是这些未经设计、却能激发挑战与幻想的空间,构成了真正有生命力的城市体验。公共艺术不应只是“看”的对象,而应该成为一场可以加入、可以参与、可以共创的城市事件:当人们跃跃欲试地走入其中,这才是作品最完整的模样。
▲ 装置吸引行人观看、互动,作品在参与中被“完成” ©大星吉子 摄影:张超 项目图纸
装置结构 ©大星吉子
装置平面图 ©大星吉子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乐高® “世界玩乐节” – 《织光乐园》公共艺术装置 设计单位:大星吉子 主创设计:谢琼枝 设计团队:曾镇威、陈滢潇、张旭斌 结构顾问:和作结构 摄影:张超、田方方 宣传支持:严欣然、徐靖宛 项目委托方:乐高集团 面积:126.36平方米 项目地点:上海 完工时间:2025.6.11 展期:2025.6.11 – 2025.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