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棵不想做牛马的树:绞杀榕的生存之道[6P]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一棵不想做牛马的树:绞杀榕的生存之道[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jjybzxw 2025-08-09 10:30

几年前我开设这个栏目,是想要从不同的人身上寻找生活的可能答案。一种生活意见,也就是一个人面对生存困境时作出的个人选择。当时的我相信,也许我们可以从彼此的活法中得到力量。我访谈过很多人,尤其是学者。工作的边角料时间里,我问过物理学家,粒子会死吗?问过植物学家,花里面有坏心眼的吗?还有生物学家,那么多细胞天天聚在一块,它们也搞内斗内卷那一套吗?

有时候我遇到的人很严肃,板着脸纠正我,嫌我太异想天开了。但我也真的遇到过同频的人,在完全不同的科学领域里,他们会像突然见到老乡一样跟我感叹,当然有了!你以为粒子的日子好过吗?森林里面有的是心机深重的投机分子,一株为了向上爬不择手段的植物不亚于你在人类的办公室遇到的任何同事。茫茫宇宙间,并不是只有人类才会为了养家糊口当牛马。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里,多得是没有退路的生存竞争。

就这样,我积累了很多来自不同学科的五花八门又奇奇怪怪的知识。这些歪门的经验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甚至非常有效地指导了日常生活。很多人许愿时说,做人太累了,下辈子真想做一棵树、一朵云、一只鸟。但是当你了解到一棵树、一朵云、一只鸟真正的生活后,就会开始理解它们的求生难处,那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无忧无虑、与世无争。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许愿可要多加小心。在其他物种的世界里,生活同样可能面对艰难选择。

本期周末生活意见的主角就是一棵树。它的每一天都在挣扎着寻找出路,除了没跟我们一样早晚高峰挤地铁以外,它的生存压力不输给任何打工人,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在竞争残酷的热带雨林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它因为自己的活法挨过骂,但也因为这种选择带来过希望。也许这棵树的活法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别样的启发。

毕竟,地球并不是专属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早在人类进化出来之前,这里已经是许多物种的家园。如果你也对它们的生存感兴趣的话,欢迎继续往下看。

周末愉快!

文|查非

欢迎来到热带雨林,一个处处都需要生存策略的地方。

热带雨林其实很像人类世界,里面有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职场生活。人类上班在乎升职加薪,一棵树也一样,它成天想着拼命长高,挤进高层,因为阳光是植物世界的基本工资,抢不到高层位置,见不到太阳,就没法完成光合作用,结局只有死路一条。树的打拼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办公室角色,偏心的上级、心机的同事、时刻觊觎着抢地盘的竞争对手。唯一的区别是它们沉默,人类成天开会、报告、拉工作群,围着饮水机讨论八卦,但森林不说话,树与树之间的那些辛酸事,从来不跟外人说。

热带雨林里精英的生存路径是这样的——生命在土壤里发芽、扎根、长出枝干,一路拔尖地向上生长。上亿年的进化有一条直白的铁则,只要你能长得更高,你就可以早一步抵达胜利的位置。在那里,你不仅可以晒到最充足的太阳,还能品尝天空飘落的雨水,享受到迎面吹来的风。这些是植物世界里的奢侈品,是底层植物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生命体验,能拥有这种生活的植物,就是森林里的大富豪。

热带雨林的地表富豪榜换过很多面孔。一开始只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它们是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代表,虽然个子不高,但在大约四亿多年前的地球表面,它们已是遥遥领先的先行者,过了好一阵不愁吃喝的日子。后来出现了比它们更高的草本植物,但草本植物的好日子也没能太久,灌木就抢走了它们的风头,直到高大的乔木出现,一口气向上疯长,超越了其他所有植物,牢牢把守住雨林最高处,无树能敌。

如今在热带雨林里,精英群体的一大典范叫做望天树。这是乔木中最潇洒的大个子,最高能超过80米,板状根牢牢抓住地面,树干不分杈,一路笔直向上长,像一把伞直冲入云,在最高处享受太阳。

图源电影《从前有座森林》

和人类的生活经验近似,热带雨林里的底层生活非常艰难。因为高层对阳光的把控,雨林底层的阳光渗透率不到5%。站在雨林底层几乎看不到天空,那里更像一个昏暗潮湿的牢房,活在这里的选项很少,植物不能移动,没法搬家,也不可能换个单位谋生,绝大多数时候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身处高处的大树倒下,可能是一场狂风暴雨,可能是一次外力撞击的意外,更多时候是数百年伫立后的衰老或疾病,导致大树死亡。一旦大树倒下,腾出来的空地就是机会。这在植物学中被称为「林窗」。只要能抓住这个窗口期抢占地盘,就有可能取代它的位置,冒尖、长高、直耸入云,享受风雨和阳光。

这是一场赌上一生的比赛。在林窗到来前,底层植物没有受伤的权利,一旦衰弱就有可能熬不到最后,即便坚持到了最后,也并不是所有底层植物都能等到大树倾覆,更多时候只能接受命运,在得不到阳光的底层日渐凋零,死在黑暗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棵树摸索出了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它没有留在底层苦苦等待,把命运寄托在那个几百年才能撞上一次的运气上。它选择了主动出击——创造自己的生存机会。

它是从空中开始生长的。不同于其他植物在底层绞尽脑汁抢地盘,它的第一落点就在雨林的最高处。它的生存策略是从上而下,先得到阳光,再想办法扎根。

刚出头的时候,它看起来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孩子。它的种子是靠鸟类的粪便传递的,鸟吃完果子不消化,粪便残存了果实里的种子,它就这么留在了乔木的树冠,可能在枝桠上找个地儿,甚至只是树皮裂开一点缝,只要够它容身,它就会把那里视为家。开始日子很拮据,只能靠树杈里腐烂的枯叶烂果汲取养分,有时候连水也喝不上,它就吸收空气中的水汽,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活。

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新人,它一早就学会了看周围的眼色。凡是树上要拿主意的事,它从没有反对意见,大树往哪儿长,它就跟着长,紧紧服帖着大树表面,长出一根根铅笔一样粗的气生根。高大的乔木见惯了这样的活法,因为大部分的攀缘植物都是这副面孔——顺从、纤弱、不言不语,它们总是缠绕在大树身上,借助大树抵达高处,换取一点接触阳光的机会。对高大的乔木来说,多一个附庸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攀缘植物通常都会开花,花花绿绿的,是一个点缀。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次新来的它并不开花。没人提防它的日子里,它混在攀缘植物和附生植物中间,一点点长着气生根,缠绕着大树绕了一环又一环。纤细的气生根不断蔓延,直到它达成自己的目的:抵达地面。

图源电影《从前有座森林》

一旦气生根触碰到土地,它立刻变了面目。向下扎根的力量迅速增强了,再也不是那个指哪儿去哪儿的老好人,它开始迅速扩张自己占领的面积,先是长出粗壮的支柱根,继而是支柱根的不断扩张。从那一刻开始,它的生命力才真正爆发。根与根之间早有脉络连接,通过计划好的交汇点反复缠绕,那并不是单纯附着在大树表面的纤细根系,而是一张巨大的网,紧紧抱住宿主大树。

在这一刻,它才会显露出自己最真实的生存欲望。它要活下来,不惜一切代价。它渴望的并不只是高处的阳光,远远不只是这样,它还想要土地,想要来自土壤的营养,它要活成更大的树。此前的所有顺从、服帖都开始展现出真正的目的。之前依附在大树身上的那种拥抱,一步步收缩,变成了窒息的挤压。乔木再也没办法伸出枝干接触阳光,也一步步失去原本支撑它的土地,一步步被夺走了水和养分,一天天困顿、衰弱,最终死亡。一场无声的绞杀完成。

直到这时,主角才以真面目正式登场:绞杀榕(Strangler Fig),桑科榕属植物,植物学家喜欢称呼它「杀手榕」,因为实现它的生存必须以杀死另一棵大树为代价。在全世界大约900种榕树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榕树以这种方式生活,特别是在热带雨林,绞杀是一种极端高效的生存策略。

绞杀过程非常漫长,从一颗种子到最终占领,整个过程常常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它需要极大的耐心、缜密的安排,在最终绞杀之前持续积蓄力量。一旦成功,绞杀榕不仅能让自己成功躲开底层的挣扎,一举成为雨林中新的王者,还拥有了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常常活到数百年以上。地球上留下了好多成功上位的绞杀榕,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印度南部的巨树Thimmamma Marrimanu,它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树冠,树冠长约190米,宽约145米,覆盖面积达2.19公顷,这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它在数百年间长出了超过4000条支柱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像一座森林。

绞杀榕图源视觉中国

关于绞杀榕的故事,大部分时候都是以上这样的讲述方式,关键词通常是「残忍」。植物园的观赏介绍里会专门讲解它的活法,题目就叫「忘恩负义的植物杀手」。这棵树的早期奋斗史很像英雄电影里的反派主角,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处心积虑埋伏在暗处,一旦占了地盘又翻脸不认人,不惜将一手托举自己的宿主活活勒死。

然而,故事还有另外一面。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台在为雨林拍摄纪录片时,邀请了植物学家达伦·克雷恩(Darren Crayn)出镜讲解。节目前半段讲述的依然是残酷绞杀,植物学家带着主持人攀爬高高的绞杀榕,透过粗壮的支柱根缝隙瞥见已被盘剥至死的宿主大树。克雷恩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无情、残忍、不择手段都是从底层往上看时的绞杀榕,从高处向下看,又会发现什么?

克雷恩带着拍摄团队坐上高空缆车,从天空向下俯瞰整个热带雨林。他说,那是一个和底层完全不同的视野,「如果你的全部生存经验都仅限于底层世界,那么眼前的这些生命的存在,对你来说是想都想不到的。这里生活着只在这里出现的老鼠、蛇、蜗牛,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几乎不认识的动物。事实上,90%的雨林动物都生活在树冠层,正是强大的绞杀榕在源源不断地为它们提供食物」。

如果生活在树冠层的小动物们能开口说话,它们会分享许多绞杀榕的奉献故事。绞杀榕在谋生过程中长出了粗壮结实的根系,成了很多小动物的家,能够承受它们在枝干上养育后代,跳来跳去。绞杀榕长在高处的枝叶里,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果实,里面饱含糖分、水和养料。这就是植物学家的第二视角:绞杀榕对大树来说是杀手,但对雨林里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来说,它总在源源不断提供能量,一片热带雨林中总需要有一棵绞杀榕存在。

这是理解热带雨林生存的一大关键——接受复杂。如果有无穷大的土地,如果每一棵树都能享受无限制的阳光,那么地球上的生存也许能有标准答案,大家都长成大树,笔直高挺,互不干涉。但现实从不是这样,完美的生存环境是不存在的,很多生命无从选择种子开始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施展出各自不同、五彩缤纷的生命力。

正是因为阳光不能平均照射每一棵树,不同的树长出了大小不同的叶子,活在高处的叶子长得细小,以便它们随时转换角度接纳太阳,活在底层的叶子长得特别宽大,好让它们不错过任何缝隙漏下的阳光。也正是因为热带雨林的高层被大树把持,阳光中的红光、蓝光、紫光都被高大的树吸收用尽,散射下来的残余阳光中只有难以利用的绿光,生活在雨林下层的植物在进化中出现了花叶变异的基因,叶子长出花斑,成为五颜六色的花叶,这让它们能够从绿光中汲取能量,也让它们与众不同。

图源电影《从前有座森林》

热带雨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诸多植物、动物、微生物互相牵绊,互相掠夺,也互相支撑,这也让生存变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命题,生存策略并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每个生命都竭力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热带雨林里有五彩缤纷的样子,千奇百怪的活法。没有谁的生存是更好的,在大自然中,活下来就是答案。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出路,漫长的进化留给每个生命的正是这种与复杂共存的适应能力。

那么,如果不能像望天树一样拔尖,也不能像绞杀榕那样老谋深算,在竞争残酷的大自然,活下来还有哪些经验呢?

一种策略是弱者的共存。大自然早就掌握了「合则共赢」的道理。正是因为底层生活艰难,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和土地的弱者形成了互助同盟,这就是协同进化。

刺槐和蚂蚁就是这种共生关系的最好例证。刺槐的空心刺为蚂蚁提供了稳定的住处,分泌的树蜜则是源源不断的美食,让蚂蚁能在这里安顿下来,养育后代。作为回报,蚂蚁成为了刺槐的护卫队,它们会团结起来帮助刺槐对抗敌人——藤类植物想跟刺槐争夺阳光,蚂蚁就咬断它们的茎,为了赶走那些啃食刺槐的对手,蚂蚁会像军队一样聚集起来,它们赶走过体积大于它们十倍的蝉,当刺槐被长颈鹿啃食时,它们就攻击长颈鹿的舌头,让它疼到退缩,就算对手是大象,蚂蚁依然会挺身而出,钻进大象的鼻子里释放蚁酸,以此击退大象。蚂蚁和刺槐形成的这种共生关系,让渺小的它们在自然竞争中不再只有弱势。

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发:也许人也一样。不必只用一种眼光看待对方,生存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它不只是你死我活,也有变通,也有退路,也有依赖,也有友谊。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绞杀榕没有办法侵犯一棵健康的大树,能够让它存活的大树通常都已经有「把柄」,虽然看起来依然郁郁葱葱,内部已经出现了衰弱的痕迹。所以它所选定的对手往往是一棵注定倾覆的大树,从这个角度来说,绞杀榕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这就是绞杀榕的生存之道。它杀过大树,也帮助过动物,它抢了底层植物的阳光,但也给无数物种遮过雨,帮它们躲过了风暴。发表在《科学》(Science)2017年的研究发现,绞杀榕和它的宿主大树可能也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这是植物学家在考察了澳大利亚飓风灾害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后得出的结论——正是因为绞杀榕的存在,固定了大树的根基,增强了宿主大树的抗风能力,它们一起扛过了狂风暴雨,同时也减少了飓风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

以上就是一棵树的生活意见。植物的活法也是一个轻松的提醒,植物们需要用尽一代又一代毕生精力去争夺的阳光,对于人类来说是只要走出办公室就能得到的照射。从这个角度来说,活成一个人也是一件轻松乐事,能够晒到太阳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奖赏。

图源电影《蝴蝶》


jjybzxw 2025-08-09 10:31
生存的智慧:从热带雨林到人类社会

在你的文章中,你通过描述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生存策略,揭示了自然界中复杂而多样的生存智慧。这些植物的故事不仅令人着迷,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启示。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些启示。

1. 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展示了多种适应环境的方式。例如,望天树通过快速生长来争取阳光,而绞杀榕则通过依附其他树木来获得生存机会。这种多样性告诉我们,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特点,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

2. 长期规划与耐心

绞杀榕的生存策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长期规划。从一颗种子到最终占领宿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

3. 互利共生

在热带雨林中,许多植物和动物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例如,绞杀榕为许多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而这些动物又帮助传播绞杀榕的种子。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合作和共赢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4. 接受复杂性

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每个生命都在竭力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这种复杂性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中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复杂性,并在复杂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你所说,“活下来就是答案”,在大自然中,每一种生存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5. 创新与变通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展示了极高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例如,底层植物通过花叶变异来适应绿光环境,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勇于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

结语

你的文章通过生动的植物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启示。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对我们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学会适应环境、耐心规划、合作共赢、接受复杂性,并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种挑战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实现更好的发展。

周末愉快!希望这些思考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查看完整版本: [-- 一棵不想做牛马的树:绞杀榕的生存之道[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