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8-08 10:50 |
和明朝相比,要说古都气质,南京的六朝身份才是正儿八经的金字招牌。 六朝时期的南京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当北边五胡十六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江南可实实在在过了几百年安稳日子。 当时北边逃难过来的不光带着铺盖卷,还捎来了种田炼铁的手艺,倒是把江南水乡喂成了鱼米仓。
所谓六朝,即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统称。 其实南京称作“六朝古都”这事儿,是唐朝人民的首创,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六朝算是不折不扣的近代史了。
虽然隋唐那帮掌权的大佬使劲贬低南京,可架不住这地方自带流量,挡不住底下人组团来金陵城打卡的劲头。
刘禹锡扒着台城断墙写“结绮临春事最奢”,杜牧盯着庙屋檐角数出个“四百八十寺”,李白更是个中高手,张嘴就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如今在南京,最有名的六朝遗迹就是那些默立在田埂野地里的南朝石刻了,毕竟南京市徽上的那头石辟邪,就是从梁朝萧景墓上扒下来的原型。
萧景墓石刻(辟邪) 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石头守卫,如今主要蹲在栖霞和江宁的地界上。 现存17处,共48件,包括王侯墓8处以及6座失考墓,甚至还有3处帝陵—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陈文帝陈蒨永宁陵。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天禄) 由于南朝石刻可讲的太多,回头我专门写篇文章掰开了细说,有关南京的六朝遗迹,今儿就先唠点别的。 01 六朝博物馆 论人气它在南京博物馆界不高,毕竟还要30元门票(可用游园卡)。 但真要摸清六朝脉络,躲不开这座馆,地铁2号线/3号线大行宫站5号口出来,走几分钟就到了。
馆址是建康宫城老地基,本来计划要盖酒店,2007年打桩机往下夯,挖出夯土墙,规划立马转向,项目由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儿子贝建中领衔设计。
你去过就知道,整栋建筑都透着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 馆内几乎不用实体隔断,全凭光影切割空间,行走时有种穿越美术馆的错位感,玻璃展柜里的瓦当陶俑,悬在光柱中忽明忽暗。
整体是三层的灰白建筑拢着24米高穹顶,四个展厅的故事:“六朝帝都”、“回望六朝”、“六朝风采”、“六朝人杰” ,从公元三世纪讲到六世纪。
好东西基本都在二楼,像是鸡首壶,三国青瓷马,三国两晋魂瓶,东吴青瓷虎子等应有尽有。 还搜集了不少墓志铭文砖,有名的像是《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
王兴之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堂兄弟,谢鲲算起来是东晋名臣谢安的大伯,就凭这两块砖,六十年代掀起过惊天口水仗。
郭沫若同志写了篇论文,说《兰亭序》压根不是王羲之本人写的字。 连文章带墨迹都是他家七世孙、隋朝和尚智永写的,这事儿闹得学术文化圈炸了锅,最后连教员他们都被惊动了。
郭沫若 两件镇馆之宝也在二楼,即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和南朝青瓷莲花尊。 其中釉下彩盘口壶还是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83年出土于雨花台区长岗村吴墓(五号墓)。
它的现世直接给了文物陶瓷界一记重锤,它以褐黑彩直接在瓷胎绘画。 将中国釉下彩工艺的出现时间从唐代提前至三国(提前约400年),是目前所见最早以绘画艺术美化瓷器的实物。
隔间安放的南朝青瓷莲花尊是那种会让人驻足良久的器物。 1972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灵山南朝墓,通高85厘米,仰覆莲花从口沿盘旋至足底,每片花瓣的弧线都在诉说着当时匠人的执念。
最后别忘了负一层的“六朝帝都”展厅,这里封着一截建康城的夯土墙。 此外还有当年留下来的一些城市基建,比如从邓府巷工地上刨出来的排水道,顶部虽坍了半边,余下的残壁仍有2米之高。
再比如从南京图书馆工地里翻出来的六朝木桩,凿卯的槽痕比新刻的还利索。 半米宽的桩子钉进地里四五米深,上下两排咬得结实,专家们根据排列情况推测为宫城里桥桩一类的基础设施。
02 南京图书馆 出了六朝博物馆,沿长江路西行几百米就能看到南京市图书馆了,门口拐角的水泥地上还竖着一块“六朝建康都城遗址”的文保碑。
2003年盖新馆那会儿,当挖土机啃开大行宫的地皮,人们看到的是两晋的砖路,南朝的城壕,泡烂的松木桥桩。
后来考古队清出段五米厚的夯土台基,旁边排水沟的青砖排列整齐,土层里还扒拉出带莲花纹的碎瓦当,这里被证实是六朝建康宫的核心地区。
为此负一楼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六朝遗址展示区,钢化玻璃底下的遗迹横平竖直。 蹲下来隔着玻璃凑近了看,鞋底和砖缝只隔几十公分,却隔着十六个世纪。
03 石头城遗址公园 清凉门大桥旁的石头城遗址公园,是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 公元前333年楚国人就在这搭城墙,后来孙权搬来南京那年,在楚人城墙基础上翻新整修,搞出了个“东吴第一军事要塞”。
当年长江水贴着城墙根流过,浪头能拍到城门上。 孙权把这里当水军大本营,相当于古代的航母战斗群驻扎港,后来几百年每逢南北交战,谁拿下石头城基本就能锁定胜局。
整座城依着山势往高处盘, 绕山一周约摸六里地,既能防得了北边长江上来犯的船队,又能盯得住南边秦淮河可能摸过来的敌军。
直到南朝时,石头城还是个兵家要塞,城墙根儿埋着几朝军防的心血,后来隋文帝灭了陈朝,拆了建康城,在石头城设置蒋州。 到了唐代初年,扬州大都督府的旌旗也是在这儿飘着,所以石头城这块儿,当年是隋朝和初唐时南京地区的中心。
1940年的南京石头城 唐代之后,长江开始改道,水纹慢慢往西挪,到了武德八年(625年)之后,石头城就彻底凉了。 当时中唐诗人刘禹锡在江滩晃荡,写了一首《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他笔下的石头城已经荒无人烟的空城了。
这凄凉光景撑到朱元璋当皇帝,洪武二年修城墙的时候,这老石头城才算是重新“上岗”。 它被包进了南京城墙里,“内十三”里的清凉门就是建在这里,如今更是南京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话又重新说回来,到了近代,由于史料缺失,石头城具体地点和范围成谜。 早年间连史学家都指鹿为马,误把明代的鬼脸城砖充作六朝旧物。
直到九十年代末考古队带着洛阳铲走遍清凉山,才大致指出了真正的六朝石头城位置。 2016年6月南京大学考古队开始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区域主要位于清凉山公园东北角的原八角亭处,他们在崖壁上清了半年土之后,六朝城门基座才露出了原本的筋骨。
如今在清凉山公园东侧建了座“六朝石头城考古遗迹展示馆”。 馆内能看到一段东城墙和城门门道遗址,墙基走势仍清晰勾勒出东北角的城市棱线,虽说只能窥见城墙一隅,但可想像到完整的石头城有多么壮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