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08-05 10:23 |
★旅游地点:镇江金山之第一泉景区 虽然金山是镇江三山中名气最大的一座,但我倒觉得就人文遗迹而言,不如焦山和北固山。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就在西津渡对面,我们估摸着下午客流量应该没有那么多,所以就跑了过去。可是毕竟人家名气太大了,即使到了下午两点钟,可入门的游客一点都不见少。 金山位于镇江西北角,又名泽心山、获苻山、浮玉山、伏牛山、龙游山等。它的外形如鳌,原来屹立在长江浪涛之中,四面环水,是长江中的一座孤峰。直到清朝光绪末年的时候,金山四面都涨了沙,慢慢地就跟陆地相连了。从此,金山就成了陆地的一部分。 从大门进去,道分两处,右侧是核心景区江天禅寺,左侧是天下第一泉。我们选择先游览左侧,因为这里闭园的时间,要比禅寺更早一些。再加上第一泉景区相对来说面积要小得多,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走过金泉桥,这里是镜天园景区的“禅”字景点,采用11000株生命力强的欧洲荚蒾,配以白细石子平铺衬底,勾勒出一个巨大的“禅”字。但是这个就出门观要从空中才看得清楚,我们在路上是看不完整的。这个禅字据说有1350平方米,实在是够大的。唉,现在荚蒾也没开,否则单是看花就很赏心悦目了。 过了百花洲桥,我们选择往左侧走,静心斋是一座集仿古建筑,一侧连接长廊,可供游客休息,但建筑本身并不开放。 塔影湖里泊着一艘游船,但看起来只是作背景用的。毕竟湖也不算小,仅凭一些芦苇造景,毕竟过于单调了。 莲心亭说是亭子,可是规模也委实忒大了些。一边连着长廊,亭子足有三树脂的规模,重檐翘角,说是轩是阁都不为过。亭前有一座挺大的平台,看来这里就是夏季赏荷花的好地方。如今只看得一些枯枝败叶,江南的冬天就是这么萧条。 修艺堂也是一座仿古建筑,面阔五间,大门紧闭,不知道作什么用的,可能会有一些活动在这里举行?这里的渡口叫溆花渡,但现在似乎已经弃用了。 再往前云无路可通向对岸,只能原路返回,从百花洲桥下来,转往另一侧。桥畔有一座小岛,岛上的亭子也很玲珑小巧,倒是有人坐着闲聊。这里是国家一等水准咪,看着没有什么出奇,这是天文大地网、地形图测制用的,对我们这些观光客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倒是有一群人在周而复始地找第一泉,很纳闷地说:“明明箭头就是指向这里的啊!” 好心的游客给他们指了路,我们也跟着走到一旁的栈道。这条栈道很长,从这里看芙蓉楼,景观确实不错。可惜今天的天空不漂亮,有点灰灰的,如果换成晴天丽日,那就漂亮了。 走过栈桥,脚踏实地,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建设成了金山廉政教育基地。这里以清代知府王仁堪的清廉事迹为依托,建设成了一座主题基地。不过,到这里来的游客,估计没几个人知道王仁堪其人,多是奔着“天下第一泉”来的。 芙蓉楼是第一泉景区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算来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了。它的出名,是因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那首《芙蓉楼送辛渐》而名扬海内外的。不过这座楼是1992年重建的,匾额上“芙蓉楼”三个字,是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视察镇江的时候题写的。 楼建得十分富丽,虽然只有两层,但整体的木构件都显得很精致,窗楹的花纹装饰也很有些古意。里面如今是茶室,“茶之性俭,廉美和敬”,也像王昌龄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样,做人光明磊落,表里澄澈,做官内清外润,廉洁奉公。茶学家、教育家庄晚芳先生的育茶育人准则,就是以一杯清茶来推行廉洁与勤俭。 从芙蓉楼往湖边走,残荷枯枝间有三座石塔,这是三塔印月的景点,有点仿照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意思。不知道中秋月明时分,这里会有怎样的景象。 往前走就看到了鉴亭,重檐八角,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肯把须眉傲霜雪,可知寰宇待澄清”,也是洁身自好的意思。 走出鉴亭,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泠泉,也就是唐代陆羽评出来的“天下第一泉”。这里聚集着很多游客,但其实也就是名气大了点,泉本身并不出彩。相对于济南不断涌泉的灼突泉、黑虎泉啥的,这里显得过于平静了。 整座泉只冒一点小水泡,泉壁“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是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这座泉原来在长江之中,是长江中独一无二的朱海洋 眼,不过如今泉口早成了陆地,泉口地面标高4.8米。其实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不过列第七,但后来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之后,把中泠泉列为第一等。 中泠阁建筑比较简单,两层单檐,二楼的牌匾是“王公祠”,如今是“天下第一泉历史文化展示馆”,图文并茂地记录天下第一泉跨越千年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 走进大门就看到几块碑记,其中一块《中泠泉真迹》居然是薛福成的手笔,这位晚清著名的无锡籍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居然还 中泠泉写过这么一篇文,我们在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似乎没有看到薛公的妙笔呀。这篇文中,薛福成介绍了中泠泉的由来和上岸的过程:“中泠泉在金山下,金山本在江南岸,故过客皆得汲水烹茶,所由品为第一泉也。厥后,长江愈趋而南,金山既在江中,而中泠泉遂不可得见;取水之法,常别制机器,以长绳缒入江中,既得泉水,以盖盖之,然后取出,所以不为江水所混。近来汲泉者既无其人,而知制此器者亦绝少,中冷泉乃在若有若无之间。同治九年三月,江水浅涸,过客皆于此停舟,汲泉煮茗,始知泉上护栏、曲槛布置绝佳,乃日夜被江水冲啮,而不损坏,盖数百年前之工程,其坚致实不可及;而中泠泉之真迹,殆阅数十百年,而始见也。” 二楼是王仁堪纪念馆,也是当年镇江为了纪念王仁堪修建的王公祠旧址。晚清时期镇江状元知府王仁堪为官清廉,勤政作为,一直被民众称颂。 正厅是王仁堪的半身铜像,用图文资料的形式,介绍了这位名臣的生平和功绩。这位清代闽县(即今天的福州)人,光绪三年的状元,受殿撰,做过苏州知府,书画两绝。他是《清史稿》中记载的最后一位循吏,在任期间施行实政,对区域地方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晚清著名的清官。 二楼的阳台上,可以倚栏眺望中泠泉全景,背面的鉴亭掩映在青松翠柏中。如果到春夏季节的话,应该还有鲜花铺地。 从这里没有路可以通往禅寺,只有原路沿木栈道回去,再经过百花洲桥和金泉桥,回到主路直行,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天禅寺。 中泠泉冷涌千年,禅寺钟声绕耳边。 今日重游寻古迹,风光依旧映江天。 ——七绝 自驾游:镇江金山之第一泉景区 1月仲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