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焦山,长江的中流砥柱(3)[8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焦山,长江的中流砥柱(3)[8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5-08-04 12:14



★旅游地点:镇江焦山风景区之焦山碑林

走过“翰墨流芳”的圆拱门,最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御碑亭,方形四面,木结构。乾隆帝六次巡幸江南,留下了很多赞美焦山的诗篇。这块碑是乾隆四十五年第五次巡幸焦山时所作,阴阳两面都以整石雕成刻诗,四周及底座刻九龙云水纹浮雕,书法主要取法赵孟頫、董其昌。正面碑文是乾隆第一次南巡作《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所作《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

墙面的碑刻多是告示和记述类文字,如清魏昌寿书《京口创建义渡碑记》、京口义渡禁约六条、核定瓜镇义渡总局镇扬芦滩地亩、核定市房滩地条例和续例、焦山东洲连山接涨滩地专卖示、麻油业公所建普仁堂碑记、公善堂先后立普仁堂公庄地界附条款等。

旁边的亭子里有一块残碑,是元朝焦山祥寺重建圜悟接待庵记,旁边的碑比较完整,元朝贡奎书《镇江儒学增租记》是复制品,

宋代禹迹图是复制品,刻于南宋绍兴十二年,图上的完整地理名称共551个,基本包括古代九州全貌,图面刻5183个方格,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赞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图。

唐故殷府君墓志铭、唐故许贽墓志铭不知道是不是唐代的石刻,居然保存得很完整。元朝的《镇江路儒学复田记》也是复制品。

墙上碑刻有文征明书《明故钱屋舟先生之配孺人费氏墓志》、钱亮书《明故太学生两峰袁先生墓志》、清宜照和尚书《新置焦山玉峰庵救生红船捡埋枯骨碑记》、清罗洪先书《故屋舟钱隐君墓志铭》《明配太学生两峰袁君李孺人墓志铭》等墓志铭,不乏名家手笔。

旁边是明茅磐书《丹徒县修学记》、沈容书《镇江府儒学对山碑》、明朝范仑书《重修鹤林寺碑记》、明朝鹤林寺免田租小记等记述性文字。

槐阴精舍闭门锁户,不知道原来里面是什么,可能也会陈列一些碑刻。当然,能够登堂入室的,必然是碑刻中的精品。

对面的墙上有清乾隆书《东向江连大海溶》《海门东望接扶桑》,明杨继盛书《椒山诗》、明手札、明鹤林十三松记、清焦山观音岩记、润州鹤林寺重修大殿山门记、清张盛藻书《移建海门庵记》、潘泰开书《移建玉峰庵记》、陈任旸《灵鹫寺公德碑》、张涣文书《重修五省会馆记略》。

明刻宋米芾书《城市山林》,清重树米元章墓碑记、京口蒋氏焦岩书院记、陈任旸书《镇江冬赈局祀李长两观察记》,民国苏涧宽书《如在楼记》、鹤林寺福登禅师塔铭并序、镇江丝行告示、禁占发尼妙莲庵址及法嗣示,民国太虚法师书《焦山佛学院代办教务训练班记》,清了禅和尚传,民国吴迈书《吴迈致日本河野信及河野复函道谢》、张神州区长临别纪念、谢遐龄书《五月九日碑》,清镇江城内新立启善堂粥厂碑文,民国庐州会馆碑。

元赵孟頫书《萧山县学重建大成殿记》是一块残碑,碑阴还有元刻《大唐三藏圣教序》,也是残碑。

明杨一清游焦山七律诗并跋、杨一清游焦山七律诗,明胡纪书《宋元祐焦山十六题》、明游焦山五言、七言诗各二首残碑、王应鹏焦山诗、白镒焦山诗、张寰书焦山诗三首、徐一槚登焦山诗一首、谢吉卿吊焦隐君诗、张程书《赵戍帅联桥邀饮焦山诗》、徐桓游焦山五言诗、郑大同游焦山诗、杨嗣昌游焦山记碑、练国事书《焦山饮米友石偶占》、米万钟书练君豫直指招游焦山遗诗次原韵四首、明张一鲲书《游焦山访郭次甫限韵诗一首》、沈霄书《题三招洞一绝》、阮大铖游焦山诗并识、阮大铖书《江淹焦山述怀》。

清焦山古鼎铭文、王士禄、王士祯、程康庄书《焦山古鼎歌跋》、程康庄七律诗五首、曾燠、石韫玉游焦山诗、毛岳生游焦山诗、毛际可、张纯修、李朴大等游焦山诗、徐日升书《雨霁同郑潜庵同游焦山作诗》、顾贞观、高士奇等游焦山诗、吊焦隐君诗、谢启昆书《陪昭武候图盖亭方伯增履庵两先生游焦山有作》、潘奕隽、宋鸣琦游焦山诗、霍郊五言诗。

明刻赵孟頫画东坡小像并书《赤壁赋》、文征明书小楷《千字文》。清赵光荣书《红梅阁》、林玉辂书《瘗鹤诗碣》、清刻宋徐铉临秦碣石门刻石。民国吴佩孚书《扬州弥勒楼阁颂》、仙花台、戴传贤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清觉罗豫立集唐多宝塔碑字为五言律诗三十首、成亲王书《归去来辞》碑。这两位可是满族妥妥的皇族,可见当时汉学之盛行,满族皇室的汉学功底都不差。

除了文字碑刻,还有大量的画碑,例如清吴平畴画牡丹花卉碑、伊龄阿画兰松扇面碑、观音像碑、乾隆画梅花碑、蒋元鼐画观音像碑、清刻董其昌题观音像碑。明吴地画观音像。

兰亭序等名篇临摹的碑刻也不少,例如清《定武兰亭》跋、《兰亭》残碑、明刻《开皇本兰亭》、程孟阳临《兰亭》,清俞森临《兰亭》、俞森临《孝女曹娥碑》《虞世南破邪论》。

中间用玻璃罩着的是明刻米芾临兰亭及碑阴四帖,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米芾的临帖也是书法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帖后有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的题跋。

清吴台寿临颜真卿书述张旭笔法十二意,这是唐天宝五年颜真卿与张旭讨论笔法的一篇文章,书者吴台寿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善书法。

清双溪草堂墨刻石刻共二十三块,内容包括齐彦槐的唱和诗稿。齐彦槐是婺源人,号梅麓,嘉庆进士,精鉴赏,工书法。

清印心石屋碑现存三十余方,原来有七十二方,内容主要是道光帝旻宁御书横匾,陶澍奏折及摹御书墨宝,折呈、山水图论、南北崖之图说、金焦图说及赞、记、叙诗、跋等。

此外,墙上还有还有宋子玉家宴残碑、王子文游鹤林寺,东坡先生游招隐增倡和诗,冯多福《劝耕题鹤林寺和奉使侍郎壁间韵》,蓄狸说等。

明胡甦书《林有麟游焦山寺诗》,申时行、僧雪浪洪恩等题鹤林寺诗,申时行、申用懋游鹤林寺诗,郑一岳诗碑,寄题鹤林寺僧恒上人,萧丁泰书《寄履中上人恢复鹤林寺诗》,寂寂辞江寺残碑,陈仁锡等题诗、焦山放鹤记、等。

清汪延麟颜真卿《东方画赞》及碑阴,俞森书《千字文残石》,郑时泰书《鹤林寺石刻记》,释明涵中氏书《鹤林古迹八咏》残碑,王文治书《严群镜湖还金赞》,焦山放鹤图,等。

墙上还展陈了墓志铭,例如唐故芃墓志,唐故府君大人上谷侯氏墓志铭,唐故田府君妻萧氏墓志铭,宋延康殿王公墓志铭,宋故李府君墓志铭及盖,宋故李公叔子墓志铭,宋故德安县君谢氏墓志铭及盖,宋故光禄卿致仕章公墓志铭及盖,文征明书《明故儒医弌斋钱君之墓志铭及盖》,沈汉书《明故达孺人杨氏墓志铭》,明故达公墓志铭及盖,明故贞懿孺人张母钱氏墓志铭,明故张中南墓志铭及盖,明四川按察司副使南涯邬公诰封夫人陈氏合葬墓志铭及盖,明故郡宾晚邨邬公墓志铭及盖,明故承事郒郡王大宾墓志铭,明故王允敬陈氏合葬墓志铭,刘徵书《明故处士殷公仲礼墓志铭及盖,赵堂书《明故处士南公杨公墓志铭》,谢廷珪书《大明处士希真子赵公孺人杨氏墓志铭》,民国吴昌硕书《江苏财政厅长李君元配蒋夫人墓志铭及盖》。

还有一块残石是焦山《瘗鹤铭》的,左边中间部位有两个字,书风与《瘗鹤铭》相类,初步认定是《瘗鹤铭》的残石,可与厅中碑腹部相衔接。但不知道为什么放在这个院子的入口位置,而没有置放进厅中。

还有多块临《瘗鹤铭》的碑刻,例如清林企忠临宋拓《瘗鹤铭》,清乾隆帝临《瘗鹤铭》,吴伟业、王应心、吴兴祈、马肇梅等重摹《瘗鹤铭》碑记,清陈鹏年重立《瘗鹤铭》碑记,清钱升、顾宸、孙竑禾等书重刻《瘗鹤铭》碑记,宋刻《瘗鹤铭》二号石。

可惜的是我们对于书法实在只是门外汉,只能听听介绍,看看内容,其实并不能真正领略书法的奥妙所在。如果是书法爱好者来这里,那可真是他们的天堂了。我就看到有一位老者,站在一块碑前念念有词,大概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不浅。

自驾游:镇江焦山风景区之碑林

1月仲冬












































































































































































wfsnow 2025-08-04 15:05
第一张图,这是一处中式园林建筑景观,画面中可见拱形门,门楣匾额书 “翰墨流芳” 。透过拱门,能看到 “御碑亭”,亭内石碑刻有文字,周围有游客参观,背景是中式传统建筑与树木,营造出古雅的文化氛围,展现出历史人文景致

jjybzxw 2025-08-04 18:00
镇江焦山风景区之焦山碑林游览详解

在镇江焦山风景区,焦山碑林无疑是一处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宝藏之地。通过您的详尽描述,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这片碑林的壮丽与细腻。

碑林概览

走过“翰墨流芳”的圆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隆帝的御碑亭。这座方形四面的木结构亭子,见证了乾隆帝六次巡幸江南,对焦山的深厚情感。碑上刻有的诗篇,不仅展示了乾隆帝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焦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碑刻种类与特色

- 告示与记述类碑刻:墙面上的碑刻多为告示和记述性文字,如《京口创建义渡碑记》等,这些碑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公益事业以及地方管理的重要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 名家手笔:在碑林中,不乏名家手笔的墓志铭和题记,如文征明、钱亮、罗洪先等名人的作品,这些碑刻不仅书法精湛,而且内容丰富,是研究书法艺术和人物传记的重要素材。

- 复制品与残碑:碑林中还展示了一些复制品和残碑,如宋代禹迹图、元朝的《镇江路儒学复田记》等。这些复制品和残碑虽然并非原件,但仍能从中窥见古代文化的辉煌和书法的魅力。

- 画碑与临摹:除了文字碑刻外,还有大量的画碑和临摹作品,如清吴平畴画牡丹花卉碑、乾隆画梅花碑等。这些画碑和临摹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的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趣味。

- 特色碑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碑林中还收藏了《瘗鹤铭》的残石和多块临《瘗鹤铭》的碑刻。这些碑刻对于研究古代书法和石刻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游览体验

在碑林中游览,仿佛置身于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每一块碑刻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里无疑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可以细细品味每一块碑刻的书法风格和笔墨韵味,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门外汉来说,虽然无法深入领略书法的奥妙所在,但也能通过听取介绍和观看内容,感受到碑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

自驾游建议

如果您计划自驾游前往镇江焦山风景区之碑林,建议提前规划好路线和行程时间。同时,由于碑林内碑刻众多,建议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游览和观赏。此外,还可以考虑聘请一位专业的导游或租借语音导览设备,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一块碑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总之,镇江焦山风景区之焦山碑林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文化胜地。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姜谷粉丝 2025-08-05 07:56
焦山碑林概况与历史地位
焦山碑林(又称宝墨轩)是焦山风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珍藏历代碑刻四百余方,仅次于西安碑林,被誉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分别象征清奇的长江文化与雄浑的黄河文化,以“人文个性的张扬”著称。碑林内的碑刻艺术与焦山摩崖石刻共同奠定了焦山“书法之山”的美誉,其中《瘗鹤铭》更是被誉为“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与《石门铭》并称“北石门,南瘗鹤”。

核心碑刻与艺术价值
《瘗鹤铭》
原刻于焦山石壁,后因雷击残破,现存为后世拓片。其笔法被誉为“书家冠冕”,是楷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字体浑厚古朴,兼具篆隶遗风,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其他重要碑刻
碑林内汇集了历代名家墨迹,涵盖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内容包括诗文、题记、墓志等,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脉络。
游览实用信息
地理位置与交通
焦山碑林位于焦山风景区内,紧邻乾隆行宫。游客需从象山脚下的景区大门乘摆渡船(约5分钟)登岛,西行即可抵达。

开放与门票
开放时间:通常与焦山风景区同步(建议参考景区最新公告)。
门票政策:包含在焦山风景区门票内,无需额外付费。
游览路线与周边景点
推荐路线:由定慧寺山门进入,经观澜阁(乾隆行宫)可达宝墨轩,游览后可续访焦山古炮台、摩崖石刻等景点。
周边联游:碑林周边人文景观密集,如定慧寺(江南最早寺庙之一)、焦公祠(纪念东汉隐士焦光)、板桥书屋等,可一并感受历史文化底蕴。
参观贴士
书法爱好者重点:建议预留1-2小时仔细观赏《瘗鹤铭》拓片及历代碑刻细节,景区内提供部分碑刻的文字解读。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气候宜人,可结合焦山“丹枫盛春花”的自然景观,提升游览体验。
注意事项:碑刻多为珍贵文物,请勿触摸或使用闪光灯拍摄。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焦山碑林的形成与焦山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东汉隐士焦光在此隐居,使焦山成为文化名山;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大量题刻;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亦曾驻跸于此,御题匾额与碑刻进一步丰富了碑林的内涵。碑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更是长江文化与文人精神的缩影,体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文化意境


qwert123_05 2025-08-05 14:37
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文化胜地


查看完整版本: [-- 焦山,长江的中流砥柱(3)[8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