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4。故事传说(8)。黄龙健体2:起初黄龙拳秘不外传,至明清时代,才由逍遥观道人传入民间,如今在禹州市禹王沟村、姜庄村仍有传练。据说黄龙拳秘笈封存于崆峒山石门洞内,给世人留下了难解之谜。 (2025-08-14 09:17)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5。故事传说(9)。黄龙健体3:广成子传黄帝一部《自然经》,并授其治国理政、天地至道及长寿之精要。黄帝得到治理天下之精髓,带领群臣勤劳焦思、励精图治,开启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相传,黄帝暮年,再访广成子,退隐崆峒山,活了120岁,在逍遥观得道成仙。 (2025-08-14 09:17)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6。故事传说(10)。炎黄时期有个叫蚩尤的部落首领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蚩尤有兄弟81人,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炎黄为敌。 .. (2025-08-14 10:09)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7。故事传说(11)。炎帝打不过蚩尤,无可奈何便求助于黄帝。黄帝遂顺民意,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但是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 .. (2025-08-14 10:09)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8。故事传说(12)。一天晚上,黄帝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 .. (2025-08-14 10:09)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79。故事传说(13)。于是黄帝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黄帝与蚩尤又重新开战,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 .. (2025-08-14 12:03)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0。故事传说(14)。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 .. (2025-08-14 12:03)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1。故事传说(15)。黄帝在风后、力牧等人的辅佐之下,终于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不久后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 .. (2025-08-14 12:03)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2。故事传说(16)。尽管蚩尤在涿鹿之战中战死了,但他的勇猛和力量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对象。他是一位勇猛无敌的战士,他还能够驾驭神兽、施展强大的武技。他在与黄帝的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一度让黄帝陷入苦战。所以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 (2025-08-14 12:3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3。故事传说(17)。蚩尤战败后,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 .. (2025-08-14 12:3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4。故事传说(18)。相传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 .. (2025-08-14 12:3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5。故事传说(19)。据《史记》记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姬水(在今天河南新郑)。“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 .. (2025-08-14 13:37)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6。故事传说(20)。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53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从此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 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 .. (2025-08-14 13:38)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7。故事传说(21)。据传“黄帝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个儿子共得到了十二个不同的姓氏,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后来的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2025-08-14 13:38)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8。故事传说(22)。凤凰出现1: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nbs .. (2025-08-14 14:2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89。故事传说(23)。凤凰出现2: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 .. (2025-08-14 14:2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0。故事传说(24)。修身问道1:《陋室铭》中有句名言,“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在远古时期那个“人神共存”的时代里,就有很多座山,有仙居于上。其中有一座山非常特别,因为它是黄帝问道的山,它就是崆峒山——“广成子”修道之地。远在 .. (2025-08-14 14:2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1。故事传说(25)。修身问道2: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神仙传》称其住临汝镇崆峒山的石室中,为道家创始人,位居道教12金仙之首。传说广成子养生得以道法,活了1200岁而未衰老。广成子刚来到崆峒山时,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 .. (2025-08-14 17:5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2。故事传说(26)。修身问道3:玉帝知道后,立即派二郎真君(即二郎神)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无穷,往来如飞,不日即将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许的高度,广成子终于在这里修炼成仙。当一统中原的轩辕黄帝听说崆峒山中住有一位大仙时,便一心向往,不顾 .. (2025-08-14 17:50)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3。故事传说(27)。修身问道4:拜仙的队伍不下一百多人,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轮大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等很是壮观。一日,过了泾河,车仗停在山下。可是崆峒山层峦叠嶂,岩崖危峻,却无路可上。黄帝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不见 .. (2025-08-14 17:51)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4。故事传说(28)。修身问道5:元妃嫘祖说:“我们从北斗星之东,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这斗柄之野,大家包脚的牛皮都磨穿了,怎么能说心不诚、志不坚呢!”女节接着说:“我们唱起歌跳起舞,仙师也许会下顾。”黄帝点头同意,于是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 .. (2025-08-14 18:16)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5。故事传说(29)。修身问道6:这时,广成子、赤松子二位仙师正在对弈,早有玄鹤童子急匆匆来到洞中,用神念向广成子说:“禀仙师,轩辕氏,在山下。”广成子早知黄帝来意,含笑说:“真荒唐,不去治国,却来求仙。待会儿我去看看。” &n .. (2025-08-14 18:16)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6。故事传说(30)。修身问道7:赤松子起身告辞后,广成子一挥拂尘,一只丹顶鹤便落在身旁,他跨上鹤背,飘然出洞,一群五彩仙禽翻飞追随,发出悦耳鸣声。广成子在云端出现,黄帝等人欣喜若狂,全都跪倒在地。黄帝以极崇敬之语气,朗朗陈述:“弟子一片丹诚,前来 .. (2025-08-14 18:16)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7。故事传说(31)。修身问道8:广成子乘鹤在黄帝等人头顶盘旋三匝,然后停在虚空,语意深长地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仙鹤凌空;隐入云霞之中。 & .. (2025-08-14 20:44)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8。故事传说(32)。修身问道9:黄帝怅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话,不由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于是命令下属大臣起身回国,一心治国。相传在黄帝落泪的地方,后来生出一眼清泉,泉中小石碧绿晶莹,据说那就是黄帝的泪珠,后人把这泉叫做凝珠泉或琉璃泉。 .. (2025-08-14 20:44)
zjjwjiang:炎黄二帝之黄帝99。故事传说(33)。修身问道10:但是在黄帝100岁时,依然忘不了对大道的追求,便悄悄离开轩辕之丘,单独一人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路上,黄帝见前面过来一位赤发赤须的长者,便恭立道旁,施礼让路。长者微微一笑说: “学会谦恭,始能求真。好,好!” (2025-08-14 20:44)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