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西藏,是多少人心里向往要抵达的地方 3 [5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西藏,是多少人心里向往要抵达的地方 3 [5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5-08 08:37
 ◼可以把车直接开到湖边,近距离接触到玛旁雍措,看候鸟飞翔,看闪闪发光的湖面。。。画面很唯美。还可以拍一些大景、人物特写,很出片。
  ◼沿着小路开到山坡顶,从顶上远眺玛旁雍措,看到的画面更广阔,远处的雪山与湖泊组成一幅绝美的高原风景画。
  冈仁波齐转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冈仁波齐~
  是这趟阿里之行中最期待的一站,
  它是神山之首,是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主峰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是朝圣者的圣地,是探险者的天堂,是很多旅客梦寐以求的目的地。
  每一年,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来到冈仁波齐转山,也有很多旅行者来体验朝圣之旅。
  也许很多人都会问,什么是转山?转山是指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诚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脱身心的净化。转山者,必须舍却己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
  对于信徒来说,转山是修行,他们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转山,为此他们一路匍匐跪拜不远万里奔赴神山面前。
  对于普通人来说,转山可能是一次自我的完成,一次内心的精神之旅。行走在海拔5千米的高原上,50多公里的转山路,风霜雨雪,这是一次关于精神、体力、意志力与耐力的考验,也是一场心灵与视觉的旅行。当你体验完转山,这里的一切会告诉你信仰的力量。
  说了很久的冈仁波齐转山,这次终于去做了。
  现在想起那天的转山路,那些画面在脑里清晰的浮现。
  我们三个人安排两天的时间转山,早上天还没亮就从塔尔钦出发,跟着当地藏民一起徒步到经幡广场,从景区接待中心到经幡广场约7km(这里可以选择坐车)。
  在高原这片土地上,真的每分每秒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一路前行,随着天色渐亮,遇见晨曦中的雪山,看着粉色朝霞铺满天空,漫过天际。是朝霞的魅力吧,连高原清晨时分的寒冷也变得热情起来。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是10月份,转山的人不多,大都是藏民,偶尔遇见有几个和我们一样的旅客。到了经幡广场再徒步2km到达曲古寺,这里算是转山真正的入口了。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神山的峰顶,那一刻,心里是激动的。
  从一开始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后来梅姐走得比较快,我和另一个朋友宝宝就落在后面了,当时我们想着反正就一条路,后面会跟上的。也许上天是要考验我们,从曲古寺开始我和宝宝就走错了路(当时看到梅姐在前面,想着追上她),一条小河把我们划分了。就这样我们走到前面发现已经没法走,快要崩溃的时候选择了往回走,重新开始,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徒步了12公里,重新在曲古寺休息站再出发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了。
  所以第一天我们选择了在哲日寺住宿,而梅姐就已经到达了下一个休息站,这本来三个人一起走的转山路就这样分开了。
  当我们晚上7点多来到哲日寺附近神山客栈的时候(这一天我们已经徒步了32公里),望着近在咫尺的冈仁波齐,仿佛触手可及,从未想过可以这样亲近它,那一刻,忍不住流泪了,说不清为什么会流泪,激动、喜悦、辛苦。。。
  因为后面还有32公里路要走,所以我们第二天6点多就出发,还好一路上有当地藏民带着我们一起。路上经历的大风寒冷、路上结冰、摔倒等,加上在高原上徒步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到达终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这两天的转山路,真的完全是靠意念完成的。
  说实话,两天的转山路,比我想象中要辛苦十倍,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一踏上这条路就不能回头,在望不到尽头的终点上只有一直向前。途中,遇到很多磕长头的藏族人,遇山涉山,遇水涉水,无关风雨,无关前途,而当我们看到朝圣者双手举过头顶,俯下身躯,心无杂念的在磕长头,那些虔诚的背影打动着我,刻在我心里,突然觉得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那些信仰的力量是如此的强烈。
  翻越海拔5648米的卓玛拉山口,寄下祈福的经幡,看着日出照耀着神山,看着漫天繁星。。。突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当到达终点那一刻,一路上的摔倒、脚疼、头痛气喘,也万般值得了。
  感谢送我们手电筒的藏族大哥,一路上请我们喝甜茶和吃东西、照顾我们的藏族阿妈和小姐姐,下坡路扶我们下去的藏族小哥,还有每个善意的微笑。。。虽然天气很冰冷,但一路上都是温暖有爱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感谢上天的考验和眷顾,这一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经历。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转山路,每一眼的风景都能寄予美好愿望,每一个朝圣的人都能带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想起《冈仁波齐》电影里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𝓽𝓲𝓹𝓼]
  ◼转山日期:2021年10月12/13日
  ◼冈仁波齐转山分为内转和外转,我们是走外转的路线。
  内转:据说虔诚的信徒外转13圈才能走此条路线,一般游客不会选择。
  外转:以塔尔钦为起点,围着冈仁波齐神山转一圈回到起点,全程52公里左右,一般两天走完。
  ◼10月份的天气温度基本在零度以下到10度左右,如果在山里的话会更冷,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特别大风。
  ◼必带物品:登山杖(一般酒店可以借),冲锋衣、帽子、手套等保暖衣物,防滑舒适的鞋子,紫外线也特别强,太阳镜、防晒霜、面罩等防晒物品也要带上。
  ◼一路上隔几公里都会有补给点,甜茶、水、氧气、泡面都可以买到,尽量少带东西轻装上阵,可以备一点葡萄糖、巧克力补充体力。
  ◼可以带一点现金,有时候手机信号不好网上支付不了。
  ◼如果选择两天转山的话住宿可以选择住在哲日寺,我们住哲日寺对面的神山客栈,正对着冈仁波齐神山,60元/床位,可以看日照金山或者拍星空,超美。如果第一天就翻垭口的话就选择住不动地钉,100元/床位。
  ◼我们第二天早上6点半出发,翻越5648米海拔的卓玛拉山垭口后,以为快到终点了,但接下来的20多公里才真的是毅力的考验,很幸运我们坚持走完了全程。
  ◼如果到冈仁波齐转山一般先到塔尔钦,然后从塔尔钦出发到神山接待中心购票,从这里可以选择坐车或徒步到经幡广场(约7km)
  札达土林,大自然的杰作
  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石林、土林等各种大自然奇观,但要以壮观、气势庞大而言,要数札达土林无疑。见过札达土林,才明白什么叫做壮观~
  我们从普兰出发前往古格王朝,沿着G219国道深入阿里,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札达土林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第一次见到真的有被震撼到。连绵数百公里的土林在我们眼前铺开,宛如外星球一般,非常壮观。
  看到眼前的景观,我们迫不及待在路边找了一个观景台,站在高处俯瞰这片壮观的土林,望着伸向远方层层叠叠的沟壑,与雪山连在一起,不由感慨大自然的精心雕琢。
  据说在一百多万年前,札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才有了这片奇观。
  看着眼前这片土林,可以肆意发挥无穷的想象力,看出各种形状,像恢宏高耸的佛塔,像豪华的宫殿,像持戈的武士。。。高低错落、千姿百态的土林,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札达土林就像一个神秘的外星世界,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
  随着车子穿行在土林里,一座座土丘茂密如林海出现在眼前,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土林的雄伟和壮观。遗憾的是,我们因为之前的行程耽误了一些时间,在土林就没有预留更多的时间拍摄,但这片土林的壮观已深深记在心里,也默默许下一个愿望,“这里一定要再来”。
  [𝓽𝓲𝓹𝓼]
  ◼目前札达土林还不需要收费,路上都是景,可以慢慢找机位,也有临时停靠的观景平台可以拍照。
  ◼土林间的道路都是水泥柏油路,可车行其间,每个拐弯处都是令人震撼的景观。
  ◼如果想要拍人像或近景建议用长焦,这样更贴近场景一点,想要拍比较全的景,可使用广角。
  我们穿过札达土林后还意外发现一片小湖泊,是非常好看的翡翠绿,被土林环绕着,与这片广阔大气的土地有着很鲜明的对比,像是被这片土地小心翼翼藏起来的温柔。
  [𝓽𝓲𝓹𝓼]
  ◼这里不算景点,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我们是从札达土林往古格王朝方向走,出了县城不远在左手边有一条小路,旁边是一条小溪,往里面走大概10分钟就可以看到。
  ◼这里路边很宽阔,可以停车,靠边一点就可以。
  ◼用无人机从高机位拍更能突出它的美。
  古格王朝,阿里高原上的神秘城堡
  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有一座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这也是我们这趟去阿里的最初动力之一。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在象泉河畔的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被层层叠叠、形态各异的土林包围着,四面峭壁悬崖,形势险要。洞穴、佛塔、碉楼、庙宇、有序布局,自下而上,气势恢宏壮观。
  经过岁月沧桑,到现在保留得比较完好的有红庙、白庙,还有一些宫殿,山顶上有一座坛城殿,但是没有对外开放。还有一些精美壁画、雕塑作品,壁画虽然年代久远,但色泽仍很鲜艳,我们去的时候红庙没有开放,有点可惜。
  看到眼前的这片废墟,难以想象,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曾经孕育了一个长达700年辉煌历史和文明的古格王朝。在20世纪以前,没有人知道这个神秘王朝遗址的存在,它的建筑、历史、文明、宗教、壁画、艺术,一切皆曾不为人知。古格王朝最大的谜团,是10万人如何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令人难以置信也无从解释。
  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虽然关于消失的说法有很多,但其实还是因为战争吧。
  古格王朝虽然看起来不算很高,但要登顶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在这高海拔地区,爬坡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记得那天虽然人不多,但是让我很感动的是往返的人一路上都会互相给大家加油打气,鼓励大家一定要爬到山顶。
  我们到的时候还碰上刮大风,那些沙尘伴着大风都吹在身上。为了登顶,一路顶着风沙往上走,当我们从顶上下来的时候,脸上衣服上都铺满了灰尘,这也许是我们很“狼狈”的一次旅行了。
  在寂静无人的遗址上拾阶而上,古格王朝透射着残缺美、悲壮美的古城堡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向世人诉说着过去的悲戚。突然觉得那些千百年来的不宁静,似乎都不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
  一路气喘的登上遗址最上面,山顶的视野非常开阔。眺望着这片苍茫大地,古格王朝周围,都是气势磅礴、绵延不断的土林,有的像列队的士兵,仿佛等待着检阅,有的像城墙,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威严的城堡。。。这一切壮观得令人惊叹不已。


姜谷粉丝 2025-05-08 08:40
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虽非所在区域最高峰,但其宗教地位和自然特征使其成为多文明共尊的“神山之王”。以下是其核心意义的分析:

一、宗教地位:多文明共认的“世界中心”
印度教
被视为主神湿婆的居所(湿婆天堂),是印度教宇宙观中世界的轴心。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其为圣地,信徒认为绕山可获湿婆庇佑。

藏传佛教
被认定为胜乐金刚的化身,象征无量幸福。转山一圈可洗清罪孽,转百圈可即身成佛。

苯教
作为西藏原生宗教的发源地,苯教称其为“九重万字山”,相传360位神灵居于此,祖师敦巴辛绕曾在此降世。

耆那教
尊为“阿什塔婆达”(最高之山),是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

二、自然与地理:神圣性的物质基础
独特山形与象征
峰顶呈金字塔状,终年积雪,南壁冰槽与岩层构成佛教“万字符”(象征佛法永存)。藏人认为目睹峰顶显露是极大福报。

四大水系之源
发源于此的四条河流哺育南亚文明:

狮泉河(印度河):向北流,藏地称“钻石之河”。
象泉河(苏特累季河):向西流,富含金矿。
孔雀河(恒河):向南流,银沙丰富。
马泉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向东流,绿宝石资源丰饶。
三、朝圣文化:跨越千年的信仰实践
转山仪式:藏传佛教信徒认为转山1圈可洗一生罪孽,转10圈免地狱之苦,转108圈即身成佛。
跨文化影响:每年吸引印度、不丹、尼泊尔及中国藏区的朝圣者,形成持续数千年的宗教活动。
四、科学视角:未被征服的神山
地理特征:属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最高峰为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南坡冰川发育显著,分布28条现代冰川。
生态意义:周边区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气候调节具有关键作用。
总结
冈仁波齐的神圣性源于其宗教象征、自然奇观与文明源流的交织。尽管海拔不及邻近山峰,但其作为多文明精神纽带和地理枢纽的地位无可替代。


xyg5503 2025-05-08 09:13
西藏是最有价值的旅游胜地

poli923 2025-05-08 10:31
古格王朝遗址充斥着神秘和历史。很想去一看风采、

jjybzxw 2025-05-08 17:30
以下是根据上文提供的阿里之行经历整理而成的结构化游记,分为四个核心章节,融合了诗意描述、实用信息与哲学思考:

---
一、圣湖玛旁雍措:信仰与自然的镜像
1. 双重视角下的圣湖美学  
   - 近景沉浸:将车驶至湖畔,晨雾中的候鸟群掠过如镜湖面,水面碎银般的光斑与冈仁波齐的倒影交织。建议使用70-200mm长焦捕捉飞鸟动态,同时用24mm广角拍摄人物特写,藏族服饰的鲜艳色彩与湖水的钴蓝形成撞色。  
   - 远景构图:山坡顶的俯瞰视角下,雪山环抱的玛旁雍措呈现完美的椭圆形,建议在日出后2小时采用分层曝光(前景经幡/中景湖泊/远景雪山),此时光线柔和,云影投射在湖面形成天然棋盘格。

2. 文化隐喻  
   藏民视玛旁雍措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其与冈仁波齐共同构成"神山圣湖"体系。转湖(约90公里)与转山同为重要修行,湖岸的8座寺庙象征八吉祥,可重点关注楚古寺的摩尼堆拍摄。

---
二、冈仁波齐转山:身体与灵魂的朝圣之路
(1)路线与生存指南
- 外转全纪实  
  - D1(塔尔钦→哲日寺):海拔从4675米升至5210米,需应对7级阵风。卓玛拉山口前的"天 葬台"路段布满玛尼堆,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监测高原反应。  
  - D2(哲日寺→终点):翻越5648米垭口后,20公里下坡路段暗藏暗冰,需双登山杖交替支撑。藏民磕长头速度约每日8公里,可拍摄他们额头烙印的厚茧作为人文素材。

- 装备精要  
  除常规保暖装备外,推荐携带:  
  - 高原专用燃油炉(补给点间隔4-6小时)  
  - 磁吸式面罩(抗风沙且便于饮水)  
  - 经幡拓印工具(山口处可制作矿物颜料拓片)

(2)精神图景
- 朝圣者观察  
  遇到三步一拜的苯教信徒,其顺时针转山与佛教逆时针路线形成宗教对话。记录一位独腿朝圣者用牛皮围裙代步的故事,体现"转山不是征服,而是臣服"的信仰内核。

- 生态哲思  
  转山道上的"斯贝茨石"(信徒背负的忏悔石)堆叠成塔,与冰川退缩痕迹并置,引发对生态与信仰关系的思考——神山既是精神坐标,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

---
三、札达土林:时空雕刻的史诗剧场
1. 地质奇观解码  
   - 土林形成于上新世湖相沉积,垂直节理发育处可见10cm厚的钙质结核层。推荐日落前3小时拍摄,此时阳光斜射使沟壑阴影呈现"肋骨架"效果。  
   - 无人机航拍参数建议:高度120m+5.4倍变焦,可捕捉土林与象泉河形成的"动脉血管"地貌。

2. 隐秘翡翠湖  
   该湖为古河道残留,湖水pH值9.2导致碳酸钙悬浮形成乳绿色。使用偏振镜消除水面反光后,可拍摄到水下2米处的沉木化石。坐标定位:32°30'15"N 79°47'21"E(WGS84)。

---
四、古格王朝:废墟中的文明密码
(1)建筑考古
- 立体防御体系  
  王宫遗址的暗道系统连接冬宫(地下2层)与夏宫(山顶),采用"之"字形坡道减缓进攻速度。拍摄建议:用10mm鱼眼镜头仰拍碉楼,强化其向天际线刺入的视觉张力。

- 壁画保护现状  
  白庙保存有15世纪克什米尔风格坛城壁画,使用青金石、孔雀石矿物颜料。因氧化作用,红色区域(朱砂)比蓝色(青金石)更易剥落,禁止使用闪光灯拍摄。

(2)历史悬案新探
  结合近年发现的梵文贝叶经,学者提出"冰川洪水说"——小冰期导致象泉河改道,王朝供水系统崩溃。遗址北侧冲沟内可见厚达3米的淤沙层,可作为佐证拍摄点。

---
行程后记:神性高原的现代启示
1. 技术备忘录  
   - 高原摄影电池续航下降40%,需配备USB-C加热充电宝  
   - 土林区域GPS漂移严重,建议沿途堆砌小型石塔作为标记

2. 存在主义收获  
   在海拔5000米处重新理解"行走"——当手机失去信号,计步器数字成为唯一坐标,发现"每一步都是对地球自转的微小抵抗"。正如冈仁波齐的朝圣者所示:信仰不是终点,而是与苦难共处的姿势。



查看完整版本: [-- 西藏,是多少人心里向往要抵达的地方 3 [5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