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5-04-19 07:07 |
曾有专家预估:“无论如何挽留,未来50年到100年内,敦煌壁画或将湮没黄沙中。”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也曾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敦煌壁画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
其实,敦煌壁画每时每刻都在氧化、掉色,毕竟“年老多病”了,颜料层一片片翘起、逐渐变得酥软,甚至开门声大一点都会掉落。
作为敦煌的守护神, 敦煌研究院一直助力于敦煌壁画的保护, 为了让其消失得慢一点,研究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莫高窟的门票每天需要预约,并且限制人数,如 若遇到旺季,则需要提前好几天才能约上。
与此同时,按照《莫高窟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未经申请,进入洞窟后不允许拍照, 因为莫高窟的壁画历经千年,颜料层和地仗底层材料等已十分脆弱。相机闪光灯的紫外线和热辐射会对壁画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壁画的氧化加速。
2024年,敦煌研究院迎来建院八十周年,上线了纪录片《我守敦煌日月长》,来揭秘研究院各个部门员工在敦煌修护文物的故事。
修复不是“翻新”,是通过最小干预手段,让文物以接近原始状态传承下去,是去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避免文明记忆消失。
纪录片以六集的体量,通过不同主题,为观众展示了敦煌守护者背后的工作,自然镜头也展示了敦煌精美绝伦的文化瑰宝。
水带来土,风带来沙,一切要从土说起, 纪录片第一集《土的迁徙》, 制作莫高窟的雕塑,修壁画做的泥层都需要这个土,即独特泥土敦煌土。
影塑是一种浮凸与墙壁上的彩塑,通常由泥模大量翻制,背面粘贴于石窟内壁,用于装饰和衬托主像,纪录片中,这位研究院工作人员制作出的这尊来自北魏的影塑复刻品将会用于展览。
而其手中制作作品的敦煌土也并非全新的创造,在经过十几次染色之后,复刻品也将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原古物1600多年岁月的痕迹。
第172窟建于盛唐,窟顶团花井心,周围圆形网幔,而南北壁各绘《观无量寿经变》,画中建筑则使用了三种透视关系,来表现佛国世界的恢宏。
第 二集《溯洄寻之》中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对于该窟精美壁画的复刻, 其实繁复的壁画中佛像的每一根线条,看起来普通寻常,但只有真正落笔临摹,才能体会到千年前古人的心境。
其实临摹的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先前技术还不成熟的年代,临摹可以抢救性地保存遗迹,成品也可以外出展览,临摹又分为现状临摹、整理临摹、复原临摹等。
正如片中所说,很多壁画都是在画师的复原临摹下,才得以让世人看到它们的本来面貌。
第三集《以身塑人》同样有介绍到第172窟中佛像塑像的复原,该窟中除了上文介绍到的精美壁画,还有9身塑像分别是主佛、弟子、菩萨、天王,这些塑像其实已经过多次的重修。
而工作人员复原这些彩像及壁画,耗费长达五年之久,反复推敲打磨才得以完成呈现出来。
难怪这一集的结束是这样说的:“所有的创作都是生命的延续。”当未来的人们端详这些壁画和塑像,也能感受到创作者的目光。
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不妨去亲眼见证一次敦煌千年的美,赞那度特别推出精致小团——敦煌&瓜州5天4晚穿越千年之旅,单人¥12,800,5月30日出发,席位有限欲购从速,行程特邀名师&特导带队,还可享 VIP 专属用车、莫高窟&榆林窟特窟费用以及行程中的用餐、活动等。
这将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与专家名师们一起,开启敦煌的深度文化之旅,奔赴一场千年历史的盛宴。亲耳聆听那些被岁月雕琢的故事,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
遇见敦煌 两千多年前,张骞在出使西域途中经过敦煌,开启了后世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此后敦煌便成为中原文化、佛教文化等中亚地域文化的交汇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敦煌。 这里如黄金般的沙漠美到失语,悠悠驼铃在沙漠延续古老的脚步,河西走廊千年岁月,敦煌更是最佳的见证者。
本次行程, 我们将 打卡敦煌市博物馆。
敦煌博物馆以《华戎交会的都市》为展览主题,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多媒体手段,全面展示了敦煌的历史文化。
馆内的 展览通过大量图片、声光电等手段以及丰富的文物标本等手段,为观众展示敦煌古代绚丽多彩的画卷。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作为敦煌文化旅游的名片,来敦煌一定要看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又见敦煌》以史诗的笔法展现丝路文化,生动再现敦煌千年文化。
剧目通过六个线索人物(如张骞、王圆箓、米薇等)和五个典型场景,将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前世今生和一代代敦煌人以青春奉献大漠的故事娓娓道来。
莫高窟特导精讲 莫高窟的每一座洞窟都各有故事,让人神往。
▲ 赞那度实拍 比如洞窟中最神秘、最绚丽的要属220窟,此窟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其内部的佛龛和彩塑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有着“中国的万神殿”之称的第285窟,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历朝历代开凿的极具研究与保护价值的特窟,具有独特性和珍贵性。行程将安排搭乘 VIP 专车进窟区,特别安排单团包场特导精讲(特窟2个+精选窟6个)。
根据敦煌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莫高窟旅游开放公告》,2021年,莫高窟开放10个特殊洞窟,分别是45窟、57窟、156窟、158窟、159窟、217窟、220窟、254窟、275窟、321窟。
第45窟被称为“最美菩萨塑像”所在地,这个特级保护洞窟据推测营建于盛唐时期,其中的菩萨塑像被誉为“最美菩萨”。
南壁绘制的观音经变取材于法华经观音普门品,画面情节丰富、描绘生动、构图巧妙、扣人心弦,皆为现实社会之真实反映,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资料。
▲ 莫高窟第45窟大势至菩萨 57号特窟别名美人窟,因南壁有一尊造像优美的胁侍菩萨像。佛像头戴化佛冠,上身半裸,肩披长巾,身佩璎珞,体态优美,肌肤细腻,身体略呈 S 型,目光下视,若有所思,显得富贵而华丽。菩萨两眼微微下视,身体稍稍内倾,又显出了东方女性之美。
▲ 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萨 158号特窟藏有莫高窟最大的涅槃像,整身佛像头南脚北,神情安详平静,姿态优美典雅,实为莫高窟最具传神魅力感化人心的佛像。此外,在涅槃像周围描绘了嚎啕大哭的弟子、沉着冷静的菩萨以及非常特殊的以割耳朵、刺胸、剖腹等百态众生的举哀图。
作为吐蕃统治时期的代表洞窟,第159窟此窟保存着当时吐蕃国王的形象,以及文殊经变中超生动的伎乐。
敦煌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第254窟,该窟是现存莫高窟最早开凿的北魏时期的洞窟之一。
榆林窟深度游学 除了莫高窟,还将来到它的姊妹窟榆林窟游览。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
榆林窟并不太对外宣传,但是它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1961年, 榆林窟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程将带你前往榆林窟,特别安排单团包场特邀精讲(特窟2个+普窟5个),带你深度领略文化的魅力。
榆林窟的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 西夏 榆林窟3窟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第25窟是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其中唐代原作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誉为旷世精品。
瓜州古城遗迹 瓜州唐六工古城遗址,即六工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2千米处的荒草滩上,是汉至唐时期的古遗址。
▲ 丝路遗产官方(下同) 在清雍正年间,该城曾大力实行移民屯黄,安置移民,包括吐鲁番回民。然而,后来因遭遇肃州回民和安西南山土匪的侵扰,城破民逃,逐渐废弃。
六工城遗址由城和障两部分组成。遗址采集有绳纹、水波纹等纹饰的灰陶片和瓷片。普查人员曾于城内采集到“五铢钱”和“开元通宝”钱币数枚。
沙漠中的绿洲 敦煌的沙漠中,有一片神秘的绿洲——鸣沙山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沙山之上,碧水相依,“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堪称塞外风光一绝,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鸣沙山的怀抱之中,泉水甘润澄明却如一个坚强的坐标,证明着千年前的驼队也曾穿越这片土地。
鸣沙山相对高度100多米,但沙地行走和攀爬沙山是不一样的,往往是走一步滑半步,到达山顶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境。
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可以骑着骆驼穿越广袤的沙漠,感受“沙漠之舟”的独特魅力,同时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尤其是日落时分体验,气温低还可以欣赏夕阳。
敦煌山庄 行程安排入住敦煌山庄,这是一家 极具敦煌特色的文化酒店,位于著名风景区鸣沙山下,距离莫高窟等著名景点都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在游览完景点后,可以方便地返回酒店休息,无需长途跋涉。
酒店犹如矗立在沙漠中的古堡,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雄伟的汉唐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在领略博大的丝路文化同时,也能体会丝路敦煌的艺术魅力。
房卡也是木头做的牌子,非常有特色。房间内设施齐全,部分房间还可以直接看到鸣沙山的壮丽景色,行程将安排城堡双床房入住4晚。
酒店内的摘星阁是西餐厅,提供自助早餐、下午茶、晚饭以及晚上的小食和酒水等。早餐品种丰富,特别是现揉现拉现煮的牛肉面深受游客喜爱。
酒店娱乐设施丰富,可供游客在闲暇时娱乐消遣,此外,酒店还提供班车前往沙洲夜市等周边景点,方便出行。
舌尖盛宴 敦煌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驴肉黄面,这道菜实际上包含了驴肉和黄面两道美食,一盘驴肉作为菜肴,配以手工拉制的黄面作为主食,这种吃法在敦煌民间流传已久。
敦煌手抓羊肉采用敦煌当地戈壁放养的“绵羊”中的羯羊烹制,这些羊因生长环境独特,肉质细嫩、无膻味,肥瘦相间、肥而不腻,使得敦煌手抓羊肉在口感和风味上独具一格。
打卡1600多岁的敦煌莫高窟,也可以品尝网红文创产品——定制版雪糕,无论是草莓九层楼、巧克力石窟外景,还是牛奶月牙泉都值得品尝,拿着在世界遗址莫高窟前拍照留念,绝对新潮出片。
▲ 赞那度实拍 在鸣沙山麓的腹地深处,等待日落的同时,还特别为大家安排了一场野奢晚宴,为大家拂去舟车劳顿的疲劳,一起开怀畅饮。
图片来源 当地旅游局/ 酒店官方 / 纪录片官方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进入「赞那度旅行」小程序,查看更多精选行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