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3-29 15:29 |
"咱得正儿八经地聊聊脑梗这要命的事儿了,真不是危言耸听,一旦突发脑梗,那时间可就是实实在在的生命啊。今天就来讲讲李阿姨在遭遇突发脑梗时,那堪称教科书般的应对操作,每一步都太关键了,大伙可得好好学一学。 第一步:敏锐察觉,迅速自测 那天,李阿姨正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忙活,突然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她下意识地想给自己找点事儿做,让自己放松放松,就决定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这一照镜子,她发现自己嘴角怎么有点不听使唤,微微地歪了起来。李阿姨心里 “咯噔” 一下,可没敢掉以轻心,立马想起之前社区讲座提到过的一些判断身体异常的方法。

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梳子,两只胳膊伸直,缓缓地往上举。这一抬,问题就更明显了,右手好像没了力气,软绵绵的,和左手相比,明显举得低了不少。紧接着,李阿姨又试着大声说句话,可刚一开口,就发觉自己说出来的话含糊不清,根本不是平时那利落的样子。 其实啊,李阿姨这一连串的操作,在医学上有个专门的说法,叫 FAST 原则。F(Face),就是咱要仔细观察脸部,瞅瞅两边是不是对称,嘴角有没有歪斜的情况,就像李阿姨照镜子发现自己嘴角歪了,这就是一个重要信号。A(Arms),简单来说,就是像李阿姨那样,抬起双手,看看有没有一侧明显使不上劲。S(Speech),就是试着说一句完整的话,听一听自己能不能清楚地表达,要是含糊不清,那就得警惕了。最后 T(Time),一旦出现前面这些症状,别犹豫,一秒钟都别耽搁,赶紧拨打 120,要知道脑梗的黄金急救时间就只有 4.5 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神经损伤很可能就没办法挽回了。李阿姨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这些判断,这快速的反应能力,可是她后来能顺利康复的关键开端。

第二步:果断拨打 120,拒绝盲目行动 很多人在突然遭遇像脑梗这样的紧急情况时,脑袋一下子就懵了,第一反应往往是想着 “哎呀,我先缓一缓,说不定休息一下就好了”,还有些人病急乱投医,自己跑去翻箱倒柜找药吃,什么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觉得吃了就能管用。可大家知道吗,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把情况变得更糟糕。 为啥这么说呢?脑梗其实分好几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梗占了大概 80%,就是血管被血栓给堵住了,导致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像水管被堵住了,水流不过去一样。还有出血性脑卒中,大概占 20%,是血管突然破裂,血哗哗地流出来。要是不巧碰上的是出血性脑卒中,这时候还吃阿司匹林,那可就麻烦大了,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让病情急剧恶化。所以啊,在医生还没确诊到底是哪种情况之前,千万千万别自己乱吃药。

再看李阿姨这边,她家里人一看她这情况,心急如焚,第一反应就是想赶紧扶着她去医院。李阿姨当时虽然身体难受,但脑子可清醒着呢,她立刻制止家人说:“别扶我走,赶紧叫救护车!” 这可真是个特别正确的决定。要知道,脑梗患者在移动的时候,要是突然站起来,或者有比较剧烈的活动,很可能会让脑损伤变得更严重,甚至还可能引发二次中风。 没过多久,救护车就风驰电掣般地赶到了。医护人员一进门,迅速就给李阿姨做了初步的检查,紧接着就把她抬上救护车,朝着有溶栓治疗条件的医院飞奔而去。这一系列操作,直接为李阿姨后面的治疗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冷静应对,巧妙调整姿势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那短短几分钟里,对李阿姨来说,每一秒都像是在和死神赛跑,那可真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李阿姨的做法,简直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她心里虽然害怕,但硬是强忍着,没有慌慌张张地大喊大叫。因为她明白,情绪要是过于激动,血压很可能就会像坐火箭一样蹭蹭往上升,这对已经出现问题的身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接着,李阿姨慢慢地挪动身体,选择了侧躺的姿势。她还特意让家人找了个小枕头,把自己的头稍微垫高了一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能让身体里的血流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为姿势不对而受到太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侧躺还能避免一个大麻烦,要是突然呕吐,呕吐物也不容易倒灌进气管,造成窒息的危险。

李阿姨一边调整着自己的状态,一边还不忘提醒家人,赶紧把她发病的时间记下来。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对后续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可起了大作用。到了医院以后,医生根据这个准确的发病时间,果断地进行了溶栓治疗,成功地把堵塞的血管给疏通了,让脑组织重新得到了血液的滋养,避免了大面积坏死的严重后果。 第四步:长期坚持,预防二次发作 咱得清楚,脑梗可不是得过一次就万事大吉了。有研究数据显示,那些有过脑梗病史的人,在未来 5 年内再次发病的概率高得吓人,能达到 40%。所以后续的预防工作,那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李阿姨在康复的过程中,那对医生的建议可是言听计从,严格按照要求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她做饭口味重,喜欢吃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现在可全改了。每天她都会给自己准备富含 Omega-3 的食物,像新鲜的深海鱼,煎一煎,那香味飘满屋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坚果,没事的时候抓上一把,既能解馋又对身体好,这些食物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运动方面,李阿姨也不含糊。她知道自己刚经历过这么一场大病,不能太剧烈运动,就选择了快走、瑜伽、太极拳这些低强度的项目。每天天气好的时候,她就出门去小区的路上快走一会儿,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在家,就跟着视频打打太极拳,一招一式都学得有模有样。 李阿姨还养成了定期去医院检查的好习惯,血压、血糖、血脂,这些指标她都时刻关注着。她知道 “三高” 要是凑到一块,那对血管可就是一场灾难,所以得时刻警惕,不让它们联合起来捣乱。

生活里,李阿姨也特别注重自己的心态调节。她每天都会给自己找点乐子,听听舒缓的音乐,让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放松放松心情;有时候也会静下心来看看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把那些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她明白长期压力过大,血管也会跟着 “闹脾气”,收缩起来,血压就容易升高,所以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纳闷,“脑梗不是老年人的病吗?咋现在中年人也越来越容易得呢?” 这和咱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脱不了干系。现在大家工作压力大,饮食上常常高油高盐,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少运动,晚上还经常熬夜,有些人还喜欢抽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就像一把把小刀,慢慢地让血管变得越来越脆弱,不知不觉就埋下了 “隐形炸弹”。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来,40 - 55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长期熬夜和高血压就是主要的 “罪魁祸首”。 所以不管你现在是多大年纪,从今天开始,就得好好保护自己的血管了。别等到身体发出危险信号,才追悔莫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