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03-29 15:21 |
为期三天的四川旅行,收获颇丰。以下内容非炫耀,仅分享,做回忆。 Day1打卡成都博物馆、人民公园、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锦里,晚上路过九眼桥。要了解一个城市,就要去看它的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共计5层,藏品30余万,万不可错过。丝竹、宗教、民俗、剪纸戏剧等,都有专门展厅分类,是了解蜀文化的最好窗口。当然我最熟悉的是历史书上的说唱俑。咔!
 唐三彩,还特意去查了三彩是哪三个颜色?

 人民公园打卡了大碗茶,古人围炉煮茶,填词作赋,我们也附庸风雅一把,体验成都慢生活。桌边的雀儿和老鼠都不怕人,悠哉悠哉出来要吃的。

 骑共享单车去了宽窄巷子,打卡铜人合影,感受宽窄巷子里的人潮涌动。(成都人卖东西不讲价,买多少都是一个价,在别的景区从来没体验过的,愚以为这个可以全国推广下,毕竟大家都实诚点,节省时间噻~)。



 唱着我和你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我们去了杜甫草堂。虽然一下飞机,被成都的绿意盎然惊喜到了,但是看到草堂里一丛丛挺拔苍翠的竹林、一盆盆精致雕琢的盆景,开的正盛的各色梅花,还是不禁感叹,环境清幽,让人流连忘返。人文景观,最动人的自然是故事,和李白并为诗坛双子星的杜甫,我们都熟,相信三岁小儿也能背上几句他的诗。“民间疾苦,笔下波澜”郭沫若这样写他,如今的盛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定能让先生宽慰。就让门前300多年的黄桷树继续守护这位爱国诗人吧。



 因为时间关系,武侯祠没去成,仅在红墙边,试图通过现学现卖速成红墙拍照技巧,然,学的有点“废”。

 锦里的晚上,满天的红灯笼,灯光柔和微晕,青石板路藏着岁月的痕迹,游人如织,小吃飘香,烟火气和历史感相得益彰。晚上路过九孔桥,远远望去,灯光和河水交相辉映,只觉华丽非凡,旁边清一色小酒馆,赵雷,你在哪一家? 晚上王总安排的脚踩缝纫机的地道火锅+45℃的小郎酒,吃得香、喝得美、睡得浓,战斗值重新拉满。 Day2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峨眉山海拔3000多米,我们从山下零公里乘坐景区大巴半个小时到达雷洞坪,登山半小时后到接引殿,然后乘索道到达金顶。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藏族僧人和信教徒,不惧寒冷,曲膝跪拜,殷切虔诚。天气不好,普贤菩萨的金身在大雾弥漫中若隐若现。菩萨金身内各位佛像前均供奉鲜花,甚是好看。山下鲜花烂漫,山上白雪皑皑。今年寿光没看到大雪的遗憾,在这里找齐了。






 中午吃了山下地道的酸菜竹笋和酸菜鱼,笋子鲜美,鱼肉细嫩,食指大动。 下午打卡乐山大佛,大佛与凌云山融为一体,“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71米的大佛(约24层楼高),更有千年古刹凌云寺,三江汇流,视野开阔,蔚为壮观。三江交汇处水流湍急,时有船毁人亡时有发生,海通和尚不忍世人受苦,化缘修建乐山大佛,镇压水患。可见,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求好向善。“你俩”别打了,信仰不同,求同存异吧。景点外的商业街不太繁荣,些许萧条,觉得配不上大佛的名气。突然觉得超级大城市对周边的城市不太友好。虹吸效应太明显了

 晚上住在乐山,品尝地方美食跷脚牛肉,虽然不用像古人一样翘着脚吃,但是味道属实不孬。
 Day3 三苏祠 太古里 古大圣慈寺 春熙路 川剧表演再加场电影 上午三苏祠,在眉山市。杜甫是河南人,成都的草堂是安史之乱后的避难所。而三苏才是正经四川人,地道眉山人,根在这,不可不来。在博物馆里,学习了解苏家家世。我想来这里的人无非是两种,一种单纯仰慕全能型人才苏轼,要么是想要探究什么家庭,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才子。不论哪种,博物馆里都能找到答案。也不得不提一下程夫人,“是父是子”,得益于她相夫教子有方,向优秀的母亲致敬学习。园子不大,清幽的很。站在千年古树“眉山第一槐”下,不禁心想童年苏轼是否也在树下玩耍?是否也贪玩不想读书?是否带着苏辙一起淘气爬树掏鸟窝?






 中午去一家非常火爆的饭店吃了东坡肘子(没给广告费,不提名字,菜价也香),因为个人不喜油腻,没敢多吃,五六筷子觉得味道不错,但是却彻底爱上青椒酸菜鱼的做法。

 下午回成都补卡太古里,春熙路。太古里全是奢侈品,有土狗me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价格啧舌,非买勿碰,权当见世面了。入古大圣慈寺,感受香火气,净化心灵,安抚情绪。逛春熙路,打卡裸眼3D大屏和熊猫翻墙。
 Play Video 傍晚品尝串串,牛肉食材都是新鲜的,地道!不是火锅吃不起,而是串串更有性价比。
 饭后川戏剧场看演出,评书,魔术,功夫茶表演,敦煌舞蹈,川剧变脸让我们不禁觉得成都人的生活巴适得很!



 看完演出,我们并没有放过王总,我们又加了场电影。我不想四刷《哪吒》,所以兵分两路,去看了《唐人街探案》,真心不错,值得一看。 满满的三天,感谢王总大力支持,让我们在四川体验了“加速度”,一级棒!
 阿斗是乐不思蜀,我们是不想回鲁。 成都真好,下次还来。你也要一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