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2-17 00:03 |
她是时代的乐观者, 也是清醒者。 2014年5月26日,一位96岁老人死了。 沧海桑田中,一位老人的去世本不稀奇。 但她的去世却引发了不少关注,因为这位老人的一生很魔幻现实。 她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坐了15年牢狱。 谁也没想到,出狱之后的她,76岁创业,88岁接受了《鲁豫有约》的采访。 鲁豫说: 每一位见过她的人,都会惊讶于她历经沧桑后的乐观和幽默。 她就是爱新觉罗·显琦。 十七格格 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一个王朝的终结,不管哪朝的遗留者,都是历史的弃儿。 清朝的遗留者,姓着爱新觉罗,亦是如此,却总有不甘。 在抽着鸦片的同时,还无力地幻想着能回到昔日风光。 虽然当时早就没有了皇帝,但家中还摆放着牌位。 他们像把自己困在囚笼里,日复一日行着满清的礼节,一点都马虎不得。 在家里,他们要请安,跪安; 吃饭时,不可以自己夹,不可以吃太多; 一套一套的,活得比牛马还累。 爱新觉罗·显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 她是肃亲王最小的女儿,人称十七格格。 父亲给她取名叫爱新觉罗·显琦,但她还有一个汉名叫金默玉。 别人都是小姐做派,循规蹈矩,金默玉却是厌恶极了那些规矩。 别人向她请安,她总说算了算了,她还总把那些规矩评价成“假模假样”。 图 | 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 · 显琦 佣人们总说,这个格格和别的格格不一样。 哪里不同呢,她比别人活得更自在,更有意思。 当家人们组队去看卓别林的电影时,金默玉会肆无忌惮地大笑。 每当这时,姐姐们就在一旁捅她,提醒她注意仪态。 于是,金默玉便坐的离姐姐们远远儿的,继续痛快地大笑。 在金默玉13岁的时候,她就坦白,以后我要做个记者或者演员。 家人震惊,一位格格怎么可以抛头露面呢? 这些糟粕思想,金默玉才不管。 追求自由的她,前往日本留学。 图 | 金默玉去日本求学的时候
不久后,因二战爆发,金默玉不得不中断留学,回到了北京。 她在一家企业当顾问,薪水很高而且不用坐班。 走向社会的金默玉,打扮得非常时髦。 她对烫头发,画眉毛,穿旗袍,照相,运动简直着了迷…… 那时她有一张剪着短发穿花旗袍的照片,被照相馆老板挂在展示窗。 照片里的女孩脸上挂着明媚的笑容。 不仅仅是美丽的容貌吸引人的目光,她浑身上下都在散发出现代女性的魅力。 图 | 金默玉 没过多久,这张照片就被金默玉的哥哥看见了。 他花重金把照片买回家,冲到金默玉的面前怒斥道: “王府格格的照片怎么能随便展示给外面的人看?真是不懂规矩!” 金默玉拿过照片,一脸认真地说:“拍的不赖嘛!” 她喜欢着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活得很真实,不装。 金默玉,从一开始就跟家人们格格不入。 别人循规蹈矩,就连说话也得眼瞧地下,她说,我到现在都不懂为什么要这样; 别人坐,只把半个屁股坐在凳子上,得端着,她偏不,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地坐。 别人都想着往日王室的光辉,妄想有一天可能会恢复,因此保持着旧的一切。 但金默玉只想成为金默玉,一个向往自由、爱笑的女孩。 图 | 金默玉 金老板 金默玉好像从来就不属于那个囚笼,她似乎就是一个活力满满的女孩,每天都面带笑容,仿佛不会让人把她和末代王室联想到一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哥哥们因为害怕被报复,纷纷移民海外。 而金默玉一心留在了北京。 因为当她看到穿着布鞋的解放军入城时,她觉得跟以往穿着皮鞋、西装革履的军官不一样。 她甚至十分期待,这百废待兴的北京城,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边是新生的国,一边是破败的家。 由于哥哥们都走了,这个家更加破败和荒凉了。 图 | 金默玉 只剩下6个哥哥的小孩,2个保姆,而金默玉此时只有100块钱。 她每天都要为钱发愁。 她开始变卖衣服、钢琴、地毯、留声机等等。 等把家几乎都卖得清光,为了生存,她就给别人织毛衣。 她还开洗衣房,帮别人洗衣服。 由于用得都是上等的肥皂,结果一个月下来,不赚钱反而欠了别人一身债。 那段时间,因为逼债,她都不敢回家和露面。 生活陷于更深的困境。 但金默玉似乎从来都是面带笑容。 没有嗟叹,没有抱怨,只有四处想办法,把生活熬下去。 在她最艰难时,远走高飞的哥哥终于想起了她,托人给她带来一笔钱。 吃过苦的金默玉明白,钱迟早会用光的,得用来钱生钱才行。 于是她就跑遍了北京城,想着用这笔钱来干什么才能赚钱呢。 有一次她吃了一顿川菜,觉得很好吃。 再抬头望着周围,这家饭馆居然挤满了人。 当时北京有40万四川人,何不开一家川菜馆呢! 她立刻行动起来,请了一位特有料的川菜师傅, 一家川菜馆开业。 她既要迎接客人,又要从厨房端着火辣辣的盆子,扯着嗓子喊: “让一下,让一下,小心烫!” 那段时间,金默玉从早忙到晚,回到家就能立刻瘫倒。 仅过了两年,她的四川菜馆成了有名的大馆子。 艾青、郭沫若等人都曾慕名光顾这家川菜馆。 摇身一变,她成了饭店的金老板。 图 | 金默玉 她每天早上还得去街道开晨会。 身边坐着的都是馄饨摊主,卖猪肉的大叔。 人人都知道她以前是位格格小姐。 但这位格格没半点娇气,完美融入了街坊邻居们的生活。 很难令人相信,一个人可以如此自如地行走在平民和贵族,王府和胡同之间。 这就是金默玉。 少的是娇气和傲慢,多的是朴实与平和。 图 | 金默玉
金老板 就在事业干得红红火火时,她的爱情也悄然而至。 她嫁给了一位穷困潦倒的画家——马万里。 婚后的日子,他们琴瑟和鸣,一桌两人三餐四季...... 原以为往后余生,都会这么过下去。 谁承想,婚后第六年,命运再次向她发威。 图 | 马万里与金默玉的结婚照 1958年的某天,金默玉突然被人从家里带走。 一副铐子,就铐上了她的双手。 囚车开出她家的胡同。 透过小铁窗,她看见丈夫带着一群嚎啕大哭的孩子正在大门口目送着她远去。 逮捕理由是:她姐姐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川岛芳子。 图 | 金默玉与川岛芳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出身,无疑是致命的。 为了不连累丈夫,她在狱中提出离婚。 她独自遭受着长达15年的牢狱之灾。 在监狱里,醒来必须得干活。 冬天,她用比自己还高的大铁锹费力地挖着苹果树下的动土,手掌都流血了,还得接着干。 监狱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一次,她醒来就听到旁边一人说:我昨晚被下蛊了。然后那个人就逮着别人打架,混乱不堪,荒诞至极。 监狱里的环境阴暗潮湿,生活单调古板。 心里稍微脆弱点,估计都熬不过去了。 令人动容的是,当她提起这段铁窗往事,像在跟人分享一个很幽默的故事。 图 | 源于《鲁豫有约》节目 她说那时候遇上三年灾害,人人都很饿。 于是她每次拿个盆去打饭,趁着大叔乘汤时,自己就数多了几个馒头,自己饭量小,就给其他人吃。 因此,别人总叫她金班长。 金默玉在节目中,还向我们分享一个有趣的狱友的故事: 当时住的地方很冷,没有多余的火柴,刮大风,周围都是树,风一吹下来就掉树枝,那个狱友就在院子里放风,转啊转啊,看到树枝她就走一步踢一步,转到我们门口时,一下子就把那个树枝给踢屋里去了。 她是笑着说的,说到高潮,便加上动作,逗得鲁豫和在场观众哈哈大笑。 很难想象,从小便向往自由的金默玉,在牢狱中也能放声唱歌,跟人聊天照样放声大笑。 在那段最暗淡无光的日子,她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阳光。 从她的身上,你很难看到苦,看到的只有对于生命美好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被释放后,她已熬成了老太太模样。 曾经的佣人见着了金默玉,紧拉着她的手,直掉眼泪:“小姐,您这是从天上摔到地下了!” 金默玉大笑:“这不是还没有摔死么?” 这种乐观和开朗,是她的幸运福袋。 图 | 右——晚年的金默玉 金校长 15年的铁窗生涯和过重的体力劳动,折磨透了她的身体。 她病倒了。 医生告诉金默玉,她的脊椎骨有九节坏掉了,骨髓炎、腰肌劳损。 每一种都是要命的疼痛! 她必须得常常躺在床上,艰难地挪动身躯。 尽管这样,金默玉依然不服输。 此时中日早已实现关系正常化,由于往来扩大,日语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中日友好往来,她决定办一所学校。 图 | 金默玉写给日本友人的 为此,金默玉在北京与日本之间来回奔走了数年之久。 她想要说服以前的同事、朋友加入到她的计划当中。 一切有可能帮助她创业的人,她都走遍了。 谁都没有想到金默玉的创业决心有这么坚定。 皇天不负有心人! 1996年,金默玉的爱心日语学校终于成立。 76岁,别人都在养老。 但她的生命力仍然旺盛,创业,教书育人,令人敬佩。 图 | 晚年的金默玉 几年后,她又建立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从“十七格格”到“金老板”、“金班长”,再到“金校长”,金默玉始终面带微笑,似乎世上没什么可以难倒她的。 然而,不讲述苦难,不代表苦难不存在过。 只是强大的人,选择独自吞咽和消化这一切。 就像周国平所说的那样: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2007年,《鲁豫有约》栏目邀请了这位拥有传奇人生的老太太。 图 | 源于《鲁豫有约》节目 在节目中,她曾淡淡地说道: “人啊,怒和哀是留给自己的,只需和他人分享喜乐。” 那时,这位老太太已经80多岁,仍旧开朗乐观,大方端庄。 她是时代的乐观者,也是清醒者。 图 | 金默玉手书《肃忠亲王辛亥出都口占》 在时代洪流中,爱新觉罗家族中,有的经不住大喜大悲放弃了生命,有的为了苟活逃走了,有的投降做了汉奸...... 而金默玉却改写了自己的历史。 她所做的一切,早已让人们忘记了那个让她背负骂名的出身。 那个名唤爱新觉罗·显琦的末代格格消逝在乱世之中了。 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金默玉。 图 | 金默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