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5-01-29 00:00 |
远看,它是一幅油画,近看还是油画(图一),细看才知不是油画(图二)。这是一幅采用平针、虚实针、缠针、滚针等技法,精心绣制的苏绣山水作品。 这件绣品长58厘米,宽40厘米,装裱在用卡纸镶边,雕有花纹的金色西式镜框里。画面表现冬日森林的景色,近处,皑皑积雪覆盖着草地,清亮的小溪倒映着挺拔的松树;四周是白中透绿的小草、裸露的树桩,还有几根散落的树枝。远处,茂密的丛林覆盖着群山,天空白云飘浮,飞鸟翱翔,静谧的景色,呈现出原生态的自然美。 苏绣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逼真、精致、细腻、高雅闻名于世。这件绣品中,这些特点一目了然。整幅作品运用粗细丝线变幻的色彩和各种针法,绣出了松树上细密的松针、枝叶上薄薄的积雪,甚至树皮上的皱褶,处处凸显别具匠心的刺绣工艺。白雪的亮、树林深处的暗,突出了由近及远的层次感;树干上、小溪旁投射的斑驳光影,产生了立体的真实感。冷色调的画面,更是将森林的冬季氛围烘托得别有意境。千万根纤细的丝线,在针尖上绽放出的美丽,令人惊叹不已。 多年前,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我在苏绣作品的展位前细细观赏每一幅绣品,单面绣、双面双色绣、双面异针异线异形绣,以及“寸人豆马,蝇足小字”的精微绣上,活灵活现的金鱼、妩媚可爱的小猫和蝴蝶(耄耋图)、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件件巧夺天工,被赋予了艺术生命。此外,刺绣工艺大师们吸收西洋画精髓,精美绝伦的仿真绣、突破传统技艺的乱针绣,以及在乱针绣基础上创新发展的虚实乱针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那天,一位身穿中式对襟绣花服的绣娘,在绷架旁演示劈丝。只见她先把整根线轻拉蓬松,然后捏住线的中心,用食指与拇指,轻柔地慢慢捻开,按照需要,分成几十根至上百根比头发还细的丝。她告诉我,这种技巧只是苏绣绣娘的基本功之一。完成一幅精美的绣品,工艺技法包括勾稿、劈丝、揉色和针法等。那年,仅针法一项,已经从流传下来的18种,发展为42种。 一架绣绷,十指春风。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遗产的苏绣,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以针代笔,以线为墨,传承两千余载的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