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5-01-16 00:03 |
70后皮革职人刘江, 已经和皮打了20多年交道。 在国内,没有人这么做皮、玩皮。 在鹅卵石上包裹一层皮, 不用胶水,却能紧紧咬合,无法剥离; 一层层包裹成型的皮胎上, 刷上天然大漆,做成花器、茶器、碗与碟; 将皮处理成半透明质地,美工刀都切不断, 可以替代纸与玻璃,做成屏风、门窗、灯具; 他的皮画也令人眼前一亮, 一种被紧紧包裹,寻求挣脱的观感。 刘江一家三口 40岁后,他举家搬到杭州, 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2023年,因为父母相继去世, 他搁下一切皮革实验与事务, 潜心学禅,重新整理自己, 从而有了最新的皮灯“微芒”系列。 一条前往杭州拜访了刘江。 自述:刘江 编辑:陈沁 我从小动手能力很强,做过银首饰,包括铜、铁,这些小东西都敲过,但这些年一直没有离开过植鞣皮,它太可爱了。 我们咬一口苹果,苹果被咬掉的那块会慢慢发红。植鞣皮在使用的过程里也会慢慢氧化发红,留下你生活的痕迹,它是一个有记忆的东西。 给皮一点引导 石头上包了一层皮,可作书镇,也有雅趣 早期的皮碗、皮盘 植鞣皮本身有可塑性,至于你能塑成什么程度,看你本事。 一开始我尝试两块皮包一块鹅卵石,藏住缝线,仿佛浑然一体。到后面,一块皮把石头包裹起来,通过它的干湿收缩能力,你只要给它一些方向性的引导,不用胶水、不用科技狠活,皮能紧紧地抱住石头,拿都拿不下来。 刘江和太太三三在工作室 2018年,我开了一辆吉普车,带两只猫,跟我老婆搬来杭州,那时已经算是一个中年人了。 之所以搬过来,主要是杭州的艺术文化氛围比我老家要好,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分享想法和作品,在北方很少有这种呼应。 植鞣皮本身是一个环保材料,小饼干、水果,我就扔在里边当盘子用,对大部分人来讲没办法接受,我就琢磨着我要隔水,还要能装吃的,大漆最好。木胎做个漆碗,可以吃饭、喝水,用皮胎做很少,但理论上是一样的。 刘江的简易版阴房 我是北方人,一开始不知道做漆需要阴房。在大连的时候做过几次实验,都失败了。 定居杭州之后,意外发现这里的气候很适合做大漆。我后来的皮革创作,全都和漆有关系。一类器物,另一类是皮画。 我做漆的阴房非常简单、朴实,其实就是一个养植物的塑料大棚,用一些枝干、塑料布支撑起来,接几桶水放在里边,用电暖器来调节温度。 刘江的工作室内部 皮茶器、日用器物 器物这块,做各种茶器、日用器,像盘子、碗、灯、桶状花器……新鲜大漆是乳白色的,氧化干燥后变黑。皮料本身的纹理,加上大漆的质感,会形成一种“变涂”的风貌,肌理很细腻。 皮的肌理 一开始做皮画,是用皮革一层一层搭叠形成一个平面,有大块的,有小块的,保留皮革的自然边缘,最后上漆、打磨,视觉上很有层次感。 “重力”系列 2022年,皮画上能看到一些凸起、下沉,某种重力感。又或者说,像被包裹着,想要挣脱、突破的感觉。 这系列的作品都是一块皮做出来的,形体的塑造,有的是石头,有的是陶瓷颗粒,有什么就用什么。 “山峰”系列 刘江在作品展览现场 山峰系列,用粗麻绳拉扯出山峰的造型,高高低低,形成错落感。回归到我对整个画面美的理解,回头看,这个阶段很像是孕育的过程。 刘江用皮革做的石头、树枝、塑料瓶 刘江的女儿坐在皮革云朵上 除了大漆,我也在做皮的透光实验。有一次我受邀参加户外和环保主题的展览,用白色皮革做了一朵巨大的云,大概有两米长,还用皮革做了石头、树枝、塑料瓶。 从树枝得到灵感,开启皮的透光实验 如果把皮做到很薄,树枝上的纹理都可以显现出来,就跟真树皮一样。当时做完后,我用手电筒去照它,发现它会透光。很惊喜,由此开始深入研究皮的透光性。 一张皮,先把它处理得非常柔软,保留弹性和韧性,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形状。在不断塑形、收缩的过程中,整个纤维结构全部缩紧到一起,完全干燥后就是半透光的,美工刀切都切不断,非常结实。 可以替代玻璃、纸,做灯、榻榻米的屏风、推拉门,屏风后面如果有蜡烛或灯光,反射出来一定特别漂亮。未来甚至也可以做桌子、做茶几,从国际上来讲,没有太多人在做的。 牛皮本身是一个副产品,没有人为了一块皮去杀一头牛。皮如果不用,其实会有更多浪费。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既可以传达美,又可以传达我对生活的感悟,我想也没有什么不好。 年轻时的刘江 我是从1998年开始接触皮,一直用皮来做创作,到现在20多年了。 小时候爱画画,梦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十八九岁,先去考艺术大学,不到一年选择退学,跑到北京,想当流浪艺术家。反正也年轻,吃顿面可以顶三顿饭,各种生活问题,还坚持每天画画。 有一天,我在北京东四十条晃悠,看到一家皮具店,很粗糙、很天然的植鞣皮,那种自然氧化的颜色特别亲切,让我想起小时候用的相机套、旅行箱。我也喜欢动手,这个东西可以赚钱,是可以吃饭的,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事情。 刘江的诙谐小品创作,大牛皮帽子 2000年初,我哥哥做投资人,我代理了一个皮具品牌,回老家大连开了一家皮具店。我负责选货和店里的管理,慢慢地,接触皮也更频繁了。我动手能力很强,平时也订一些皮料自己做。 后来注册了一个淘宝店,把所有的事情都转移到了线上,主要做设计和定制。当时国内没有皮革制作的教学,就在网上看日本职人的博客分享。做一个钱包需要20步,照片已经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 刘江曾经的工作室 那时还完全停留在手工做,连开料都是用笔画,一刀一刀裁,一针一线缝。对皮革工艺的极致追求,在那个阶段基本上都完成了。 2016年,我换了新的工作室,对商业没有以前的劲头了。生意已经蛮好,但你让我什么都不做,也不画画,也不动手,我其实是很难受的。花了快20年,也解决了生活问题,吃饭反正是不用愁了。但内心搞艺术的火苗始终没有熄灭,希望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 刘江的早期器物 累积了三年,2019年做了第一次展览。主要是借用皮革塑形的能力,一片一片完美地去体现各种弧度。做简单的灯罩、包石头,做盘子、碗、花器。 那场展览的每一件作品,我都打了编号,做到第33件就叫它33,因为无法知道能做到第几个,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每一件制作时都要发心对待,善始善终。 刘江和女儿十一 我有娃比较晚,我太太推进产房一直到她推出来,我一直在流泪,就没法停下来。懵了很长时间,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格。 后来孩子的妈妈拉着我看了一部韩国电视剧《请回答1988》,有一幕,德善的爸爸带德善去小卖店买蛋糕吃,他对女儿说了一句话,那句话全世界的爸爸都会感动吧。 他说,“德善,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当时我就哭了,把我做父亲的自责也好,忧虑也好,就给打通了。 有了女儿之后,做作品就会想起她。 她刚刚穿鞋子的时候,那小鞋子太可爱了,比手掌还要小,我就用皮分别做了她的鞋子,一个喝的奶瓶、一个储奶瓶,过圣诞节会想着给她做一棵皮圣诞树、一块皮姜饼人。 刘江在茶室里学禅、喝茶、与友人交流 这个工作室是前两年搬来的,有三层。我一般在一楼干活,旁边的茶室是我平时禅修的地方。 二楼延续了我原来工作室的状态,我的太太三三在我楼上做她的平面设计,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她是我的顶头上司。 她的工作室旁边还挨着一个展示空间、一间漆房。三楼是一间佛堂,还有我存放皮料的仓库。 中断的新实验作品 2022年到2023年,我开始尝试新实验,想把石头镶嵌进皮革里。就像一棵大树,树底土壤里正好有一块石头,年深日久,石头仿佛被包裹起来了。 2023年,我父母先后去世,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原计划在上海的展览,我就取消了,一楼工作室墙上全是半成品,没有状态做下去。 要跟在一起40多年的父母说再见,在我这样的年龄,这是大多数人要面对的事实。我停了有一年多,什么事也不做,就是禅修、思考、梳理。 刘江一家三口 想想从小到大,热爱画画,到北京追求艺术,因为吃不上饭,努力做皮具赚钱,这些年,兜兜转转,到底在干什么?恩德最大的父母,都没有尽好自己该做的义务。 一张很干净的画,密密麻麻的洞,每一个洞代表我禅修一个小时,佛教有个词叫“无明”,人因为无明,所以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是不完整的。 如何面对生活的烦恼、痛苦,包括生死、离别?我在作品上面戳很多洞,通透出很多光,象征有明、智慧,寻求一条向内追寻的道路。 摄影:卢毅 这个画没有计划去卖,我算过一个账,假设我还能活30年,一张2米×1米5的画,我临死还能戳得动,就能戳满1/5,这就是人一生真实的写照。 我们一生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但是大部分人要做一些无限的事情,其实是很荒谬的。 画的功能比较局限,还是要回到生活中来,做皮灯是从禅修的作品当中衍生出来的。 有次朋友来我的茶室喝茶,离开之后发了一个朋友圈艾特我,说了两个字:“微芒”。我觉得这个词特别符合我当下的状态,光很小,但是小不怕,可以慢慢攒。 皮做到半透明,非常适合做灯,而且它很柔和、朦胧、有禅意。皮灯的颜色都是用茶叶染出来的,皮革的部位不同,它对茶色的吸收、氧化效果也不同。 一些浅茶色的皮灯上面有很多亮点,远看就像一轮圆月,这些地方其实是“愈合伤”,跟普通的组织已经不一样,格外通透,它其实就是生命的痕迹。 我一年也做不了太多东西,一到两年可能办一次展览,都不是可以持续销售的。 父母去世后,我对艺术的认识有天翻地覆的改变。无论皮、铁、陶泥,还是油画颜料,材料不再重要了。如果不能突破意识的限制,人无法真正自由,这是现阶段我对艺术的理解。 智慧是一种内在的光,能照亮我们活着的无明。我做皮灯有这样的愿望:可以把一盏一盏心灯,传递给更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