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广州这三条老街,以前地图上竟然搜不到 [33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广州这三条老街,以前地图上竟然搜不到 [3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25-01-06 11:17

今天的话题是广州,说说老街。我一直觉得广州老街的在地感很强,如果说广州的老街,有如永庆坊的繁荣热闹,有如耀华大街的历史沉浮,

那么还有一种: 它扎根于本地人生活,从未经过打磨。

有人说,这类型的老街有很多,因为太分散而不被大众感知。有人说,只有走过这种老街的人,才能更直观地认识广州。今天推荐三条以前在地图上都搜不到的老街给大家,如果有空,可以趁着年前,走走看看。

01

十五甫正街

熟悉又陌生

人人都知西关有三宝,宝源、宝华与多宝路,是西关文化的聚集地。很多人走过骑楼街,看过西关美景,却不爱钻进老巷里一探究竟, 比如十五甫正街。

十五甫正街是西关最早建立的住宅区,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它同时也是西关最熟悉又陌生的一条街,东起多宝路,西接永庆坊,却少有游客停留。相比起耀华大街,十五甫正街没有厚重的历史文物,反而多了几分鲜活的老广州气息。

在这里,西关标配的吊脚门被打开,趟栊门也不再紧闭,被藤蔓缠绕全身的洋楼,阳台也挂满衣服。人们口中的西关生活,在这里有了清晰的图景。

72岁的钟伯喜欢叼根烟坐在路边,这是他持续了20多年的午后习惯。

“我自小生活在这条街,没有离开过。”

“14-18号的房子在50-80年代都是十五甫小学,我小时候在那读书,走几步路就到了。”

因面积太小而被称为麻雀学校的十五甫小学,承载了许多西关人的读书记忆。

钟伯还记得,自己背着书包,走在麻石路上的日子。

不远处的职工楼是这段过去的见证者。簕杜鹃在楼前绽放,横跨老街上空,成为点缀这条街的一抹红。

如果有人来过十五甫正街,多半还因一碗 “山寨”鱼皮。

坐落于正街4号的陈老添,装潢与菜单都与老字号「陈添记」相似,不少游客高呼受骗,忿忿不平。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一路询问本地居民。

在这里长大的钟伯和刘伯,杂货铺的琴姐都笑着说:“陈老添和陈添记是两兄弟开的,同一批货源。”

既然是一场美丽的误会,那下次路过就进来走走吧。

感受西关生活之余,也尝尝西关经典的杏仁糊与凉拌鱼皮。

02

牛奶厂街

没有牛奶厂

老婆饼没有老婆,牛奶厂街也没有牛奶厂。位于同福中路的牛奶厂街,入口藏在一个不起眼的窄巷。问起街名的来源,本地人也未必清楚太多。开了26年便利店的刘姨依稀记得老人聊过:“解放前,这附近确实有一家牛奶厂,但早就没有了。”牛奶厂的记忆已经淡去,但不影响它是一条充满故事的老街区。

从牛奶厂街进去,会遇到福善堂。

路过的阿婆说,福善堂建于1873年,是一间姑婆屋。

旧时的女性为反抗封建婚俗,自行盘起头发,终生不嫁,称为自梳女,姑婆屋便是她们平日相聚之地。

1980年,曾远走新加坡做家政的高姓女子回到故乡,拿出毕生的积蓄,重修福善堂,供姐妹们安享晚年。

虽然这里并不对外开放,但那群勇于反抗封建桎梏的女子群像,仍会在脑海里浮现。

往里走,还会遇到宝岗堂旧址。

这栋建于1912年灰砂古堡,门前还伫着几根罗马柱。

一位居民说,这里曾是礼拜堂,解放后做过河南区(海珠)委会的办公楼。

相比起历史建筑,牛奶厂街最热门的打卡点应是 宝贤社区。

打开某书搜索关键词,你会在众多写真笔记下,看到日系小清新的标签。

这片建于70年代的老社区,像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桃粉、青绿、天蓝……居民楼统一换上了青春的外衣。在这里住了16年的王姐说“每个周末都有年轻人来拍照,热闹得很。”

没人知道牛奶厂街的牛奶厂到底在哪。

但只要走进这条街,看见巷陌里贪睡的猫咪、记忆里的杂货铺、晾在电线上的木棉花......

你会不自主沉浸在这里,感受这慵懒又温暖的春天。

03

木排街

龙导尾②号

逛过北京路,路过高第街。很少有人知道,附近还有条堪比龙导尾的木排老街。

广州的地名大多顺应地理条件而起,木排街也如此。宋朝时,珠江北岸并不是如今的沿江路,而是在木排街一带。那时的江面很宽,上游放落的木排顺流而下,绕过“水母湾”,便停在木排街上。

一脚踏进木排街,像走进50年前的老广州。不算宽阔的麻石巷侧,摆满了数不清的摊档,果蔬与熟食,杂货与生鲜,叫卖与讨价声不绝于耳。摊档规模不大,胜在干净齐全。花姨说,一日三餐、吃穿用度都能在这得到满足。

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树荫遮蔽的老建筑。民国时期,木排新街迎来了房地产开发热,一栋栋竹筒屋与西式洋楼在这建起。树下理发的阿婆神秘地说:“最高的红砖洋楼,是这里最贵的豪宅,住里面的阿伯已有90多岁。”

辛亥革命纪念地之一的同盟会馆也在这。这栋红砖楼高而隐蔽,“华东工程公司绘建”8个大字在墙面若隐若现。尽管这些建筑大多年久失修,被大树遮挡。但抬头望去,仍能感受出昔日的庄严气质,沉稳而低调。

在木排街长大的阿豪感叹道:“出生在木排街,在泰康路读小学,附近的十中读完高中。”从幼稚到成熟,他的记忆都离不开这条老街。

或许是岁月略过了木排街,这里的生活细碎平淡,节奏温柔而缓慢。走遍街头巷尾,便将人拉回无忧的童年记忆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条老街。它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清的历史,日复一日地目睹城市变迁,却从不被岁月改变。它们帮本地人留住记忆,帮外乡人唤醒乡愁,

不像广州,却是广州 。


天人地 2025-01-06 11:42
以下是广州三条以前地图上搜不到的老街1:

十五甫正街:是西关最早建立的住宅区,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它同时也是西关最熟悉又陌生的一条街,东起多宝路,西接永庆坊,却少有游客停留。相比起耀华大街,十五甫正街没有厚重的历史文物,反而多了几分鲜活的老广州气息。

牛奶厂街:开了26年便利店的刘姨依稀记得老人聊过:解放前,这附近确实有一家牛奶厂,但早就没有了。从牛奶厂街进去,会遇到福善堂。路过阿婆说,福善堂建于1873年,是一间姑婆屋。旧时的女性为反抗封建婚俗,自行盘起头发,终生不嫁,称为自梳女,姑婆屋便是她们平日相聚之地。虽然这里并不对外开放,但那群勇于反抗封建桎梏的女子群像,仍会在脑海里浮现。

龙导尾②号:广州的地名大多顺应地理条件而起,木排街也如此。宋朝时,珠江北岸并不是如今的沿江路,而是在木排街一带。那时的江面很宽,上游放落的木排顺流而下,绕过水母湾,便停在木排街上。一脚踏进木排街,像走进50年前的老广州。不算宽阔的麻石巷侧,摆满了数不清的摊档,果蔬与熟食,杂货与生鲜,叫卖与讨价声不绝于耳。摊档规模不大,胜在干净齐全。花姨说,一日三餐、吃穿用度都能在这得到满足。

jjybzxw 2025-01-06 13:20
  广州的老街,确实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脉络,它们承载着广州的历史与记忆,是广州文化的精髓所在。以下是三条充满故事的老街推荐,它们或许不如永庆坊、耀华大街那样闻名,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1. 十五甫正街:这条街见证了西关的变迁,虽然没有耀华大街的历史沉浮,但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让人仿佛穿越回老广州。十五甫正街的麻雀学校、陈老添的“山寨”鱼皮,都是这里不可错过的故事和美食。

  2. 牛奶厂街:尽管名字中带有“牛奶厂”,但实际上这里并没有牛奶厂。牛奶厂街的福善堂、宝岗堂旧址,以及日系小清新的宝贤社区,都是这条街的独特风景。这里的每一处都透露着广州老街的韵味。

  3. 木排街: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它的名字来源于珠江边的木排。木排街的摊档、老建筑,以及同盟会馆,都是广州历史的见证。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回味无穷。

  这些老街,不仅是广州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广州人生活的缩影。它们不需要过多的打磨,就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正如你所说,它们不像广州,却又是最地道的广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走走这些老街,感受广州的韵味和故事。



查看完整版本: [-- 广州这三条老街,以前地图上竟然搜不到 [3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