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5-01-04 10:35 |
《红楼梦》作为咱们的文学宝藏,那可是常读常新。不过好多人都和我一样,读前八十回津津有味,到了后四十回,就有点读不下去了。 为啥呢?原因当然是觉得那后四十回比不上前面八十回了,具体差在哪里,各有各的看法。就本人来说,是因为觉得有些情节设计太拉胯了。 今天就来唠唠后四十回里三个让人忍不住吐槽的情节。 一、贾母变脸太突兀 首当其冲的就是贾母对林黛玉态度的大转变。 在前八十回里,自从林黛玉母亲去世被接到外祖母家,贾母那可是把黛玉捧在手心里疼。 贾母对黛玉,可不仅是口头上把她当“心肝儿肉”,饮食起居都和宝玉一个样,比亲孙女还亲。 潇湘馆的窗纱旧了,贾母立刻吩咐王夫人给她换上粉色的 “软烟罗”,那可是料子里最好的; 宝玉和黛玉吵架,贾母流着泪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 黛玉生病,贾母又是送钱又是请大夫那是更不用说了。 可到了后四十回,却画风突变啊!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贾母与王夫人他们商量宝玉的终身大事,说: “如今宝玉也大了,你们也该留神看一个好孩子给他定下。这也是他终身的大事。也别论远近亲戚,什么穷啊富的,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儿好摸样儿周正的就好。” 居然提都没提黛玉,老太太这是把林黛玉这个和宝玉一起长大的姑娘给忘了吗? 要知道,在这之前,贾府上下都知道一个“人人皆知的秘密”:只待林姑娘身体好了,就要安排宝玉的婚事的。这种秘密是从贾琏王熙凤那儿传出来的;而如果没有从贾母那儿领会到精神,能传出这种话吗? 然后第九十六回,袭人向贾母和王夫人说了宝玉和黛玉的感情,贾母听了竟然说: “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有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作了难了。” 你听“林丫头”“作难”这样的用语,这还是那个疼黛玉疼到骨子里的贾母吗? 更让人无语的是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病重,贾母去看她,不但没有心疼,还说: “孩子们从小儿一处儿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若是她心里有别的想法,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 这态度转变也太突兀了吧! 从之前的宠爱有加,到现在的冷漠责备,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难不成贾母是有什么事被王夫人挟制了? 贾母前后形象的巨大反差,硬生生地把这个人物的性格逻辑给割裂了,简直是从老太君变成了老虔婆,实在是不合理。 二、妙玉被掳太低俗 在前八十回,妙玉是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的存在。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品茶梅花雪”,她请宝钗、黛玉喝体己茶,用的是珍贵茶具,煮茶的水是梅花上的雪水,尽显高雅。 除了拿“五年前的梅花上的雪水”来刁难黛玉,以及要扔掉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这两个细节,让人觉得她太矫情太清高,但也能看出她对高雅和洁净的极致追求。 可到了第一百一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中,写到妙玉被强盗掳走,有这样一段描写: “哪知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被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着他掇弄了去了。” 其中“轻薄了一会子”实在叫人不舒服,倒让我觉得作者有意轻薄。实在太粗俗了。 仿佛就是为了制造一个香艳刺激的情节,格调一下子就变得低俗了。 应该说,《红楼梦》前八十回也有描写粗俗的地方,像薛蟠行酒令,但也只是语言上的粗俗,不会这么赤裸裸地去写一个女子被 “轻薄” 的场景。 你看薛蟠看到林黛玉,也只是“酥倒”两字,有写他色迷迷地盯着看吗? 妙玉的判词说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被强人掳走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事,读者也猜想得到。但这样的描写,却实在太露骨太低俗了,妙玉跌落尘埃,也不必这样赤裸裸的啊。 三、贾芸 “黑化” 太牵强 还有贾芸的 “黑化”,也是让人难以接受。 在前八十回里,贾芸虽然家境贫寒,但一直努力上进。他为了谋个差事,先是求贾琏不成,转而求王熙凤。 为了给王熙凤送礼,他从舅舅卜世仁那里借钱买冰片、麝香,但遭到舅舅的拒绝,还领了一顿奚落。 幸好他平时待人讲究“睦邻友好”,得到了邻居倪二的帮助,这才成功谋得在大观园种树的差事。他还和贾宝玉的丫鬟小红互相爱慕,两人情投意合,终结连理。 他和小红,实在算在《红楼梦》里靠自己积极上进创造生活并得善的少数年轻人代表。 可到了后四十回,他却突然和贾环、邢大舅等人混在一起,参与谋划拐卖巧姐。 这巧姐是谁?那可是王熙凤的女儿! 王熙凤之前对贾芸有恩,还提携过小红。贾芸怎么会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事呢?从他之前的性格和行为来看,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 这种人设的崩塌,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就像是作者为了凑齐“狼兄奸舅”,强行给他安排了一个 “反派” 的角色。 这情节的合理性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好好的一个人物就这么被写 “歪” 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当然话说回来,不是要彻底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 毕竟能流传至今,它也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框架,让我们对书中人物的结局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但不得不说,续书的质量与前八十回确实不好比。也有说曹雪芹当初是写完了的,就是找不到了,也许有朝一日就突然发现了。尽管希望渺茫,但仍值得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