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杭城小众游 (6--3)[10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杭城小众游 (6--3)[10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527801728 2024-11-22 07:59



从深奥古村出来,徒步大约半小时就可以走到狄浦古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现存的主要建筑风格为徽派,多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式楼堂。荻浦村的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古建筑、古造纸、古戏曲、村口有一座古庙,还有一棵好大的古榕树。







街上很安静,没有什么人,所有的老建筑都关着门。





狄浦花海很出名,但是现在这个季节基本上没有什么花了。



在狄浦村口等公交,坐到桐庐东站,坐高铁回到了杭州,到杭州倒地铁3号线,下地铁走过一座桥就到了西溪周家村入口,在景区外简单的吃了一顿肯德基,就进入景区了。









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有了西溪镇,由此可见西溪是个千年古镇,相传战国时,荀子曾耕读于西溪。到了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本想在此建皇城,未建成,于是把皇城址选在此。当时有大臣上奏,西溪如何定夺,宋高宗思忖良久说“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







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文人墨客或游览或赏景或雅集或隐居不计其数,如苏轼、徐志摩等诸多名人雅士,都为西溪留下了烩灸人口的千古诗文、书画。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座真实斋就是冯梦祯的书房兼佛堂,因为冯梦祯自号“真实居士”。



Play Video











掩映在绿树丛中,小溪河畔,一派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



Play Video





距离茭芦田庄不远,有清代名士高士奇的别墅——高宅,是一处非常大的私家园林,雕梁画栋,亭台楼榭,小桥流水的古建筑,一处一景无不显示出原屋主人的高雅情致。据说当年康熙爷南巡时,还来高士奇家做过客,宾主相谈甚欢,康熙爷还称赞过这座宅院呢,经过了皇上的金口,这宅子的含金量一下就提高了。











高庄又名西溪山庄,始建于清顺治十四年至康熙三年间,具有明末清中期前宅后园的官宅特点,庄内由高宅,竹窗,蕉园诗社等建筑组成。



Play Video







康熙南巡时,见此处周围风景秀丽,竹簧深秀,翠绿映窗,遂欣然手书“竹窗”二字赐给高士奇,因此得名,小楼上康熙曾留诗一首,名为《题西溪山庄》“花源路几重,柴桑出沃土。烟翠竹窗幽,雪香梅苔古”。





















西溪面积很大,入口和出口有好几个,建议可以一个门进来,另外一个门出去,步行,观光车,游船三种游览方式,体力不好的就不要选择步行了。

出景区坐地铁到达黄龙地铁站,傍晚的黄龙洞景区,华灯初上,在华灯的笼罩下美的如同人间仙境,松篁交翠,山径幽深,池、山、水、石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宛若天上的画卷。



Play Video



山崖上饰有龙头,泉水从龙嘴泻入池中,池中立石上镌刻着“有龙则灵”,池边还有亭、廊、庭院,鹤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展现了精巧的亭台与茂盛的林木相映成趣。此外,方竹园内种植了珍贵的方竹,为景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自宋、元、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佛教圣地,民国时期改为道观,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1985年,黄龙洞被命名为“?黄龙吐翠”,并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晚饭吃了一份金枪鱼拌饭。





9月3日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天目山山脉,是天目山脉余脉的末端,海拔283.9米,山脉自北高峰、老和山后入地下,至公园处再突起。公园地势总体呈西南—东北走势,沿东北方向至镜子山等地,西南方向延伸至黄鹤山与半山老虎山相连接。





从主入口进入,途径“层峦叠翠”的木雕牌坊,再往上走,触目皆绿,暮春的老树新叶,红绿交织,阳光倾泻,如梦似幻。又经由绿漪桥、绿溪亭、临溪轩和积翠亭组成的绿溪滴翠,从清音亭传来阵阵戏曲声调。







“南有吴山城隍阁,北有半山望宸阁。”作为城北一颗璀璨明珠,半山主峰上的望宸阁敦厚典雅、熠熠生辉。望宸阁从外面看只有3层,但内部实际上有5层,这是南宋“明三暗五”的重檐楼阁。



这幅占据了整个一楼的《半山盛景图》,采用温州独有的民间工艺瓯塑进行制作,共计30多平米,由亚太地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瓯塑传承人周锦云大师领衔创作,以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望宸阁居于山脊,古运河穿城而过,又将半山民俗呈现于作品中。



登上望宸阁放目杭城山色,东瞰虎山龙池及钱塘江,南眺拱宸挢和城隍阁,西望十里钢城与西湖名胜,北览五千年的良渚大地和富饶的杭嘉湖平原。





这把禅椅原是半山崇光寺旧物,其原址现为杭钢集团总部所在地,拱墅区半山路178号,崇光寺建于南宋,是宋高宗之母的功德寺,当时的崇光寺规模相当宏伟,它也见证了靖康烟云,50年代建杭钢时被拆除了一部分,余屋改做仓库,1980年连日下雨,余屋倒塌,至此崇光寺不复存在,这把禅椅在崇光寺湮灭后流落民间,几经辗转于2016年重回半山,被安置在望宸阁内,如同人的命运,可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却见证不了几代王朝的兴衰,所谓有百年的物件却没有百年的人。







从半山公园出来后坐地铁到达香积寺,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最初名为?兴福寺,后在宋真宗时期被赐名为香积寺。2009年,香积寺开始了复建工程,按照“伽蓝七堂制”进行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要建筑,并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布置了具有本寺特色的大圣紧那罗王殿,突显了“天厨妙供”的素食文化特色。







寺门口现存的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的?香积寺塔,是重要的历史遗迹。



香积寺塔原有东西两塔,现仅存西塔,2010年复建的?东塔,西塔塔第三层东面塔檐下题有“慈云”二字,其上款为“大清康熙癸已季春吉旦,弘法沙门实澄新建”。石质八面九层仿木构楼阁式,塔体逐层收分,除二层以上的栏杆用青石外,余皆为湖石构筑,塔基须弥式,其上每层依次由平座、塔身、塔檐相叠而成,以塔刹收尾,刹顶用宝葫芦、佛像或经文。檐下平身科为五踩双翘,角科为七踩三翘。塔身每面中央雕门,两侧为浮雕。



该寺因供奉大圣紧那罗王菩萨而闻名,紧那罗王菩萨在佛教中象征着音乐和艺术,也被称作“灶侍菩萨”。香积寺是中国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这一特色使得该寺在佛教信徒中具有特殊地位。









出了香积寺,就是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明代已有大兜路路名,长1100米,宽5米,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增设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成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运河沿岸都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街市繁华。









民国时期刊物《杭州通》中曾记载:“大兜乃湖墅之一小地名也,亦为拱埠往来城内之要口。”1966年,曾与河塍路、仓基上合并称为远征路,1981年命名为大兜路。













大兜路正对着古运河,一边是悠悠的河水如同时间在缓慢的流淌,一边是店铺林立如同当年的商贾云集,客流量不多,节奏缓慢,觉得很闲适自在,顺便怀怀旧。











逛完了大兜路,吃了晚饭来到了小河直街,这里是老杭州拱墅区临运河支河上的一条老街,因东临运河的支流叫西塘河,也叫小河,故称为小河直街,小河及余杭塘河三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独特,使之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货运码头。







小河直街,沿街店铺琳琅满目,文艺类的有书法绘画店铺与艺术摄影店铺。浪漫情调类的有咖啡屋,河畔茶序,戏曲类的有昆曲文化展示空间,生活类的有百年酱园,手工作坊。









古朴的巷街、民宅,河道、桥梁、河埠及码头组成的建筑群落中沉淀出独特的烟火气和文艺范。






jjybzxw 2024-11-22 18:43
  这段文字描述了一次丰富多彩的杭州及周边地区旅行体验,涵盖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美食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次旅行的一些亮点总结:

  1. 狄浦古村:

  - 具有宋代以来的悠久历史,现存的徽派建筑风格主要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式楼堂。

  - 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古建筑、古造纸、古戏曲等,村口有古庙和大古榕树。

  2. 西溪古镇:

  - 宋元时期已有西溪镇,是千年古镇,与荀子、宋高宗赵构等历史人物有关联。

  - 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曾游历此地并留下御诗,文人墨客如苏轼、徐志摩等也曾留下诗文书画。

  3. 高士奇的别墅——高宅:

  - 位于茭芦田庄不远,是一处大私家园林,康熙南巡时曾来访并称赞。

  4. 黄龙洞景区:

  - 自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是佛教圣地,民国时期改为道观,1985年被命名为“黄龙吐翠”,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

  5.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

  - 属天目山山脉,海拔283.9米,公园内有“层峦叠翠”的木雕牌坊、绿溪滴翠等景点。

  - 望宸阁是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采用“明三暗五”的重檐楼阁设计。

  6. 香积寺:

  -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供奉大圣紧那罗王菩萨,是中国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

  7. 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

  - 明清时期是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沿街有各类商铺,保留着古朴的街市风貌。

  8. 小河直街:

  - 位于拱墅区临运河支河上,历史上是重要的货运码头,沿街有各类文艺店铺和生活类店铺。

  这次旅行不仅让人领略了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美景,还深入体验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食。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查看完整版本: [-- 杭城小众游 (6--3)[10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