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你是终于逃脱了堵在高速上的魔咒呢,还是被“堵”在景区里,找不到一处落脚的地方?
但不管你身在何处。
想必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所谓的景区美食打卡点要么人满为患,要么徒有其名。
满足了眼睛却亏了自己的胃。
所以呢。
今天Sir决定来一道私藏硬菜——
近日最火的韩国美食竞技综艺,登顶网飞全球播放冠军(非英语剧集)。
看前内心os:
呵呵……韩国能有啥好吃的?
看完只想大叫:
内娱快别摸鱼了。
学霸作业都给了,能不能赶紧抄啊——
黑白厨师:料理阶级大战
흑백요리사: 요리 계급 전쟁

01
韩国生存类综艺。
主打一个什么?
没有废话,就是好看。
不上价值,有趣最大。
都知道韩国电影最爱夹带阶层那点私货,《黑白厨师》也不例外。
节目组将100位厨师,分为80位的草根组“黑汤匙”,20位精英组“白汤匙”,彼此进行对决。
并命名为“阶级战争”。

黑汤匙有多草根?
给小学生做了三十年饭的食堂阿姨。

没学过厨,靠漫画《炒翻天》和《中华小当家》自创菜式的撕漫男。

总之就是nobody的一群人。
在赢了白汤匙之前,他们甚至都不配拥有姓名。
只能用代号来称呼。
而白汤匙,则是业内有一定话语权的星级大厨——
有只用韩国食材做意大利菜的米其林一星。
还有被邀请到白宫做饭的国际大师。

评委也分为“大众美食”和“精致餐饮“两个阵营——
白种元,韩国连锁餐饮老板,海内外餐厅近3000家;
成英宰,米其林三星主厨,江湖人称“阴间调味使者”。

但你要知道,底层草根是没有直接和上层精英对抗的资格的。
于是80位“黑汤匙”要想挑战“白汤匙”,需要在自己的内部展开一场厮杀。
80进20,一局定胜负。
刺激吧?
不仅刺激,还很有趣。
因为在任何综艺里,你都能看到有人花式整活浑水摸鱼。
比如这位大叔。
龙袍加身,拌饭大王(自称)。
因为喜欢拌饭,所以改名叫拌饭,还设计了造型文字,申请了专利,别人装饭用碗碟,他用……锣。


反正,做法看不出来啥厉害。
仪式感则主打一个用力过猛:
拌饭前得打鼓,还得跟他唱只有一句歌词的:《拌饭歌》。

△ 评委:好想下班
那……味道如何?
无得弹!
因为咸麻了。

直接出局。
但你要说《黑白厨师》就是个嘻嘻哈哈的整活节目?
那也确实小看了。
它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7,imdb则是8.6。
高分之下。
大家称赞的还是节目本身的专业度。
02
怎样评判一道美食的优劣?
似乎很难有标准。
尤其是对于那些自主创新,没有任何可参照的食物来说,真的就是各入各眼,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口味了。
于是《食神》的最后。
周星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心”与“用情”,在情感的加持下,一碗叉烧饭,也能赢过一锅佛跳墙。

很玄?
《黑白厨师》里也有这么一个例子。
同样用拌饭参赛的年轻女孩。
拌饭大王气场十足,原本让她瑟瑟发抖。
但你看她做菜——
虽步骤繁多,但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完全不会手忙脚乱。

白种元一吃,懵了。
怎么比奶奶的味道还诗情画意?


纯主观判断?
并不是。
当一个年轻人可以依靠一次记忆,重现某一种味道,可以证明的就不是味道本身的好坏了。
而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味蕾是感性动物。
好的料理,就像创造了平行宇宙,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这不是“努力”就能够达到的。

不过,另一位米其林三星主厨,却有不同意见。
在他看来,味蕾是主观的。
但评分,必须树立绝对霸道的标准。
美味很多种?
那是客气话。
过硬的技术,只有一个条件:
一切细节的纠结,必须服务于完美的呈现。
平时人狠话更狠,但对于食堂阿姨的童年同款,他直接吃上瘾。
是小学生的味道
但很好吃 我吃个不停
让我想起小时候

但最终,他还是请白种元一起来评。
因为他坚信,感情用事,是对真功夫的亵渎。

遇到曾经的学徒,菜式精致度满分。
他拒绝心软,反而把标准提高。


米其林三星,意味着什么?
是为了他在意的细节,可以变成任意魔鬼。
你看这位狂人小胖。
台型,和撒盐哥有得一拼。


创意,别有洞天。


△ 手里没烤串的,谁看的了这图
摆盘精美,酱汁秘制,有啥可挑?

但三星主厨就要挑——
酱汁是可以。
但鱼呢?盐放少了吧。


△ 小胖:西八,撒盐哥还真不是人人都能当……
原本以为,在这个卧虎藏龙的节目被淘汰,都是输在创意不够炸裂,味道不够新奇。
其实,水越浅,越容易搁浅。
有时候,这是技术的浅,理解的浅。
但有时候——
用张三丰的话说,是你还不能做到,把招式都忘了。
这位“那不勒斯黑手党”做的意大利菜,在后面的一对一比赛中,可以赢掉意大利的米其林主厨。
但海选阶段,哪怕融入意大利历史,把菜做成艺术品,却因为一朵没有味道的摆盘花,无法直接过关。


Sir不懂做菜。
但Sir在《刺客聂隐娘》纪录片里,听过类似道理——
为了还原唐朝的华丽感,道具师可以为了一个灯,从台湾找到日本,全手工定制半年。
但到了最终呈现,道具必须安安静静地藏起自己,而不是对观众显摆说:你快看,我好美。

做菜也是同理。
摆盘,也该细致幽微。
当炫技的虚荣,超过了对整体的把控,或许就是一种失败。
03
当然,很多人看《黑白厨师》也许是为了“偷师”,毕竟综艺里很细致地展现了每个厨师做菜的全过程。
有不少“价值百万”的秘方。

不过对于Sir来说,这些都不是重点(主要是没啥动手能力)。
Sir关心的是。
为什么“美食荒漠”出品的美食综艺,也能如此惊艳?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第二轮比赛,白汤匙(精英)与黑汤匙(草根)开始一对一对决,两大“中餐女神”遇上了。
好家伙。
一个在线表演拔丝,一个方形菜刀切鱼,直接迷倒现场一大片。
当“酸菜鱼汤”和“拔丝肉丸”端出来,韩国人恨不得小黄人式尖叫……


整的我们这边的营销号,看热闹不嫌事大——
中餐降维打击;
中厨基操硬控韩国人;
韩国搞美食综艺,最大受益者竟是中式料理……

怎么说呢。
确实,韩国地方小,物产少,被嘲讽为美食荒漠。
但想深一层——
一个开局天坑的美食荒漠,能保持好奇和学习,从别的饮食文化里吸取营养,不是很值得尊敬吗?
事实上。
中餐女神确实从中餐里学了过硬的基本功。
但她们的临场发挥,又绝不止步于模仿——
拔丝,不是传统做法,而是将黑醋酱和炸肉块结合的方式,将糖变成一层薄薄的拔丝,放在肉块上增加口味的层次。

而这,也是Sir推荐《黑白厨师》的原因。
美食,是舌尖上的跳动。
影像和文案,可能还原不出精髓。
论饮食文化,不管时间长度,还是研究深度,韩国是不如中国,也比不上很多其他国家。
但厨艺的比拼,不是为了证明,哪国文化更优越,哪种料理更高级。
只是为了自我的超越。
比赛刚开始也有火药味。
韩国的本土厨师,说要把给美国总统做过饭的移民大厨给遣返回美国。

结果人家用辣泡菜,做出了一道米其林三星级别的前菜沙拉,清爽可口,震惊评委。
文化的交融,创意的挥洒,让被吃腻的食材,也焕发出丰富的可能。
美食荒漠,又如何?
挡不住人家在创作上,已经羽化成绿洲。


当一个节目可以鲜活地呈现,每一个选手的真实故事,每一道佳肴的技术细节,每一个职业不为人知的百般滋味……
自然就能获得,大众最深刻的共鸣。
所以该怎么说呢。
厨艺对决,的确不算太新鲜。
就像当年承包了8090后电视机的《中华小当家》,还启发了节目其中一个选手,让他走进了第二轮比赛。

《中华小当家》是日本热血漫,怎么能把中国美食写的这么可爱?
这无关国籍和种族。
而是取决于——
你看待其他文化的态度。
就像登顶播放冠军的《黑白厨师》,是奈飞出资,由9分韩综《犯罪现场》制作人尹丽俊出品。
但如果制作方狭隘地想,美国人出资,就要在节目里说美国饮食最好,或强行给韩国料理贴金。
谁又愿意追下去?
当网友为中国菜硬控韩国人喝彩。
不是证明中餐真的遥遥领先了。
而是因为《黑白厨师》回到了好节目该有的纯粹——
尊重对手,尊重自己。
不去区分无聊的黑白。
只是让可爱的文化和手艺,焕发出本来就缤纷的色彩,无所拘束地涂画。
说到这,Sir想再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一位颜值身材俱佳的小哥,对自己的烤肉技术无比自信。
看他烤肉,就像在欣赏交响乐。
动作凌厉,气定神闲,每烤一段时间,就要把肉静置一段时间。
控温也不用温度计,只把针扎进肉里,再放到嘴唇上感受。
好酷?

评委尝过之后,问:
你觉得怎样才是最完美的牛排?
小哥毫不犹豫地输出料理哲学:

结果主厨表示:你的肉根本烤得不好。

厨艺,可以精进。
不懂,可以学习。
怕的是——
领略不到“美食无穷,心态开放”这朴素的道理。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观众数量,遥遥领先。
但我们又有多少创新的能量,能让传承千年的宝藏手艺,走进新一代的观众心里,成为影响全球的文化产品?
比起中餐是不是降维打击。
Sir更关心的是——
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出一部好看、好玩,能完整追下去的口碑综艺?
做菜,是慢火细熬。
而做一个真诚有趣、尊重观众的节目。
何尝不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