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8-31 07:27 |
季羡林老先生在他的悲喜自渡里写道: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馋那一口故乡的味道,因为那是儿时最难忘的记忆!
这不,这一口难忘的儿时记忆,它现在来了!! 每年只有中秋才能吃到,每年都卖到脱销的“徽州老供销社月饼”——非遗徽派酥月。
朴素焦黄的表皮,泛着温润的色泽。咬一口,浓郁的芝麻香瞬间蹿入舌尖,夹杂着桂花香、独有的地方茶油、麻油香,一个字:绝! 那一刻,儿时的老味道回来了!
“黑肚馅,蜡黄皮,上刀山,下火海。”这句经典的徽州老话,说的就是它。
试吃的时候,同事们都说:“好吃好吃,地道不腻歪,好久没有吃到这样的家乡味道了!”
之所以这样好吃,源于地道的食材和传承百年的老手艺! 天然现烤无添加,配方和工艺,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酥月”。 就地取材,从食材到工序,都严格遵循传统,每一块都是老供销社非遗糕饼老师傅纯手工制作。
入口难忘,味到之,家圆时,一解“嘴馋”和“乡愁”。
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月亮的饼。 圆圆的形状,温润金黄的色泽,宛如中秋深空的明月。
最简单朴素的样子,却是最耐吃的味道。 传统柴火烘烤跟现代工艺制作的月饼真的很不一样,那一口柴火的焦香任你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吃一块饼,赏一轮月,游子的心和胃啊,在这一刻得到满满的慰藉和满足!
掰开来,咬一口,酥得掉渣。 薄薄的皮儿,满满的馅儿料,甜而不腻,清香四溢。
浓郁的芝麻香溢满整个口腔,嚼一嚼,回味更浓。 星星点点的桂花,丝丝缕缕的金桔,香酥的核桃仁,颗粒十足的白砂糖 化解甜腻的同时,碰撞出丰富爆香的口感。 不粘牙,牙口不好的老人、不爱吃甜的朋友,都会爱上这口酥月。
一块巴掌大小,直径8厘米左右,可一人食,也可几人共享。
吃过的人都说:吃一口就上瘾,越嚼越香,吃完了唇齿余香久久不散! 纯植物油制作,全素月饼,不含一丁点动物油。 吃起来健康安心。喜欢清真的朋友吃也没问题 有菜籽油、麻油、野生山茶油3种,多种选择,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口味买。
不同于大多数靠添加剂延长保鲜的高档漂亮月饼,酥月现烤现发, 每年只做一个月,做得新鲜,吃得安全,在当下更显珍贵。
环保的牛皮纸盒,“手提包袱”的包装,古风古意,虽不华丽却格调十足。
包袱还有“包福”之意,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礼盒古朴的心意。
一盒两包,一整盒八块,从里到外都是实实在在的诚意。
比起花里胡哨的新派月饼,它的“拙”别具一格,更显出清新朴素的文化味儿。 自用送礼都很显品味。
用后的外包装布还可以作为桌席重复使用,吃了月饼还得一块桌布,真是赚了。
01 正宗“徽派月饼”,入口就是地道 精挑食材,松木柴炉烘烤 在徽州婺源,有一口传统的中秋滋味,来自“徽派酥月”。 从唐宋明清至今,“酥月”依然保持着古老的制作工艺,这在整个月饼界都实属少见。
“月亮的饼”还曾多次被央视报道:朴实的“酥月”,记忆中的味道。
“黑馅肚,蜡黄皮,上刀山,下火海”,是酥月的制作秘籍。 而其中颇具口碑的,当属詹师傅的手艺了。詹师傅是供销社做了40年的老糕饼师,儿子也是酥月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全程用柴火烘烤,纯手工制作,是詹师傅40年来倔强的坚持,就为了那一口地道的滋味。 面粉要揉得劲道,这一环至关重要。
比起机器揉成的死面团,人工揉出来的面均匀柔软,充满弹性, 这也是酥月“一口酥”却又不粘牙的秘诀所在。
和面的同时加入适量的菜油(麻油、茶油),让皮儿变得更加酥软澄黄, 经柴火加持之后,逼出面皮儿里的油香,闻着味儿都要流口水!
外酥内甜,焦香可口,是当地人乃至整个徽州地区每年中秋必吃的地道美味。
好味道除了特别的手艺,食材当然至关重要! 每年的五六月份,詹师傅就开始精选当年新鲜食材,精心的筛选晾晒! 只等到中秋将至便开始自制独家新鲜馅料。
精挑细选的黑芝麻圆润饱满,小火慢慢翻炒到焦香味儿出来。 炒制的火候非常关键,少一分则不香,多一分则发苦。
白砂糖按比例加入炒熟碾碎的芝麻中,再加入桂花、金桔、果仁碾成的碎末,
鞣制成团,包入和好的面团中,再用老模子压制成型, 经过柴火烘烤之后,出炉时便是那一口儿时那经典的老味道了。
詹师傅十几岁学做月饼,已经做了40多年,他做的酥月地道又美味,香酥清爽不粘牙。 月饼不仅销售给本地人,附近县市的顾客也慕名而来,一天几百斤都不够卖。
为了保证传统的味道与口感,詹师傅数年来坚持用传统炉火烤制。 特制的烘烤月饼炉灶一用就是几十年,烤出来的饼格外香。
因为是明火,时刻得有人看着,细心控制炭火。 火太大会焦,火太小又熟不了, 只有像詹师傅这样的老手艺人,能精准的把握火候,让月饼烤得刚刚好。
一小块月饼,饱含着一颗实诚的心和多年传承的手艺。 也承载着老手艺人难以言表的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