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3-01-25 08:29 |

 谁能想到,2023年的第一个月,重头戏不只有春节档。 国产剧也来了场小爆发。 差不多时间开播,风格各异,且都曾引发巨大讨论:《三体》《狂飙》以及《平原上的摩西》。 这三部,肉叔还在慢慢刷。 今天先聊最短,争议和风格也最明显的——《平原上的摩西》。 必须强调一点的是,《摩西》一定会在2023年国产剧留下特别的一笔,也是珍贵的一笔。 《摩西》实在特别。
 毕竟入围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导演张大磊的创作风格确实不同于以往国产剧叙事。 但要说好,却又承认它的确太过争议。 它改编自双雪涛同名悬疑小说,却又不像个悬疑作品。 被放在“迷雾剧场”,与这一限定领域的珠玉在前(《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本想形成隐隐的竞争之势,却又发现根本就不在一条赛道。 在讲这部剧之前,肉叔得先声明。 如果条件允许,请在观看本剧前先抽个把小时,看一遍原著,不长。 因为这不仅可以帮你理解剧情,最大程度上减轻观看时可能产生的困倦茫然。 还因为这篇文章,会涉及大量剧透与原著对比。 ——这也是肉叔非要等大结局后才写它的原因。 你会发现。 《摩西》的好与坏是一体两面。 无论是爱之者的疯狂,还是恶之者的厌烦,都是它某种程度上的“罪有应得”。 01 摩西是谁? 圣经中,这位犹太人的民族领袖,凭借神的旨意分开红海,带他的子民逃出生天,并将敌人淹死在红海之中。 剧中所涉及摩西分海的典故,便来自于此。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贯穿整个故事。 一个人只要他心里的念是真的 心是诚的 就算高山大海都会为他让路
 你把这湖水给我分开 你如果是真诚的 高山大海都不会阻挡
 这显然是某种创作者的隐喻,先按下不表。 而剧集最先展露出的,却是脱胎于这个典故的时代哲学。 ——也是在两代人的拼凑下所形成的城市记忆。 庄家。 父亲庄德增,母亲傅东心,儿子庄树。


 李家。 父亲李守廉,女儿李斐。

 孙家。 父亲孙育新,儿子孙天博。

 警察局。 师父蒋不凡,徒弟赵小东。 以及成为赵小东徒弟,长大后,将两个时代串联起来的警察庄树。

 总共9人。 却跨越两代人之间,并涉及10个受害者的“连环”凶杀案: 九六年厂长夫妻被杀案(2人);九六年出租车劫杀案(6人);以及十余年后再次出现的城管连环杀人案(2人)。 原著里。 改编自真实案件的故事都分别用每个角色的第一人称来写,乍一看,挺像一桌还原式的剧本杀。 但《摩西》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它的重心与悬疑无关。 故事发生在1996年。 地点,却从东北被导演搬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 不像其他悬疑剧——动辄音效、剪辑加快与人物表情特写来抓人为主的套路。 而是通过各种长镜头与缓慢的运镜,尽可能塑造出真实感。 这也是导演最大的用意,时代,大于悬疑。 他要做的,是把荧幕上离人千里的故事落到最实。 把屏幕变成玻璃,甚至镜子。 就像第一幕。 男女公园相亲,随着船桨铁皮刮擦的嘎吱声,两人略带尴尬的言语试探,女人的羞赧。 氛围感,一下就起了。 -我平时爱看看书 画画画 不喜欢被人打扰 -那,晚上睡觉一块儿吗

 也是在这样以怀旧为主的基调上,故事朝着“城市记忆”的方向延续。 围绕三个家庭,与三个警察展开。 庄家,从庄德增与傅东心的相亲、结婚到有了庄树的婚后生活。 李家和孙家,从小时候李斐与孙天博上学,到长大后二人结婚。 警局,从牺牲的蒋不凡,到后辈居上的新警察们。 没有什么心惊肉跳的瞬间,除去凶杀的标签之外,基本可以当作一部生活剧来看。



 就连凶案,导演也刻意地淡化了犯罪的冲击力。 只把它做成人与人日常生活中,一个负面却必然的组成部分。

 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不讲死人,只注重活人,哪怕这个活人会死,我还是想讲好ta没死的部分。 比如一个父亲是怎么走上犯罪道路的。 没给你看行凶过程。 镜头只拍了三处:女儿的断腿,父亲的记恨,城管的作为。 告诉你,这是动机。


 原著中为城管执法导致女孩被烫伤毁容 看这个女人的家庭是怎么分崩离析的。 没有大段的狗血撕逼。 只拍给你看:她喜欢看书,喜欢思考,丈夫与儿子不共鸣,憋闷的内心以至于看到掉落的大葱而莫名痛哭。 告诉你,这是根因。

 以及一个警察为什么抓错人,又为什么被误杀。 没有惊险的动作特写。 故事只留下那个年代没有指纹库这样的无奈现实。 而警察除了守株待兔之外,便只剩下钓鱼执法、以身犯险这唯一的路。
 由表及里。 如果说悲剧的出现是果,时代是因,那么很明显剧情一直在讲所有事情为什么会到这步田地。 没有激烈的画面与讲述时代敏感性的细节(审核也不允许有)。 它只告诉你。 因为因果循环,造化弄人。 所以每个人在时代的夹缝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得已与勉强。 活着的,死去的,以及活着还未死去的,都是。


 难熬的真相、难熬的生活、难熬的婚姻 在这个没有神的时代,好像人人都在渴望一位摩西的出现。 但摩西没来。 于是人与时代,终究是经不住这样的暗流汹涌,双双决堤。 02 豆瓣上,大量差评都出奇得齐心。 集中攻击两点。 其一,是剧集反观众观看习惯,抛弃掉了电视剧常用的叙事步调,整部作品更像一部文艺电影。 那些抱着看悬疑剧心态来的人,大多觉得被骗。 “挂羊头卖狗肉”。
 其二,是剧本叙事层面。 虽说《摩西》大体仍是遵照原著,只修改了地点与结尾。 但由于导演过多将篇幅挪用给时代群像,导致原著中许多情节与细节被大量删减。 比如涉及到十年浩劫与下岗潮的桥段,被一笔带过。
 但就创作层面而言。 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也的确被忽视,甚至是刻意弱化。 比如原著中当警察来孙氏诊所打探消息,涉及96年平安夜李家父女的案件时。 李守廉此前为了保护女儿,和女婿孙天博约好。 如果出了事。 就把诊所里那盆茉莉花(剧里改成夹竹桃)挪个位置,他每天路过,一眼就能瞧见。 可剧里虽然拍出这么一个情节。 却非但没有前后文的铺垫与说明,也没有人物之间逻辑的互通。 如果观众没有看过原著,或是不记得这么小的细节。 那么很大程度上,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在干嘛,也会对后面李守廉的转变感到奇怪。 这个人怎么忽然这样?是我漏掉什么了吗?

 同理,还有庄树找到李斐的日记。 他发现这本笔记的扉页上,曾写下一句诗。 “谁都不能永在,但是可以永远同在。”
 而如果没有看过原著。 你很难知道这句诗不是李斐写的,而是傅东心写的。 这是傅东心送给李斐的圣诞礼物。 同时,也是两位女性之间如师如母的情感见证,进一步证明了傅东心的思想对李斐的影响。 这是两个同样心比天高的人,多年不见后,还能共同拥有的默契。 如果说傅东心是庄树的生母,那么她大概也算作李斐精神上的母亲。 她的存在。 对男女主二人后来在湖中相遇所产生的思想交锋,具有极大的决定性因素。

 除此之外。 还有台词照搬原著过于书面,演员不够匹配人设,不够还原原著等等诟病。 虽说董宝石作为rapper的演技惊艳了不少观众。 但最大的反面教材,其实是海清所饰演的傅东心。 原著中。 傅东心虽然是个理想主义者,却还能将生活中的自我与书本分清。 但剧中,傅东心不但每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选择离婚离家,且角色表现给人感觉都像是一直飘在空中。 还记得肉叔cue过的那个大葱桥段么? 虽然我解释过这一幕。 但也无法否认,这一幕剧作的原创被许多人吐槽。 也许是海清的情绪递进没做好,也可能是角色的动机伏笔不够。 导致许多人看到这一幕,并没有产生共鸣共情,甚至有些好笑。

 而哪怕导演出面澄清。 却也没有抵消观众的质疑与困惑。 一部打着悬疑标签的文艺作品本就折腾。 在此之上,还要理解消化你突如其来的文艺手笔,这不是为难人吗。 这里傅东心的爆发是因为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她总觉得自己不应该生活在现在这个地方,每天蜷在小屋子里面,她想以书为伴,去更开阔的地方,但是去哪她又不知道,至少不是去和姐姐买葱。 张大磊采访 诸如此类。 种种脱离于观剧习惯,与原著对比拉踩的因素叠加在一起。 最终,便导致大量书粉与观众疯狂一星,也将整部剧的评价拉向了两极。 ——喜欢这样风格的。 会觉得导演明显是对贾樟柯、侯孝贤的致敬。 能在一部网剧中看到如此缜密的群像刻画,以及目不暇接的镜头技巧,不仅惊喜,还独树一帜。 在观看过程中,你甚至会怀疑摄像机在哪里。 好像所有人都是真的生活在那里一般,除了主线之外,生活更是处处看点。



 1987年发行歌曲《雪在烧》、课文维瓦尔第《四季》、名著《飘》、1978年动画片《狐狸打猎人》 但另一方面。 这也设置了一个不低的观看门槛,将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拦在外面。 孰好孰坏,孰恩孰罪? 可能这部剧集在创作时,导演也好,团队也罢,也早就厘清利弊,算好得失。 罪恶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生活是时代的一部分。 他们想要表达的。 其实是时代与生活、生活与罪恶互相折射、互为成就的一种特殊奇景。 大时代与小人物们本就可以相互置换,彼此勾连。 大,可以海纳百川。 小,也能管中窥豹。 至于看客们能否理解,就看自己的缘分造化。 03 争议聊清了,但疑点还没有。 还记得肉叔留下的那个伏笔吗。 摩西,摩西。 这一个明显的隐喻,代指的是谁? 在解释这一点之前,如果你还记得剧版上线之前,小说原著的首次改编,是周冬雨和刘昊然的电影版本。 只是名字变了,从《平原上的摩西》到《平原上的火焰》。 如果说摩西这个典故作为意象过于生僻,因此被换掉,算原因之一。 其次,更因为从“摩西”到“火焰”,代表的是电影主题的变化。 前者指的是时代与救赎。 而后者则直接将重点放在庄李二人的爱情上。 围绕火,这一从童年到青年时期,最凛冽和震撼的意象展开。

 而剧版之所以保留摩西。 更是因为它很明白地将摩西这个意象,作为贯穿全剧的题眼。 摩西代表什么? 拯救,变革,反抗。 是在大时代对人的倾轧、人与人之间的推挤碰撞间,所寻求的一点盼头希冀。 而剧中的摩西是谁? 对于李斐而言。 摩西可以是教会自己思考世界的傅东心,可以是没心没肺的庄树。 更可以是曾经那个健全的,爱玩火的,具有反抗精神的自己。 而对于孙天博。 他早就把自己当成李斐的摩西,替她藏起一个十余年的大秘密。 庄德增。 他或许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让傅东心安心沉浸于她的世界。 大老粗如他,也冥冥中承担过守护者的角色。 而李守廉。 救过傅东心父亲的他,守护女儿十余年的他,于德于情,都算个渺小的英雄。 摩西是谁?他们都是摩西。


 但,如果你将故事反过来再看。 那个将东心父亲打聋的庄德增,算是摩西吗? 那个将未婚妻的缺陷展示给他人的孙天博,是摩西吗? 那个杀人的李守廉呢?那个抛下家庭只顾自己的傅东心呢? 这样一看,似乎人人也都不配做摩西。


 这大概就是整部作品想要告诉我们的。 摩西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类人。 救赎与被救,反抗与被反,革命与被革命,都会随着时间的过渡而更迭。 就像剧中那个细节。 曾经的庄树,是最后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孩子。 面对庄严的入团誓言,他只是走过场般,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读。
 但十多年后。 想要成为警察,“做点对自己和别人都有意义的事”的庄树。 在唱起《人民警察之歌》时,却是自发而无意识地,郑重,严肃。 以至于哽咽,咬不清字眼。

 同样是宣誓。 但誓言与誓言,时间与时间,人与人,却再没有一点相似。 这或许就是剧集想要告诉我们的。 每一代人的摩西都不同。 而每一代需要摩西的人,也不同。 更甚者。 每一代的海,早不再是那片海。 而每一代的平原,也再不是同一片平原了。 就像那个导演专门为剧集设计的英文名。 Why try to change me now,“为什么现在试图改变我”。 你会发现。 随着岁月的流逝。 me不同,change不同。 最后,似乎连now,也不尽相同。
 新的摩西还会出现吗? 没人知道。 或许这便是导演的用意。 时代在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本身。 摩西也好,平原也好,罪恶也好,生活也好,时代也好。 所有人与物都只是卷土重来的轮回。 日光底下无新事。 书里的摩西是谁,剧里的摩西是谁,答案也只停在那个或荒芜或平淡的年代。 一把大火能将平原烧成灰烬,在它无情的吞噬与蔓延中,总有人被卷入其间成为燃料,也有人置身事外,隔岸观火。 我们都知道。 这场火终究会再烧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