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8-29 07:48 |
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汤唯凭什么》表达了一个疑惑: 汤唯在内娱演戏没什么水花,在国外却一路高歌进戛纳。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其实内娱并不懂怎么拍汤唯? 没成想。 娱乐圈还没给我答案,时尚圈又给我一个肘击—— 《时尚芭莎》9月刊,把刚在国际影坛风光了一把的汤唯接回娘家了。
 《时尚芭莎》(22.9 即2022年9月刊) 先科普一下。 在时尚圈,顶级杂志的9月刊是承接春夏-秋冬两季的圣经,有着非凡的地位。 在纪录片《九月刊》中,美版《Vogue》主编,“女魔头”安娜·温图尔就有这么一句金句—— 这个有重要到刊登在九月刊上吗?
 简而言之,这期杂志的封面不是什么人都配登的。 而今年的汤唯,有咖位,有作品,有荣誉,有热度。 坐镇九月刊合情合理。 但问题是,这拍的是什么家居园艺杂志吗??
 《时尚芭莎》(22.9) 从造型到主题到摄影,哪哪儿都透着别扭,土到让人绝望。 汤唯抱着一棵树,扁着嘴眼神涣散,大抵是也不明白自己在拍些什么。 但如果看到杂志同一期的另一位封面女郎,舒淇。 汤姐大概还得捂嘴偷笑了——
 《时尚芭莎》(22.9) 垫肩西装,大金链子,县城80年代影楼风也不过如此。 划重点,这居然还是本时尚杂志。 人说9月、10月是时尚界的金九银十,我却看得又好笑又好气。 时尚圈的审美消费降级,已经到了这个程度? 这绝不单单是时尚圈或者娱乐圈的问题。 一张丑陋封面的背后,代表的甚至是我们审美的全面崩坏。
 为什么说《芭莎》这封汤唯拍得很失败? 根本原因其实不是拍得丑。 甚至退几步说。 不谈美感,这轻松、舒适的气氛,其实也对得上汤唯的气质。
 《时尚芭莎》(22.9) 这套写真的根本问题在于,跑题。 阔别贵圈已久的汤唯,在近几个月时尚资源爆满的原因很显然—— 《分手的决心》。 朴赞郁执导,助力她冲击戛纳影后的那部年度佳作。
 汤唯演的是怎样一个角色? 一个身背几条人命,杀夫不眨眼的蛇蝎美人。
 而《时尚芭莎》本期的主题,“简单的力量”。 拉长时间轴来看,或许是契合汤唯近几年的特质的。 但在《分手的决心》大热这一特定背景下,却又完全不着调。 说白了,前几年她没工作的时候,你去拍她的“简单生活”不才合理吗? 人好不容易靠一个极具特点的角色在国际影坛突出重围,你就拍她窝在墙角捧着花傻笑?
 《时尚芭莎》(22.9) 这张又是什么意思??
 《时尚芭莎》(22.9) 内娱给不了人家一个个性化的角色也就罢了,现在干脆是连套个性化的写真都拍不出来。 这时再对比韩国版的《嘉人》上个月给汤姐拍的,差距就来了。 冷冽、危险、素净、深邃。 电影里那个让人心里发毛的异国女子,直接完美复现。
 Marie Claire Korea(22.8) 还特意用了一张黑猫的照片,呼应人物底色。
 Marie Claire Korea(22.8) 更难得的是,这套照片还没那种国内杂志常有的“剧照感”。 而是既扣了主题,又没落下时尚品味。 虽然又素又暗,却用冰冷华丽的珠宝增添了神秘和质感。
 Marie Claire Korea(22.8) 再细瞧她的湿发,蓝绿色的色调,贝壳材质珠宝的搭配……扑面而来的是塞壬女妖的味道。 这所有元素从视觉到主题,都是和《分手的决心》的咸腥、阴郁气质,完美契合的。

 对比之下,可见两本杂志对主人公的理解,差得不止一点半点。 甚至可以说,《芭莎》对汤唯本人的理解也很浅薄,依旧停留在很表面的“文艺范儿”上。 《色·戒》演刺客,《晚秋》演杀人犯,《分手的决心》演杀手…… 电影世界的汤唯哪种特质最出彩,难道不明显吗? 倒是对汤唯爱得真情实感的韩国人,几次都把汤唯拍得挺有内味儿。 十几年前的两张封面当然掩不住审美的过时。 但暗黑深邃的气质,却拿捏得很准。
 Vogue Korean(11.3) W Korean(08.7) 唯一值得一夸的是中文版《Vogue》。
 《服饰与美容》(22.5) 虽然这是一套我前文说的,典型的内娱“剧照感”大片。 但主题至少是能对上电影的。 然而,这恐怕又得归功于他们2021年从澳洲调来的新主编,章凝。 没怎么遭受过内娱审美荼毒的她,自打上任为贵圈带来不少新气象。
 《服饰与美容》(21.10、11、12) 只可惜做出的东西洋味儿过重,还是不够本土化。 且细想想,一本时尚杂志扎根中国十几年,还得靠外籍主编补给养分。 也够让人无语了。 真不是我崇洋媚外。 而是,国内时尚圈对这些咱自己的美人的理解,真的差劲透了。 再看看舒淇吧。 因为本钱就自带高级感,舒淇属于涂个大红唇就够上镜,绝顶抗造的类型。 之前为某品牌站台的写真,感觉就像她偷了爷爷的绣花外套,戴了奶奶的嫁妆金链子,连头发都没梳就来赶场了。 但架不住这气质就是口齿噙香的绝顶。
 撒把米在快门上,放只鸡去啄,大概都很难把舒淇拍得难看。 可中文时尚杂志就是做到了。 一张,是头顶着烘焙纸的川菜馆服务员身陷宜家的塑料花丛中。 另一张,是女鬼从井里爬起来发现自己误闯了《桃花朵朵开》MV拍摄现场。
 《时尚芭莎》(22.9) 拜托,舒淇诶!居然能一丁点气质都捕捉不到! 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都不必到外面去找,就对比下前年台湾版《Vogue》同样玩复古风,甚至用了同款蛇形项链的这封。 质感更堪称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Vogue》台湾版(20.12) 我也不想刻薄。 可我也真的看不惯这种敷衍。 在一个贩卖“美”的行业里,美的含量却如此低,这是何等的讽刺?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种丑陋盛宴并非偶尔开席。 而是三不五时就献上,早已变成常态。 遭大殃的,就是这些我们引以为傲的美人面孔。 说实在的,在内部环境里,这种东西看麻了后未必会觉得突兀。 可每逢有女星走向国际,对比之下,“家丑”就暴露无遗了。 先说一个,章子怡。 不知怎的,时尚资源极多的章娘娘在内地顶刊上的造型永远只有两个—— 一种,是单手掐腰,双眼迷离地望向镜头,自带一种董明珠式商务感。
 《世界时装之苑》(18.10、16.10) 《服饰与美容》(15.8、13.7、18.2) 《时尚芭莎》(17.9) 另一种,则是侧着身子,四肢僵硬,满脸堆着苏芒同款的中年成功女性礼貌微笑。
 《世界时装之苑》(19.10、17.12) 《红秀》(17.3) 不夸张地讲,真白瞎了这张电影脸。 要知道,哪怕是一向被认为和时尚产业没什么关系的东南亚,都不至于拍得如此死板干瘪。 越南版《ELLE》至少如实呈现了美貌,泰国版《芭莎》则很值得赞一句高级。
 ELLE Vietnam(14.3) BAZAAR Thailand(10.1) 而到了韩版杂志,则又到降维打击时间了。 2009年,章娘娘携生涯污点《非常完美》来到首尔宣传,备受瞩目。 但韩版《Vogue》却没有选用这部电影里的搞笑女设定。 而是搞了个极度暗黑的恶女概念——
 Vogue Korean(09.9) 同年早些时候,章子怡在《骑士》中饰演的,正是一个白切黑的邪恶美人。 这固然也是部烂片。 但韩版抓得很准—— 章娘娘偶尔走下这个路子,可比那些企业年刊同款的写真带感多了。
 再说,曾和章娘娘一同闯好莱坞的巩俐。 巩皇实际上算是本文中一个“异类”—— 她封面的难看,有挺大部分原因是她自己造成的。 多年来她每年只登一次《嘉人》的九月刊,其他一概不上。 上杂志只用指定摄影师冯海,其他一概不拍。 拍封面则必定化着白骨精眼妆,用浓郁的修容瞥着我们。 时尚度一概没有。
 《嘉人》(15.9、16.9、18.9、19.9、21.9) 《服饰与美容》(21.10) 去年《服饰与美容》10月刊把她老人家请来了,整个时尚圈还惊呼了一下新主编章凝的人脉之强。 然而,巩皇的任性结合杂志的助攻,离谱程度居然还再创新高。 成品出炉,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时尚对人类而言,似乎还为时过早。
 《服饰与美容》(21.10) 其实我也不是嘴痒想骂人。 而是真的可惜。 真正的一流美人,其实不需要太多包装点缀的。 2005年,章子怡和巩俐在《艺伎回忆录》宣传期间登上美版《Vogue》。 明明都是素面朝天,却真正美得纤尘不染。 章子怡清雅,巩俐妖冶,两种东方气质以最简单的方式被表达到极致。
 Vogue US(05.12) 最让我感慨的是,明明为宣传还不得不穿着异邦的服饰。 但这两张面孔一点没有被和风的局促和阴沉感裹住,依旧大气明朗。 在西方镜头凝视下,她们的东方美坦坦荡荡。 当然,外国人肯定没办法尽得咱们美学的精髓。 但对比来看,很多国内杂志为女星梳上仿自国外的bobo头,套上洋装,满脸贴着不合理到犹如长疮的水钻。 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对东方美的浪费和蔑视?
 《时尚COSMO》(22.9) 甚至,连很多代表了我们审美高度的电影,都被糟改得一塌糊涂。 很多杂志已是命里有土了,还非去沾这种艺术性的东西,收效自然更惨烈。 致敬《一代宗师》。 愣把章子怡从宫二拍成了威虎山压寨夫人,是为内娱限定土财主。
 《嘉人》(22.9) 复现《画皮》。 有周迅的脸顶着,倒也说不上多丑。 只是这压根不是孤傲如霜的狐妖小唯,而像偷了那英假发要去乘风破浪的柜姐。
 《嘉人》21年美妆大片 杂志仿拍电影确实有难度。 但你瞄一眼台湾版《Vogue》。 一本省级发行量的刊物,连女主角舒淇本人都不需要出现。 照样把经典电影《最好的时光》的气质复刻得分毫不差。
 《Vogue》台湾版(20.12) 侯孝贤镜头里的颓靡、肉欲、光怪陆离,一组时尚大片也颇得精髓。

 《最好的时光》 各大杂志中文版主编们如果翻开同行们寄来的样刊,不觉得丢人吗? 更何况,这并不是把一个女明星拍得好不好看的问题。 往重了说。 其代表的,也可以是一个审美危机。
 其实时尚杂志不时尚的原因可以很简单—— 商业化。 不仅是中文版。 包括意大利、法国版《Vogue》这些一向被奉为时尚圣经的杂志,也已经渐渐褪去了锋芒,和市面上其他杂志没有了区别度。
 Vogue Italia(22.7) Vogue France(22.2) 原因是,这种封面被检验过了更适合于下沉市场的审美,太前卫时髦反而不好卖广告。 但我并不接受这套洗白逻辑。 大众不是美盲,我们也不是瞎子。 你们拍出来的东西,究竟是为了服务多数人,还是服务自己的惰性,能看不出区别? 再看看咱台湾版吧。 千禧年初时,拍舒淇也是土得不遑多让。
 《Vogue》台湾版 但在这两年,这个小版本奋起直追,早已是全亚洲都领先的审美水平。 更难能可贵的是,还不只是流行嗅觉一流—— 借花卉的意象讨论环保议题。
 《Vogue》台湾版(21.4) 展现少数民族风采及地区人文景观。
 《Vogue》台湾版(20.8、20.3) 还有浓艳又新雅的国风主题。
 《Vogue》台湾版(19.2) 这其中很多大片,其实超出了单纯的“时尚”范畴,而已经颇具艺术性。 被一本地区刊物吊打成这样,实在说不过去吧。 前文我说,“丑封面”不只是时尚的问题,而关乎一种整体的审美意识。 这话一点没夸张。 一本面向国际社会的杂志做得好不好,其实完全体现了我们自身对美的感知和挖掘。 还是韩国版。 我不是无脑吹,而是真的忍不住感慨,乃至畏惧他们的创造力。 不单是时尚完成度一流。 韩国杂志甚至已经代表东亚,开始做一些非常东方志趣的东西。 水墨写意、道法自然、精怪志异……各色主题,早被他们玩出了花。
 Vogue Korean(21.10) 连一组配饰广告,都能引入古琴、漆器等传统工艺品,拍得十足禅性。
 Vogue Korean(19.2、21.8) 如今有种论调是,韩国的各种娱乐产业虽然发达,但都已经被欧美的价值观和审美渗透。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早些时候,整个东亚时尚界都在拍虎年特刊。 十二生肖,原属于我们的民俗文化,现在为许多国家所共享。 而韩国作为中国文化的受惠者,拍出来的是这个水准——
 Vogue Korean(22.1) 当然,你未必会习惯这种古典摩登范的表达手法。 但请看咱这边—— 这是泡夜店的杨幂。
 《时尚芭莎》(22.1) 这是混迪厅的舒淇。
 《嘉人》(22.1) 说这是在表现传统文化,你愿意认吗? 反正我不愿意。 网上现在总爱揶揄韩国是“偷国”。 然而说句政治不正确的。 仅在时尚圈,有些文化挪用的惯犯居然能把从中国发源的古典文化,和国际性的流行趋势如此完美地结合,怪不得会对我们的东西生出虚假主人翁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在拍什么? 影楼古风写真?景点游客照?打伞招魂现场?
 《趋势》(22.6) 《瑞丽》(20.11) 《时尚芭莎》(21.10) 文化瑰宝被偷我这次先不骂,但目前看,我们自己反正先糟践了一遍。 说到底。 审美被商业逻辑劫持是一回事。 在经济思维里放弃了对美的坚持,一味摆烂丢人,则是另一回事。 国内不是没有做得出色的杂志。 《卷宗》《桑拿》《悦游》……虽小众,这些杂志却始终质感满满。 从流行属性到美学属性,都做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卷宗》 (18.7、19.1、20.4) 对中国传统和民俗的关注及展现,更是值得褒奖。
 《桑拿》(003号刊) 《悦游》(21年1号刊) 其实,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审美眼光和人才。 正相反,我们拥有的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文化宝库、美学积淀。 也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 关于“偷文化”的争议,我还有另一层概叹。 这问题的核心,不仅在于谁是文化的创始人,更在于,谁是文化的强势者。 历史上,扮演这个强势角色自然是我们。 但如今旁人已经把文化元素用到某种极致,甚至形成了一套在国际上有说服力的自创美学。 这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
 Vogue Korean(21.2、19.6) 尊重美,维护美,表现美。 不只是为了做好一份杂志,一出电影,一部剧。 而也关乎我们的文化认同,以及我们的文化底气。 我们看似从来不缺这底气。 但底气代表的绝不仅是创造它、拥有它,更是用好它、表达它。 时尚不仅是一个产业,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我们的一张“脸”。 其上勾画着彰显中式审美的油彩,也描绘着代表民族性格的脸谱。 回头去看近百年前的国产时尚画报《良友》和《玲珑》。

 时代久远,可一点没妨碍它们把国民风尚呈现得生动迷人。 性感香艳的、健康大气的、奔放自信的、文艺知性的…… 我们可太懂“美”字怎么写了。 可到九十年代,只剩港台小众杂志能做到真实记录、完美呈现这份独属于中国面孔的气质。 张艺谋、赵雅芝、刘德华、张国荣,P.S.当时《霸王别姬》还没上映 再到如今,这张“脸”不但连年邋遢着、油垢着。 甚至还被勾勒成他人的轮廓,反让我们失却了自己的面目。 多悲哀。 我们太习惯于对这个圈子的丑态或无脑吹捧,或嬉笑怒骂,或冷嘲热讽。 在追赶所谓潮流的过程中,反而丢失了许多东西。 比如,一些人人生而自带的美。 比如,一些代代凝念出来的美。 看笑话之余,背后被笑的其实是谁? “时尚”大片们,别再丢我们的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