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22-04-26 13:00 |
王朝的更迭是封建历史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很多人都不明白,既然怎样都无法改变最后走向同样的命运,那么为什么又要起义造反呢? 《水浒传》一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在时代的漩涡中,这些底层的人民为何要奋起一搏。同样,这本书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不过,在《水浒传》中有意思的是,当时起义的队伍可不止宋江一支,南方的方腊队伍更加成熟,规模更加宏大。[attachment=2255341] 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为何不去投奔方腊,而要投奔宋江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方腊何许人也 方腊出生在睦洲、南方地区,北宋时南方的发展并不好,甚至被称为蛮夷。而方腊的家族也是利用这一点,装神弄鬼,来震慑当时的百姓——就像现在的邪教蛊惑百姓一样。 方腊在当地也有一定的话语权,时值睦洲有人造反,方腊便放出谣言说是自己在河边以水为镜,发现自己身穿天子服,头戴天子冠。这也为他后来起义埋下了伏笔。 当时,南方就是被一些土地主给把控着,他们官官相护,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方腊有一座漆园,也经常被那些土财主敲竹杠,他们强征方腊漆园的木材,使得方腊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attachment=2255338] 宋徽宗喜爱吟弄风月,也喜爱稀奇的古怪小玩意儿。高俅就是因为踢蹴鞠踢得好,所以被皇帝赏识,所以各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都是挖空心思想办法。 睦洲的官员则准备进献“花石”,大部分的百姓都被叫去开采花石,百姓们怨声载道。也正是这时方腊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就是造反,方腊的队伍壮大得非常快,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 方腊的起义 方腊与别的起义领导人不一样,他除了招兵买马外,还会些“神通”之术。他利用这些神通术来控制百姓的思想,所以他的队伍一直坚信方腊就是真龙天子。 起义队伍非常顺利,不久就占领了清溪,睦洲,往南攻到了衢州,往北打到了富阳桐庐,可以说是直指杭州。这一路上,方腊的队伍对待那些官员也是十分残忍,甚至超过“满清十大刑”。[attachment=2255339] 那些地方官员听到了这些,都弃城逃跑,毕竟谁也不想被方腊抓住。这时,这支起义队伍才引起朝廷的注意,宋军派人一路镇压,并废除了寻找花石的命令,方腊的队伍最终也被镇压。 方腊的起义,可以说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起义队伍,极大地动摇了北宋的统治,而宋江的队伍在方腊面前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用朝廷的话说,方腊是反贼,宋江是流寇,两者天差地别。宋江的队伍并未对统治者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观看《水浒传》全书,我们也能看出,宋江除了占据了水泊梁山外,并未占领过哪个城市。 招安前最精彩的战争也是“三打祝家庄”,祝家庄不过是个庄子而已,后期招安后,水泊梁山的各位好汉被安排去讨伐方腊,虽然赢了,可兄弟们也几乎全军覆灭。[attachment=2255340] 并且讨伐方腊时的梁山队伍,还是有着朝廷的支持的。朝廷虽然没有派出将领,但是小兵和后方的供给那是应有尽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水泊梁山与方腊的队伍打斗,他们并没有太大胜算。 等到水泊梁山有了朝廷的加持,才和方腊打了个平手。既然如此,那些想要造反的人应该归顺方腊,为何他们反而都去投奔了宋江呢?原因有三…… 投奔宋江的现实原因 其一,就是天时。时值朝廷已经对方腊有了讨伐之意,如果千里迢迢奔赴南方去参加方腊的队伍,可能走到一半,这支起义队伍就已经被消灭了。 方腊义军是在南方,南方的作战条件与北方并不一样,起义在杭州可能进展很顺利,可是想要再往北方突破,就会很困难。如果造反失败,那么这些英雄就会以“反贼”的名义被绞杀。[attachment=2255342] 反贼在历史上,都是遗臭万年的,宋江的招安心思可谓人尽皆知,加入宋江的队伍也就等于等着被收编。像呼延灼,卢俊义,柴进等人,本就是朝廷的肱股之臣,都是无可奈何之下才落草为寇。 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回朝廷,他们也一定是十分乐意,毕竟可以做清清白白的将军,谁愿意去谋逆呢?就像武松,鲁智深这样对朝廷痛恶的人也能明白,能够青史留名才是最好的。所以梁山就占了招安的天时。 其二,就是地利。方腊起义时,南方的经济水平并不好,南方的百姓也是因为生存不下去才造反的。宋江领导的起义队伍是在相对北方的中原地区,那里经济繁荣,非常的富裕。 逼上梁山的好汉们也不是因为吃不饱饭才起义的,而是因为各种贪官的压迫。所以这两只队伍与朝廷的矛盾点也不相同。[attachment=2255337] 英雄好汉们如果去了北方,可能还要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这和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理想也不相符合。 相反,留在水泊梁山,就不需要为生存而担忧了,梁山有着柴进和李应两座大金山,实在不行就去劫富济贫。就比如祝家庄,只是一个小小庄园,财宝就无数了,足够支撑山寨三五年的粮草。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想法,那么,留在富裕的北方也非常能理解了。而这第三点原因就比较有意思了,它可以说是“人和”,为何会这么说呢? 宋江礼贤下士是出名的。刚入水泊梁山时,就对晁盖十分尊重。自己做了一把手后对手下的兄弟也非常好,每当来了一个威望名气都比自己更好的兄弟时,他也愿意让出自己一把手的位置。[attachment=2255343] 一些好汉是因为官府的逼迫才上梁山,他也会帮他们报仇。有时候还会给自己的兄弟做媒,就像王英和扈三娘一样。正是因为他把兄弟们都当做亲兄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追随者。 总的来说,虽然这些英雄们投奔了梁山,但最后在攻打方腊时牺牲无数。可正如宋江所愿,他们死后也是以国之功臣的身份死去,而不是谋逆被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