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发新歌了。 发行一分钟评论破万。 这么夸张的速度让我惊呼: “原来许嵩没有过气!” 许嵩发新歌了! 还上了热搜。 看到这,好多网友肯定和我一样震惊: “许嵩好火!” 在网络歌曲流行的那段岁月里, 许嵩和汪苏泷,徐良一起并称“qq音乐三巨头”。 当时他们有多红,可以用汪苏泷在《吐槽大会》的说的一句话来概括: “凡是人均消费不超过20块钱的地方,都能听见我的歌。” 但实际上,当时的大街小巷放的都是他们的歌。 身为三巨头之首的许嵩,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在上学路上看到悬挂的广告牌上写着“百度”两个字都让我想到《千百度》这首歌。 那时候走在街上,外放的音乐有几首不是许嵩 , 那时候在学校里,又有谁不会哼几句许嵩, 那时候的我们,不想听课便抄歌词,整整一个本子都是许嵩的歌词。 各种手抄笔记,然后全班借阅翻到掉页。 甚至隔壁班素不相识的同学都跑来借。 那时候网络还没这么发达, 但是学校到处都流传着《玫瑰花的葬礼》背后的故事。 前几天刚刚结束的北京跨年。 《有何不可》的前奏响起来,熟悉的歌词唱出来时, 有多少人的脑海中回响起当年那个少年略带青涩的rap: “大家好,我是vae。这是我即将发表的首张独创专辑自定义,里面的一首推荐曲目,词曲编曲都是我自己,希望这首歌曲,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给大家一种温暖的感觉。”
有人说,我现在不敢听许嵩,太有画面感了,全是青春回忆。 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嵩也曾伴我们走过青春。 那些年,我们也听许嵩。 一提到许嵩,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主流”“网络歌手”, 总之就是“不高级”。 因为是网络歌手出身,比起主流歌手自然低一档。 那时候喜欢许嵩的粉丝总是偷偷摸摸的,不敢声张。 只能偷偷地在耳机里听许嵩,讲出来极可能会遭到嘲笑。 当时的许嵩还站在争议的旋涡中。 因为太红,一个“网络歌手”竟然能压过其他“正统歌手”。 于是,无止境的谣言扑面而来。 肆意诋毁和谩骂。 有人爱他,也有人瞧不上他。 但许嵩面对种种恶意,不解释,不回应。 “两年前,我来到北京,加入了海蝶,彻底走上了音乐这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我只信奉一件事——用作品说话。” 这是许嵩在2013年生日会上说的话。 用作品说话。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 这五个字是非常需要勇气和底气的。 2011年愚人节,许嵩发行了他的第三张专辑——《苏格拉没有底》 。 对他来讲,这是一张里程碑式的专辑。 抛开了以往的情歌小调,许嵩开始玩文字游戏。 开始犀利,开始冷峻。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在后来被开玩笑是“洗粉之作”。 从这张专辑开始,许嵩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探索。 《拆东墙》借古讽今,写拆迁文化。 “兴也苦,亡也苦,青史总让人无奈,更变了朝代,当时明月换拨人看。” 《敬酒不吃》把矛盾指向酒桌文化。 而《千百度》继续延续早期中国风,辞藻华丽却没有堆砌的生硬感。 他照常出歌,但写歌以外的他像隐了身, 不参加综艺,没有曝光率,不见踪影。 许嵩好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另一方面,他却保持着势如破竹的气势, 一直在华语歌坛里占据着自己的位置。 尽管他这么多年一直低调行事,非发歌时间不出来, 但粉丝依旧不减, 《雅俗共赏》评论破两百万, 《胡萝卜须》发行过后,同名书卖到脱销。 哦 胡萝卜须抓住鼹鼠 抛向天空 然后盯住它 盯住它直到手脚折断 抽搐翻滚 脑袋也开花 哦 胡萝卜须不够残忍 颤抖了手 热泪也落下 他可以逃开吗 进退在哪儿 他从未有过家 《胡萝卜须》许嵩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8/2649012d67b34e489d1a2de592fb439a.jpeg)
粉丝甚至都抢不到票。 每次演唱会座无虚席。 如今回头看,许嵩一直坚持当年说的话, 用作品说话。 才能让一个鲜少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艺人,拥有如此之大的流量, 才能让许嵩在流量时代里那么有底气的拒绝流量。 粘在许嵩身上的标签很多。 而且很顽固。 “非主流”到今天为止还是许嵩身上最大的标签。 出道即巅峰。 早期的《灰色头像》《玫瑰花的葬礼》火遍街头巷尾, 在当时《老鼠爱大米》等一系列网络歌曲走红的年代, 作为“网络歌手”出身的许嵩注定成为鄙视链最底层。 成名后又拒绝综艺“洗白”,没有八卦, 只有在发歌或者演唱会时才与大众来一个短暂的交流。 如此低的曝光率注定让许嵩难以摆脱这个标签。 但似乎,许嵩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 他对自己就有着清醒的认知。 “大家现在其实都是网络歌手。” 面对记者的刁难,许嵩坦然, “不管是在网络上被大家认识也好,还是像那些传统唱片歌手,只是载体和渠道不同。” 即使面对着妄断与俯视,许嵩依然不卑不亢。 他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要走的路。 当时的早期歌里,因为结构嗓音都有周杰伦的影子, 被大众冠以“小周杰伦”的称呼。 如果坚持下去,保不齐真的会顶着“小周杰伦”的称号出道。 这也许是一个捷径,但许嵩不想要。 2007年,许嵩还没毕业。 一开始,主持人便犀利起来, “有人说你是周杰伦第二,你觉得呢?” 一般人可能会赞赏一下前辈,说自己还要更加努力。 但许嵩不是,他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笑了, “我还是做自己好了。” 在主持人强势的攻击下,他仍然按自己的节奏走。 “有人觉得是一种赞誉,也有一些不喜欢你的不认可这种风格的也有很多,很正常。” 他说模仿是一个学习的必经阶段, 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同时,他对于来自外界的追捧,质疑甚至是辱骂都表现的云淡风轻, “没有任何一个艺人能让所有人感觉都好了,以后也不会有。” 不靠真人秀博人气,不靠绯闻博关注。 他因为几首歌红极一时,却拒绝蜂拥而至想要签他的人, 原因是想先读完书。 刚毕业后的他找了好几家音乐公司但未果, 因为他想全权制作专辑。 后来他签了海蝶,成为林俊杰的师弟, 因为海蝶答应他可以不参加综艺专心做音乐。 对于为什么那么抗拒综艺, 他淡淡地说, “别人怎么看你重要吗,经过剪辑后的节目让别人真正认识你吗?”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一直就是这样的,别指望我会训练自己变成讨人喜欢的艺人。每个人以自己舒服且坚韧的方式立足于这个世界就够了,如果我们做不到很好的和自己相处,也就不可能与这个世界很好的相处。”
在他的坚持下,许嵩终于把自己从顶级流量上摘了下来。 那时候正是流量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刻。众多选秀节目源源不断。 有人惋惜,假如许嵩答应了《我是歌手》的邀约,可能会比现在还红。 但是时间不能重来,许嵩也不在意这些名气。 就像他的第四张专辑《不如吃茶去》一样,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不如快意人生。 即使面对无数的赞赏与风光, 许嵩仍然对娱乐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步伐, 不疾不徐,不慌不忙。 留出时间旅行,读书,还出了一本摄影集。 自己有海,不赶浪潮。 这是一个关于许嵩采访的标题,我觉得很适合他。 许嵩很清醒,他知道现在的流行或是浪潮不一定是好的, 他要的是在经过实践检验后留下的那些东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108/e5b8f0969314426486bf738a7ef28241.jpeg)
他也知道自己重复以前的风格可能会轻松一些, 听众的接受度可能会多一些, 但他不肯妥协。 从《苏格拉没有底》开始,许嵩开始一系列转变。 你觉得他会继续用情歌霸占听众,他偏偏要写社会, 你觉得他要继续写当下时,他又寄情山水, 你觉得他要回归中国风,他又开始研究布鲁斯摇滚乐。 你不知道他下一张专辑又是什么风格。 因为他知道观众不傻, 他们能分辨出这个艺人到底有没有诚意去做这件事。 从网络歌手到专业音乐人,许嵩花了14年的时间。 今天的他没有其他艺人热度高,但又怎样呢? 他经历过爆红,也回归过平静。 现在对他而言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状态。 我想,这也是粉丝最真诚的祝福。 十二年前刚出校园的青涩小孩,如今已是温文尔雅的成熟男人。 文质彬彬,不善言谈,有时却和粉丝开一些小玩笑。 这些年,许嵩和我们一起成长。 在迷茫的青春期,许嵩替我们唱出了内心的青春悸动; 后来我们长大了,许嵩又带领我们对社会多一份理性思考。 时间很长,其中有人退出了,但更多人选择一起上路。 十年过去,一大批网络歌手消失于大众视线, 有人“去世”,有人被时代浪潮拍下, 在一群吵吵闹闹中,许嵩毅然躲进烟火后, 他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让我们可以骄傲的喊出他的名字, 许嵩。 而你们是他的底气,让他可以做喜欢的事情。 过去的岁月里, 感谢一直陪伴他的你们,路上交错的你们,还有素不相识的你们。 有种青春叫许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