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19-04-16 21:27 |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对袭人印象很差。很多人都说她虚伪、心机,为挣个姨娘的地位,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身体。出卖就出卖吧,做了鬼鬼祟祟的事,还要瞒着别人,还不允许晴雯等人说出来,还要怕丢了一个贤良名,真真虚伪可恨。
 《红楼梦》所写的社会,毕竟是三百年前的时代,当时的价值观与今天人们的价值观是完全不一样。当时男人可以公然三妻四妾,今天的男人谁敢公开提倡废除一夫一妻?当时的主子们可以蓄养奴才,可以随意打骂奴才,今天谁家还会有奴才? 同样的道理,对待《红楼梦》里的人物,我们也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来要求她们。比如袭人这个人,虽然我们对她贬低得很厉害,虽然这个人物本身,的确有缺点,但是,作者曹雪芹却对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有一回的回目叫”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称袭人为贤,这可是曹雪芹亲口说的,而且是在回目上点明了的。或许有人会说,曹雪芹这是在正话反说,明褒实贬。 曹雪芹写红楼梦当然经常用这种手法,但是那只存在于正文之中。在回目之中,曹雪芹都是实话实说,有一说一的。大家不信看看回目的标题,对人物的评价都是很中肯的。 袭人为什么堪称一个“贤”字呢?在古代,称赞某一个人贤,多是指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的一种好态度。都是指他对别人好,对别人忠心,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辅佐别人。
 比如大臣对皇帝忠心,尽力辅佐,那就是贤臣。妻子对丈夫尽心服侍规劝,那就是贤妻。而袭人作为一个奴才,尽心服侍宝玉,满足宝玉的要求,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正路,那她就是一个知礼守礼的好奴才,就是一个贤惠的奴才。 或许有人抨击袭人,都会拿她与宝玉云雨说事儿。袭人与宝玉云雨,引诱宝玉,却口口声声地要宝玉远离黛玉,搬出大观园,这不是两面人吗?这不是虚伪吗?其实,小编认为,这真的是冤枉袭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当时的“礼”是什么含义。 那时的”礼”就相当于今天的核心价值观,但有所不同的是,当时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袭人的身份是什么?她是丫鬟,是奴才,连庶人都不是!她是贾府花钱买来的,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主子贾宝玉要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这是奴才的本分。
 袭人和宝玉有过床褥之事,这是事实,但我们也不能过于责备她。奴才本来就是主子的一件财产,宝玉要求与袭人那个,而且,大家要注意,书中是说“(宝玉)遂强袭人……”,这说明袭人不是主动自愿的,宝玉是强迫的。袭人作为奴才,她要反抗吗? 而袭人担心宝玉和黛玉做出不才之事,也不是双重标准。宝玉和黛玉作为主子,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和千金,他二人的清白,关系着贾府的声誉,也关系到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试想,如果宝玉和黛玉真的有了私情,传了出去,那宝玉和黛玉二人,这辈子可就完蛋了。宝玉不会娶到正经人家的女孩为妻,黛玉也不会嫁给正经人家的公子。
 正是因为袭人所做的一切,符合了当时的主流三观。所以贾府上下,几乎人人都对她评论甚记,(除了老糊涂的李嬷嬷)。小编从不否认,袭人的确耍了一些心机手段,但这些都是在符合“礼”的前提之下做出来的,也都是为了符合一个“贤”字。 小编认为,纵观袭人的的工作成绩,也是堪称一个贤字。在她的管理之下,怡红院从没出现过什么大乱子,她在贾府,人际关系也是第一好的。
 换句话说,对于袭人的“心机”,曹雪芹也是给予了大大的肯定。如果我们再以现代人的道德观来苛责她,可就真的冤枉袭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