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离开女儿国时,唐僧的动作让人费解,争议之声不绝于耳[6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离开女儿国时,唐僧的动作让人费解,争议之声不绝于耳[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b460728710 2019-03-23 12:12
  在《西游记》之中,如果论到惊险刺激程度,女儿国这一回并不突出,但它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的程度,却是非常高的。女儿国的人气之所以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节离奇,令人耳目一新。它完全不是刷怪练级,而是让人浮想联翩。

  在西天路途之中,唐僧师徒经过了很多国家,《西游记》里这些国家的国王,几乎没有一个好东西,这大概也是寄托了吴承恩,对于朝廷的失望。但女儿国国王,算是一个例外,女儿国次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国王唯一的想法,就是留下唐僧与之婚配。女王的诚意是很足的,她表示: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attachment=1904124]

  唐僧这边呢?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万般无奈之下,才假意答应,等到倒换关文后,才溜之大吉的。其实原著之中可没有这么矫情,刚刚听到这个风声,取经团队就由孙悟空做主:师父只管允他,老孙自有处治。

  对此,唐僧没有意见。等到女官说明来意之后,唐僧的反应不是拒绝,而是“低头不语”。女官再次劝说,唐僧也只不过是“越加痴哑”。最后还是孙悟空表态答应,算是同意了这桩婚事。
[attachment=1904125]

  我们可以看到,在原著之中,唐僧并没有当面提出什么反对意见,甚至连取经团队都没有明确拒绝,西凉女儿国,根本就没有使用什么强硬手段。双方是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之中,达成了协议,唐僧半推半就认可了这桩婚事。

  更为关键的是,为了让女王能够盖上印玺,倒换关文,唐僧接受了宴会。要知道,在古代并没有婚姻登记这么一说,民间结婚,通知附近了乡邻一起吃饭,做个见证,就是完成结婚手续,也算是有了夫妻之名。如果再洞房花烛,那就是夫妻之实。从理论上来说,唐僧与女儿国国王,已经是名义上的夫妻。
[attachment=1904126]

  宴会完毕后,唐僧借口送徒弟出门,顺势走入了取经团队。如果是别的国家,免不了又是一番波折。然而女儿国国王只是一介凡人,又是一片真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傻白甜”,没防备这一手,眼睁睁看唐僧离开,只是扯住唐僧道:如何却又变卦?

  在此处,唐僧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不解的动作。他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请注意,在此处,唐僧是“拱手”。什么是拱手呢?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大礼仪,也是俗家的礼仪。唐僧是出家人,一般只有两种礼仪,一种是跪拜大礼,一种是合十礼。在此情况下,显然不适合使用跪拜礼,那为什么不使用合十礼,而采用拱手礼?
[attachment=1904127]

  曾经也有人为之做过解释,有的人认为,这是唐僧出于炫耀心理,我们必须要承认,唐僧有过很多缺点,但他非常低调,不会如此张扬。有的人认为唐僧,是对女儿国国王动了凡心,间接承认了这门婚事。尽管我也认为唐僧,对于女色的抗拒力,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强,但在女儿国时,他低声不语,装傻充愣,不过还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摆脱了女色,并不至于沉沦。
[attachment=1904128]

  要破解当时唐僧的心理,我们需要看看拱手礼的含义。在古代孩童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讲的拱手礼,它其实饱含了三个意思。一是表明自己的敬意,这个大家相对熟悉;二是表明无为而治的意思,要么是皇帝干得好,“垂拱而治”;要么是皇帝被架空了,“少帝拱手而已”。

  第三个意思是表明,做什么事情非常容易,比如贾谊在《过秦论》里所说:“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第四个意思是无能为力,《魏书》就说:“高武子孙所在棊布,皆拱手就戮”。
[attachment=1904129]

  从当时的场景来看,唐僧不可能是第二、第三个意思,表达敬意的成分或许有,但更大可能还是表明,自己无能为力的态度。他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一点元阳未泄。他的一生,就只能是吃斋念佛,早日返回佛界,如果堕入红尘,那就会万劫不复。因此,唐僧无可奈何地做出了这个姿势,我想他一定也考虑了很久。

jj自然 2019-03-23 13:03
唐僧不想走了呀,主要是刚走说了狠话。

一号侦察兵 2019-03-23 18:28
在女儿国时,他低声不语,装傻充愣,不过还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摆脱了女色,并不至于沉沦。

至尊狼王 2019-03-24 00:01
唐僧可能已经把那事给干了

假正经也 2019-03-24 17:54
我看作者的醋劲很大哟!

7842949 2020-04-03 11:0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离开女儿国时,唐僧的动作让人费解,争议之声不绝于耳[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