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n |
2018-11-13 14:50 |
张道士提亲,贾母拒绝,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清虚观之行的重头戏之一。为探明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的玄机,就必须弄贾母清清虚观之行的背景。 第二十八回袭人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这便是贾母清清虚观之行的背景。 第二十九回,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开始,贾母带领贾府小姐、夫人、丫头等看戏去。宝钗笑道:“罢,罢,怪热的。什么没看过的戏,我就不去了。”贾母因又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因为贾母来了,能去的都去了。 清虚观贾母凤姐原意大适意大快乐,偏生出多少不适意事来。第一件事,一个捡灯花的小道士冲撞了王熙凤被打,好在贾母怜爱才被放了,贾母还让贾珍给了银子,不许吓倒人家的孩子。可以说这个倒霉的孩子遇到贾母算是幸运了。 第二件事,就是张道士提亲。原文如下: 张道士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这张道士要给宝玉提亲,这是好事,但贾母的回答颇为耐人寻味,让人琢磨不透。按道理,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他的提议贾母应该会赞同才是,但贾母没有这样做。原文如下: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的回答给出了两个信息,一是以宝玉命里不该早娶,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二是也给张道士留了面子,那就是帮忙打听说,等宝玉大了,以后只要有合适的,不管根基是否配上,只要模样性格好就配得上,不在乎那家子穷。 仔细揣摩贾母的回答,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借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不仅拒绝了张道士的提亲,也拒绝了薛家的金玉良缘,同时回答了贵妃端午节赏礼独宝玉“同宝姑娘的一样”的试探,因为宝钗比宝玉大,按照那个时候女孩出阁的年龄,宝钗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而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他们之间就没有了可能。 第二个意思是贾母透露出,宝玉以后婚娶的条件,要模样好,性格好,这分明是拿黛玉当了模板,只是没有明确地提出来。第六十六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对尤二姐、尤三姐谈论宝玉的婚事时说:“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有人说,贾母不是很喜欢宝钗吗?这是读众误会了。贾母对宝钗的夸赞之语,那只是一种客气的欣赏,与贾母对宝黛的疼爱相比,根本就是两回事。正是因为拒绝了宝钗,拒绝了薛家,贾母在第四十九回才有意拿薛宝琴来遮挡。 无巧不成书,刚好张道士就触碰到了贾母的这条线,所以贾才借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给拒绝了,但因为要给张道士面子,所以才提出了黛玉的标准让张道士去寻找。 这一切都源于贾母对外孙女黛玉的疼爱,不然她可以完全不管。但贾母没有这样做,她承担起寻常外祖母不应承担的责任,她要替黛玉做主,要让黛玉幸福。贾母希望黛玉可以长期留在她身边,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对宝黛的婚事,老太太早已心里有数,只是时间不到,没有说出来而已。第二十九回回目“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福深”的“享福人”贾母为谁“祷福”?显然是为宝黛。 贾母清虚观之行的另一重头戏是金麒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寓意非一,松樵只拿最表层的论述。张道士敬贺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以上对话引出了早于薛家“金玉良缘”的“金玉良缘”。贾母之意何在?若论“金玉良缘”,早就有了,岂待薛家?——此乃张道士提亲,贾母拒绝的继续。 我们看问题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贾母拒绝张道士的提亲是现象,其本质是保全宝黛的婚事。后来“木石姻缘”落了空,那是因为贾雨村制造了“通灵宝玉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