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06-09 08:14 |
众所周知,曹操能够成为汉末三国十七最强大的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迎奉出逃的汉献帝也是曹操与袁绍势力发展的分水岭,“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的曹操势力迅速发展,最终灭亡了袁绍。
 其实在汉献帝率领百官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时候,袁绍也有机会将汉献帝。但他却将这个“天赐大礼”拱手送给了“发小”曹操,也为自己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那么袁绍为什么不肯迎奉出逃的汉献帝呢?
 首先,曹操曾经评价袁绍这个人是“见事迟”,也就是反应慢的意思。曹操跟袁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对袁绍的性格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在很多重大战略问题上,袁绍的反应确实比较慢,迎奉汉献帝也算是一次。
 其次,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逃出长安的时候,袁绍正在与公孙瓒交战,而且当时的战局对袁绍来说有些不利。迎奉汉献帝是需要动用较多兵力和物资的,对于当时的袁绍来说确实也有些“力不从心”。
 最后,汉献帝是董卓废掉汉少帝后立为皇帝的,袁绍当时公开反对董卓废立皇帝,甚至因为反对汉献帝登基而与董卓在朝廷上拔刀相向。正因如此,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袁绍都不完全承认汉献帝刘协的皇位合法性。
 袁绍曾想另立汉室宗亲刘虞当皇帝,这就是曹操名诗《蒿里行》提到的“刻玺於北方”。虽然由于刘虞宁死不从,袁绍另立皇帝这件事没办成,但袁绍跟汉献帝的关系算是恶化了,自然对迎奉出逃的汉献帝不太感兴趣。
 综合来讲,由于另立皇帝导致袁绍与汉献帝的关系本就不好,再加上战争的牵制和个人缺陷,袁绍没有迎奉出逃的汉献帝,拱手给“发小”曹操送了一件大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