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720428] 林冲初上梁山,“白衣秀士”王伦就打起了小九九,他自知“没十分本事”,手下两个傻大个“摸着天”杜迁和“云里金刚”中看不中用,生怕林冲“占强”,要赶林冲下山。 王伦也是读书人,不便直说,于是在宴席将终之际,叫小喽罗托出一个盘子,上面有“五十两白银和两匹丝”。王伦起身说道:“柴大官人举荐将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 很显然,王伦所找的借口十分好笑,彼时的梁山“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是个很有实力的大寨子,哪里就差了林冲一个?王伦话一说出,连朱贵、杜迁和宋万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为林冲求情。王伦却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又让林冲三日内纳一“投名状”,方可入伙。这要是遇到鲁智深,恐怕早就一禅杖把王伦打翻,直接去抢了第一把交椅了。[attachment=1720429] 但林冲是谨小慎微之人,虽然长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貌似张飞一般,却天性温和、宽厚、隐忍,有着典型的多愁善感的文人气质。林冲尽管内心郁闷,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只得答应下来。 林冲等到第三日,恰逢杨志路过,两人恶斗五十回合后被王伦叫停。此时的王伦蓦然间脑洞大开,貌似变得心胸豁达,不但邀请杨志上山喝酒,还力劝杨志入伙,根本不说什么“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也不要什么“投名状”,反而以“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来试图说服杨志。每看到这里,我总想提醒一下王伦,你说这些话,考虑过身旁林冲的感受么? 王伦如此热切地要拉杨志上山,当然不是为了梁山大业,只是为了日后能帮助自己抗衡林冲。[attachment=1720430] 这里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 其一,林冲与杨志相斗五十回合后,“正斗到分际”,也就是说即将分出胜负之时,被王伦叫停了。很明显,王伦是眼看杨志将被林冲打败,才来拉架的。依着王伦的小肚鸡肠,如果是林冲不敌杨志的话,王伦是乐观其成的。也正是他拉了偏架,使林冲没了“投名状”,后来王伦也不好意思再赶林冲下山了。 其二,王伦等人带领林冲、杨志来到聚义厅后,王伦是如何安排座次的呢?“左边一带四把交椅,却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这是明显的拉拢杨志、打压林冲,坐在下首的林冲感受可想而知。 王伦为何这么做?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杨志出身高贵,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 曾应过武举,做过殿司制使官,远比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根正苗红。若杨志留在梁山,便能给梁山增加江湖人望和炫耀的资本。[attachment=1720431] 这说明王伦尽管已沦为草寇,却有着血统崇拜和官场思维。二是杨志此时虽然失意,但已被朝廷赦免了罪行,而林冲得罪的是太尉高俅,且被官府通辑,毫无远见的王伦也怕惹火上身。 王伦收留了林冲,让林冲坐上了第四把交椅,但王伦对于林冲,是有着两手准备的:既用他,但更要提防着他。用他,是看中林冲一身好武艺,官府来征讨时,让林冲冲锋陷阵,替山寨卖命。防着他,是防备林冲做大了势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王伦在山寨管理的问题上,不会让林冲参与进来,也不会让林冲掌控实权。 按常理,林冲上了梁山,还是名义上的第四把手,早该把家眷接到梁山安顿下来,但是林冲在王伦当政期间一直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何?书中有个交待:[attachment=1720432] 因此林冲见晁盖作事宽洪,疏财仗义,安顿各家老小在山,蓦然思念妻子在京师存亡未保,遂将心腹备细诉与晁盖道:“小人自从上山之后,欲要搬取妻子上山来,因见王伦心术不定,难以过活,一向蹉跎过了。流落东京,不知死活。”晁盖道:“贤弟既有宝眷在京,如何不去取来完聚?你快写书,便教人下山去,星夜取上山来,多少是好。”林冲当下写了一封书,叫两个自身边心腹小喽罗下山去了。 林冲为人低调,本是没有野心之人,但处处受到王伦压制和防备,就像是林黛玉进了贾府,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想来也是相当压抑。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林冲不得不小心翼翼,难以下决心接家眷上山,最后导致林妻“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当然这是后话。[attachment=1720433] 当晁盖、吴用等人投奔梁山时,王伦故伎重演,拿出五锭大银,又以“粮少房稀”为借口,要打发他们下山。王伦的这个不仁之举,一下子点燃了林冲心中积存已久的怒火。林冲先是“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掿的火杂杂”,后又拿住王伦,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肐察地搠倒在亭上”,可怜梁山草创之主王伦瞬间死于非命。 林冲、王伦梁山大火并,究竟谁之过? 王伦作为梁山首任寨主,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将梁山视为私有,无容人之雅量。有好汉来投奔梁山,本是壮大梁山实力的好机会,他却患得患失,生怕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林冲有梁山恩人柴进的推荐信函,他也毫不考虑。他这是坏了江湖规矩,成了忘恩负义之徒。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又说“自作孽不可活”,用在王伦身上恰如其分。假如林冲初上梁山,王伦纳头便拜:“林教头之名,如雷贯耳,小可王伦愿奉教头为山寨之主。”林冲不但不会坐寨主之位,反而会对王伦感激涕零,即便肝脑涂地,也要报答大恩。凭他们俩人的文韬武略,哪有后来晁盖、宋江的事儿呢?[attachment=1720434] 王伦之死,林冲就没有责任吗?虽然王伦设置障碍,处处刁难,但毕竟最终收留了林冲,还让他坐上了第四把交椅,应该说王伦对林冲是有恩的。再者,王伦毕竟是一寨之主,林冲以下犯上,按照传统观点,是为人不忠之行为。林冲后来被宋江冷落,这也是原因之一。王伦即便有再大的过错,但罪不至死,完全可以赶他下山,放他一条生路。 林冲、王伦大火并,吴用也逃不了干系。吴用在初次与王伦等梁山头领见面时,就看出了林冲对王伦的不满,于是决定加以利用。且听他对晁盖所说:“小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由他不火并。兄长身边各藏了暗器,只看小生把手来拈须为号,兄长便可协力。”在第二天见面时,吴用果然用言语相激,在林冲发怒时[attachment=1720435] 火上浇油。又暗使阮氏三兄弟分别架住杜迁、宋万和朱贵,让他们动弹不得。 又让晁盖、刘唐挡住了王伦的去路,逼得林冲骑虎难下,不得不对王伦痛下杀手。与其说是林冲杀死了王伦,不如说是吴用断了王伦的活路。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