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123 |
2016-05-17 12:07 |
[attachment=1522588] 孙 坚 关于三国的历史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罗贯中先生的著作《三国演义》与真实的历史差别很大,这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什么历史作品。由于尊刘贬曹的思想严重,在罗贯中的书中,他可以美化了刘备集团的人物,例如诸葛亮和赵云被完全神化。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第一大将,自然也被美化到了极点。像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种段子其实纯属虚构,但一直忽悠了观众600多年。 一、刘关张根本没有大战吕布,华雄也并非关羽所杀 公元190年,为了讨伐盘踞洛阳的军阀董卓,东方诸侯组成了联军。由于处于虎牢关以东,所以被称为关东军。东方诸侯虽然军队众多,但是军心涣散,而且上下完全不是一条心。每个人都想借董卓之手消灭其他队友的实力,然后自己好一步步做大。在东方联军的进攻过程中,根本没有爆发什么的三英战吕布,这是罗贯中为了衬托刘关张编造出来的段子。由于东方诸侯兵力太多,董卓一时之间无力抵抗,只能选择坚守洛阳,为迁都长安赢得时间。就在这段时间内,东方诸侯各个都不敢出兵。只有曹操率领自己的军队出击,由于兵力不足被董卓击败。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曹操和其他诸侯的水平高低,曹操得天下靠得是实力和能力,这方面其他诸侯差得远。[attachment=1522589] 就在董卓认为可以发动反击时,他的南方出事了。长沙地区的孙坚率领军队向洛阳逼近,长沙原来中原,孙坚完全可以不淌这趟浑水。但孙坚有自己的野心,也也想建立自己的事业。孙坚带领军队向洛阳进军,但被董卓的大将徐荣击败。这个徐荣在三国演义上不怎么出彩,但的确是董卓的大将。在此之前,击败曹操的也是这个徐荣。孙坚战败以后,得到了袁术的支援。袁术也没有按什么好心,他自己不敢出兵,就忽悠着孙坚出兵,然后自己再去摘桃子。这次徐荣被董卓调往了其他地方,为了击败孙坚,董卓一口气派出了吕布、华雄、胡轸三个大将。在董卓看来这次万无一失,但是他忘了一点,吕布和胡轸根本就不和,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二、胡轸、华雄被孙坚所杀,董卓亲自出战 胡轸和吕布的矛盾不可调和,华雄也只能在中间打酱油。孙坚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立刻发动了进攻。董卓的军队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进而大败亏输。胡轸当场被孙坚斩杀,吕布依靠武力杀出重围,随后逃回了洛阳。[attachment=1522590] 最命苦的就是华雄,华雄是董卓的都督,在撤退的途中被俘。华雄被孙坚擒获以后,曾试图逃跑,但随后被孙坚所杀。所以说华雄的死和关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温酒斩华雄又是老罗先生的一个段子。吕布逃回洛阳之后,董卓自然是暴跳如雷,因为孙坚还在继续前进。最后董卓亲自出战,两军在距离洛阳90里处展开激战,结果董卓又一次大败亏输,孙坚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董卓战败之后,加速了撤往长安的速度。洛阳城内的官员和普通居民必须全部迁往长安,为了防止各路诸侯占据洛阳这个险要之地,董卓命令火烧洛阳城。洛阳这座帝都被破坏的支离破碎,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在董卓撤退以后,孙坚进入了洛阳城。当时很多人对皇帝还是有所敬畏的,孙坚进入洛阳的第一件事是修复那些汉朝皇帝的坟墓。董卓撤退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命令挖掘了所有皇帝的陵墓。他作为汉臣,这本身就是一种大不敬。[attachment=1522591] 但洛阳已经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孙坚可没有能力恢复洛阳的原貌。随后,孙坚选择了撤回南方,也就在撤回南方以后,与袁术和刘表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至于东方诸侯的联盟也渐渐分崩离析,他们开始相互厮杀,天下反而更乱了。 三、各路诸侯混战,曹操开始崭露头角 董卓败退长安之后,东方的各路诸侯立刻开始了相互厮杀。袁绍和公孙瓒二人是水火不容,在南方,刘表和孙坚也开始了血拼。中原地区的曹操本来家底很薄,但是他利用了中原其他诸侯之间的矛盾,最终一步步壮大。曹操首先击败了徐州的陶谦,保证自己的后方不再有威胁。就在此时一个天大的馅饼正好掉进曹操的嘴里,汉献帝已经从长安逃回了洛阳。但是护卫汉献帝的董承与另一个大臣不和,董承秘密联络曹操前来迎接汉献帝。这样的好事曹操当然不会犹豫,就这样曹操把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地盘许昌,曹操虽然实力不强,但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开始了携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曹操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官渡一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
[attachment=1522592] 孙策让位孙权70年后自己子孙反被诛杀 三国时,小霸王孙策奠定了江东东吴的基业,却不想英年早逝。当时孙策的儿子尚且年幼,为了孙家事业的考虑,他把主公的位置让给了他的弟弟孙权。 这种传位方式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兄终弟及制,在商朝和春秋战国时多有出现,秦汉两朝已不多见。这种办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幼子年少,无力主管事务,出现或被权臣夺位,或被外敌入侵的不利局面。但是这种办法的缺点是,哥哥的后代和弟弟的后代后期多会为了主公的位置闹出矛盾,由亲情转化为一起凶杀灭门案。 既然是历史的规律,孙家自然也不能避免。孙权的确保住了江东的基业,甚至后期自己都称了皇帝。孙权在位期间对孙策的儿子还算不错,先后封为吴侯和上虞侯。后来孙权过世时,这个问题就出现,这江山是孙策给孙权的,那么是不是要让孙策的儿子即位呢?在政权出现了一系列变动之后,孙权的孙子孙皓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任皇帝。[attachment=1522593] 孙策这一边也到了第三代传人孙奉,他依然被封为上虞侯。同为孙策孙权的孙三代,这两个人可以称为兄弟。可是到了公元270年,突然传出了孙皓病故的谣言,东吴的民心居然都转移到了孙奉这一边,依然让他继承皇位。没想到孙皓没有死,这一来孙逢的位置就尴尬了。接下去,孙皓居然痛下杀手,以谋反为名将其杀害。 孙策当初让位的时候,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孙子会是这样的死法。 (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