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5-01-31 20:17 |
拿架又叫摆臭架子,挺招人恨的.可又办法,如果你有求于人,而这个人你又非求不可的话,那么你只能低三下四的去忍受别人的拿架,还得赔着笑脸,装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样子去拍对方马屁,还得把人家当自个祖宗给供起来.其实内心里恨不得一大耳刮子把他给扇到地下.不过老实说,能拿架的人毕竟也是少数,这种人要么是有权;要么是有才.求人的人,往往是你自己没本事办到,才不得不拿热面孔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还得看别人乐不乐意让你去贴呢!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也有二个拿架的人物,而且还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说起他们的拿架故事来,也颇为有声有色.
1,诸葛亮.孔明最著名的拿架就是那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刘备为得一见卧龙,三次赶赴隆中,甚至不惜顶风冒雪,才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但此时的孔明正在午睡,为不打搅高士的美梦,刘玄德便与关,张伫立在茅屋门外良久.刘皇叔恭恭敬敬的拱立于阶下,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来惊动诸葛先生.关,张二人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也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命二人出门外等候.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吟罢,起问童子:"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整好衣冠出迎.之后隆中一对,刘,诸葛二人彼此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鱼水君臣.这一幕也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佳话.
不过要我说,这就是孔明在拿架而已.其实刘备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已经通报过了.第二次来时又专门留下书信.诸葛亮只要吩咐看门的小童一声,定个具体日子就行了.有必要几次三番让人家来回跑吗?还在刘备到来时,仰面朝天睡大觉.自己不是也承认刘皇叔不可怠慢吗?为何不事先告知小童:"老刘来了,随到随叫".怎么会如此疏忽大意?其实他这就是拿架,既抬高自己的身份,又在暗示刘备,在自己眼里,对待他与对待俗客们还是有不同的.这才叫高士,拿架也拿得极其高雅.
诸葛亮还有一次拿架.第85回,"安居平五路"中,魏主曹丕接受司马懿的提议,出动五路大军讨伐蜀国.蜀后主刘禅大惊,召群臣商议,唯独孔明称病不出.后主派近侍去宣召,没用.又命董允,杜琼去丞相府告知此事,又被吃了闭门羹.隔日,多官前去探望,又被挡驾.蜀太后也大惊,欲自去丞相府.被董允劝住,请后主自往.刘阿斗乃亲至相府.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乃徐徐安言曰:"丞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急弃杖跪地曰:"臣罪该万死!"后主扶起孔明,告以魏五路伐攻之事.亮曰:"臣已尽知之.先帝以陛下托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羌王轲比能一路,臣已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羌人素以超为神威天将军,此一路无忧也;南蛮孟获,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人惟凭勇力,其心多疑,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也;孟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令李严亲笔,作书送与孟达.达必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不足为忧也;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把守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臣尚恐不能保全,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东吴一路,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如今只须用一舌辨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复何忧哉!"乃与孔明共饮数杯,出府回宫.
在这一节里,诸葛亮架子拿得十足.火烧眉毛的天大事,被他三言二语,轻轻的一扇就灭了.弄得刘阿斗还开口闭口相父不离嘴,给孔明拼命的戴高帽子.而且诸葛亮在言谈中十分的傲慢,简直无人臣之礼.又是教训"你父亲把你交给我了,我怎么会不管你呢?",又是揶揄"何必劳您来费心呢?",又是跋扈"我早安排好了,没通知你,为了保密."也是,你老子当初请我出山时都得三请四请的,你小子还嫩着呢!有本事自己解决掉,没本事就老老实实的按我说的做就行了.孔明的这次拿架,不但面子挣足,而且还给了蜀国全体上下一个下马威,在这块地盘,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能办大事.
2,司马懿.司马仲达一向以忍出名,不过他要是拿起架来,也真不含糊.辽东公孙渊反,自号燕王,改元绍汉元年.懿领魏主睿之命,率军征讨.屡胜之,兵围公孙渊的老窝襄平.筑土山,掘地道,立炮架,装云梯,日夜攻打不息.箭如急雨,射入城中.渊粮尽,人皆宰牛马而食.人人怨恨,各无守心,欲斩渊首,献城投降.渊闻之大惊,慌令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往魏寨请降.懿大怒曰:"公孙渊何不自来?殊为无理?"叱武士推出斩之,将首级付与从人回报.渊又遣侍中卫演前来.司马懿升帐,聚众将立于两边.演膝行而进,跪于帐下,告曰:"愿太尉息雷霆之怒.克日先送世子公孙修为质,然后君臣自缚来降."懿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何必送子为质?"叱卫演回报公孙渊.演抱头鼠窜而去.当夜,魏军破襄平,公孙渊父子对面受戮.
司马懿在襄平一战中可谓是威风八面,尤其在公孙渊的请降使者面前,那谱摆得十足,架子拿得与诸葛亮相比也丝毫不逊色.连敌人准备向他卑躬屈膝地投降都不允许,非得亲手擒杀之.司马懿此时的形象颇似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这位古代欧洲最著名的青年军事家横渡爱琴海,远征波斯,一路上节节胜利,高奏凯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派人向他求和,愿割地赔款,请他退兵.亚历山大轻蔑地说道:"要么来打败我;要么被我打败."最后在高加米拉,拥有20多万大军的大流士三世被只有不足5万士兵的亚历山大给击败,在逃亡途中被大夏总督所杀.要不是亚历山大为了拯救处于困境中的部下,大流士三世早被他给当场活捉了.司马懿的这第一次拿架就显示出了其先声夺人的气势,也预示着他今后的命运已开始不凡起来了,因为他最大最主要的对手诸葛亮已经归天了.
魏主曹睿死后,曹爽为大将军,独秉魏政.加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尽夺懿之军权.懿亦不语,但冷眼旁观.爽与何晏等每日选色征歌,饮酒作乐.正在兴高采烈之际,忽报吴兵三路入寇.爽不禁失色,商诸晏等,亦无计可施.爽不得已入朝,请司马懿会议军情.谁知懿托疾不赴.朝中大臣,皆向爽问计.爽惶急无策,只得请魏主芳下旨召懿.懿尚推诿于爽.爽急煞,再使光禄勋卢毓,赍诏向懿问计.懿才答道:"芍陂为淮南要冲,现由将军王陵把守,可以无忧.惟樊城岨中两处,必须大将往援,方能却敌."毓还朝复旨,朝臣争嘱曹爽,劝令东征.爽是魂飞魄散,抵死不肯.相持数日,军报二处被吴军围攻,危在旦夕.许洛二都,人心惶惶.司马懿乃自称病愈,出议军事.懿进议道:"岨中民夷十万,流离无主,樊城被围逾月,紧急万分,大将军方握兵权,奈何坐视不救?"爽无词可答,只好说自己无才,特候太傅定夺.懿微哂道:"强场骚动,主少国疑,不乘此时出师却贼,如何安定社稷?大将军能往则往,如若不能,懿虽年老,愿督军一行."朝臣纷纷赞成.懿随即调动军马,克日南征.魏主芳亲率百官,送至津阳城门外.才经旬月,便得奏凯.太傅司马懿振旅而还,献俘行赏,风光无限.
司马懿的第二次拿架,虽没有像前次那么的嚣张,但所取得的效果却比第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老懿的这次拿架,把曹二代爽的脸面给丢了个干干净净,连里子也没给他剩下.别看司马仲达只是简单的装病不出,可给大众留下的感觉就是,没了他还真不行.我们平时有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上:"没了你地球照转."而司马懿却不动声色的做到了------"没有我地球还真不转了".相反,曹爽的表现就太令人失望了,无能到了极点.纯粹一个只知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形象.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司马懿也通过这次拿架,在朝中为自己树立起了绝对的威信.这也是他在日后诛曹爽时,能获得许多重要朝臣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常说某人喜欢摆臭架子.其实架子也不是那么好摆的.首先你要有资本,要自己明白自己是哪根葱,是不是就缺我这道菜就不灵了.就像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位,能居于非我莫属地位的人,才能拿得起架,而且是大架.其次,要见好就收.须知架子好拿,要放下就难了.司马懿是其中的高手,他做到了收放自如.诸葛亮比他略逊一筹.不过他在拿架的同时,也总算给了对方一点脸面.二人有一个共同特征,看人下菜碟.什么时候该拿架,什么时候该放架.门清!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做到了.因为他们明白,会拿架也要会放架,否则,这架子迟早是要被众人给推倒的.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