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看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还是读以蜀汉为正统的《三国演义》,有一些事实是谁都不否认的,就是刘备和关羽都曾投靠或投降曹操,最后又都背叛了曹操。刘备被曹军击溃后,他投靠袁绍,后来又背叛了袁绍。不论曹操还是袁绍,对刘备都很热情、信任:老刘投曹操时刚被吕布击溃,潦倒狼狈,而“曹公厚遇之”,让他做了豫州牧;灭掉吕布后,曹操又亲自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但是老刘恩将仇报,杀了曹将车胄,独占徐州、下邳和小沛。败给老曹后,投奔老袁时,老袁对他同样好,但他一旦重得关羽,就马上“阴欲离绍”,假意要替袁绍联结刘表,想借机叛逃。老袁也相信了他,派他去了汝南。后来他进西川投刘璋,刘璋看重同族情义接纳了他,他又借故灭掉了刘璋。单从朋友信义来说,老刘这人实在是比老曹还“奸”,信不得的。 说曹操奸绝,理由恰恰是老曹与历史上的奸臣相比没有把事情做绝,他的一些做法显示出其独有长处,足以欺骗天下:把自己比作周文王,似乎是忠;批判声讨袁术擅自称帝,自己甘愿做曹侯,似乎是顺;不杀骂过自己的陈琳而爱惜他的文才,似乎是宽;不追挂印出走的关公,似乎是义。老曹知人善任胜过王敦桓温,击乌桓、讨董卓强于李林甫和韩侂胄;掌握国家实权却不废现今皇帝名号,异乎王莽的弑君;把“改革”大业留给儿子,超过急于篡位的刘裕。 如果说刘备是“伪君子”,那么曹操就是“真小人”。但是曹操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小人”,他毕竟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正因是真正的政治家、军事家,而非一般的政客权臣,所以老曹才能有超越历史上一般“奸臣”、权相的上述行为。 其实刘备也不亏为政治家,他的某些背信弃义行为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他的“建国大业”。对于刘备和刘备集团来说,一旦有了崇高目的,手段是可以不计较的。 刘备和曹操的区别,是所打的旗号不一样。由于刘备打的是“仁义”旗号,他才有那么大号召力,才能从河北一个卖草鞋的个体商贩,发展为令吃辣椒的西南地区广大人民臣服的领袖。 那么,“仁义”究竟是手段,还是最终目的?只有老刘自己心里明白。 《三国演义》提倡仁义,从价值立场说没有错。不论统治者的“仁义”口号是真是假,总比公开推广坑蒙拐骗、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强。起码这样提倡不会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