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俄总理在杭州会晤,发布《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并签署海关、卫星导航、投资、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
其中,北极航道合作是中俄《联合公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框架下,在航运开发、航行安全、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发挥北极航道在国际海运中的作用,提升破冰船服务能力。
此前一天,俄罗斯副总理考察宁波舟山港时表示,俄准备将宁波舟山港纳入扩大与中国贸易的相关倡议。
-俄罗斯愿意将宁波港纳入中俄贸易扩展和出口航线多元化的战略性倡议中,其中也包括发展北极航道。发展北极航道是中俄合作一个极具有前景的方向。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大的货物吞吐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位居世界第三。
俄罗斯将宁波舟山港纳入中俄贸易扩展和出口航线多元化战略性倡议,与今年9月宁波舟山港开行的“中欧北极快航”直接相关。
9月23日,海杰航运旗下“伊斯坦布尔桥”集装箱运输船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出发,北上远东,穿过白令海峡经北极东北航道前往欧洲。
10月13日,“伊斯坦布尔桥” 集装箱船抵达弗利克斯托港(英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用时仅21天,比传统中欧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节省22天。该船在驶出北极海域后,在北大西洋遭遇低压气流带来的恶劣天气,船舶降速避浪,比原计划多用了两天。
“伊斯坦布尔桥” 集装箱船抵达弗利克斯托港后,又前往荷兰鹿特丹港(+1天)、德国汉堡港(+1天)、波兰格但斯克港(+3天)。
海杰航运本次首航,也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通航。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次北极航运,是在没有破冰船辅助的情况下完成的。
受洋流、海水积温等因素影响,北极航运季一般从7月到11月。其中,从9月下旬到10月底的这30-40天,是北极海冰面积最小的期间,这段期间北极东北航路几乎无冰,船舶航行不需要破冰船护航。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夏季的海冰面积每十年减少13%。美国大气研究中预测,到2040年9月,北冰洋夏冰可能消失。
那么,北极航线想要全年开行的话,就需要破冰船开路。而破冰船开路,就会增加北极航线的开行成本。
目前,在北极航线的西部海域,大致在“喀拉海-巴伦支海”一线,在破冰船开路的情况下,且在能够抵消成本并保持盈利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全年常态化商业航行。
但在北极航线的东部海域,大致在“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白令海峡”一线,除了7月至11月,其他时间在破冰船开路的情况下,则难以实现商业航行。这是因为冰层厚,破冰船开路费用高;同时破冰船航速仅为2~3海里/小时,时间优势没了;此外,冬春季在重冰环境下航行,需要造价更高的冰级商用运输船。这样,算经济账就划不来。
所以,本次中俄《联合公报》提出,中俄将在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方面加强合作,尤其是提升破冰船服务能力。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发,中俄决定“推动将北极航道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并为此成立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新新航运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于2024年底成立了合资企业北方海航道航运公司,计划打造一支能够常年航行于北极航道的集装箱船队,预期在2027年/2030年实现。
因此,极地破冰船和冰级集装箱运输船将在不久后逐步从“非主流船型”转变为主流船型。
现在,俄罗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破冰船队,也是全球唯一拥有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总数42艘,其中8艘为核动力)。不过,俄罗斯最新式的核动力破冰船(22220型)只能开辟33-34米宽度的航道,无法满足巴拿马船型(需40米宽)、苏伊士船型(需50米宽)在北极航道的通行要求。
所以,俄罗斯目前正在开建破冰能力更强大的“领袖”级重型核动力破冰船(10510型),该类型船可破冰层厚度4.5米,开辟50米宽度航道,且能够以12~13节的航速在极地全年航行。
除了重型核动力破冰船,还需要Arc7 级冰级集装箱运输船。此前,俄方已明确表示,Arc7 级冰级集装箱运输船订单需要中国船厂来完成,因为俄罗斯船厂产能已饱和。
综上,大致在2030年前后,随着中俄“领袖级”重型核动力破冰船、ARC7级极地集装箱运输船投运,北极航道将实现全年常态化通航,重塑全球海权地缘格局。
网友留言:三五十年内,俄罗斯必须和中国绑定,因为俄乌战争的阴魂,不会很快散去……
支持!中俄合作共赢!中俄两国利益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