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2回复

[保健养生]46岁男子为降肌酐,坚持吃尿毒清,两年后复查,结果如何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768
金币
45338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4:45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4) —
46岁,不算年轻但也不是老年人,在这个年纪上医院查出肌酐升高,很多人一下子就紧张了,脑子里蹦出俩字:“尿毒!”。


有的人一着急,就开始各种吃药、找偏方、盲目治疗,结果没治好病,反而越搞越糟。那肌酐高就一定是肾病晚期吗?尿毒清真的能“清”掉肌酐吗?今天咱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聊起,说清楚这个事。
我有一个病人,姓李,46岁,做装修工程的,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就是经常熬夜、喝酒、吃得咸,也不爱体检。两年前因为腰酸乏力去医院检查,顺便查了个肾功能,肌酐147微摩尔每升。
“医生,我是不是得尿毒症了?我同事说肌酐高就是尿毒症!”


我告诉他:“还早着呢,你这叫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最主要是控制病因、调整生活方式,不是光靠吃药。”
但他说他朋友推荐了一个药,叫“尿毒清”,吃了能把肌酐降下来,还能防尿毒症。我建议他先别急着吃,得查清楚原因,看看是不是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这些引起的。但他没听,回去就开始天天吃尿毒清颗粒,按他说的“保命”。
两年后,他又来看我。


“医生,我最近老是乏力,脚肿,脸色也不好,顺便查了个血。”
我一看化验单,吓了一跳:肌酐已经飙到389微摩尔每升,肾小球滤过率(eGFR)只有28,已经是中度肾功能衰竭。
“你这两年到底怎么管的?”
“我一直吃尿毒清啊,也没吃别的,就觉得这个药能把毒清掉。”
吃了两年药,肌酐不降反升,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很多人一看到肌酐升高就慌了,其实肌酐只是肾功能的一个指标,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体型、饮食、运动、脱水等短期因素,也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影响。
肌酐升高≠尿毒症,但要警惕这是肾功能走下坡路的信号。
正常肌酐参考值:
男性:约53-106微摩尔/升女性:约44-97微摩尔/升
一旦超过正常范围超过30%以上,或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就要重视了。


尿毒症不是一夜之间来的,它是慢性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通常要经历5个阶段。我们常说的“尿毒”,其实是肾功能<15%,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排出,才会真正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等典型症状。
早期发现肌酐升高的人,切记别盲目吃药,关键是找出原因。
尿毒清是中成药,主要成分是大黄、黄芪、白术、茯苓、丹参等,理论上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作用。


那它到底有没有用?
根据《中华肾脏病杂志》等权威研究,尿毒清在某些轻中度慢性肾病患者中可以改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但关键是必须配合正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低蛋白饮食、戒烟限酒等。单靠尿毒清“清”肌酐,几乎不可能。
尿毒清中含有大黄等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电解质紊乱,甚至肝肾毒性。一些研究也指出,部分患者长期服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


我常说一句话:尿毒清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清洗剂”,它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中间要不断监测肾功能变化,不能“吃了就不管”。
李先生的教训就在于,他完全忽视了血压、饮食、生活方式等关键因素,一味指望药物“降肌酐”,结果两年过去,肌酐翻了两倍,连透析的边都摸到了。
控制肌酐,最有效的不是药,而是控制原发病。


比如:
· 高血压:降压药如缬沙坦、厄贝沙坦,可以保护肾小球;
· 糖尿病:控制血糖,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
· 痛风:控制尿酸,避免高嘌呤饮食;
· 饮食: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和脂肪肝;
· 生活: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滥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肌酐升高不是“药物战”,而是生活战。


这几年,我接诊了不少像李先生这样的病人,很多人都栽在以下这些坑里:
误区一:肌酐高就一定是尿毒症。其实很多人只是短期升高,比如感冒发烧、吃肉过多、剧烈运动都可能让肌酐短时“飙一下”。
误区二:只吃尿毒清,不管原发病。这就像用香水遮口臭,不治牙病,越遮越臭。
误区三:拒绝正规治疗,偏信偏方。有人吃“野生中药”、有人用“刮痧排毒”,结果一查肾功能,直接“透析起步”。
误区四:等症状出来才重视。肾病早期几乎没症状,等到脸肿、喘不上气、吃不下饭,往往已经到了晚期。


肾病不像肿瘤,它是个“慢火炖青蛙”的病,你不管,它就慢慢拖着你往下走;你要是早发现早治疗,可以稳定几十年都不进展。
很多研究也证实,规范控制高血压、高血糖、蛋白尿,能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
所以我常跟病人说:你不是跟肌酐比赛,而是跟时间赛跑。
我把他重新安排了一次全面检查,发现他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轻度高血压、脂肪肝,饮食上又重口味、烟不离手、夜里还常常熬夜赶工。


我们给他做了详细的生活干预计划:
· 控制盐摄入在每天5克以内;
· 限制动物蛋白摄入,增加植物蛋白;
·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监测血压;
· 用替米沙坦控制血压,同时加用非布司他控制尿酸;
· 停用尿毒清,改为配合肠道吸附剂(如酮酸制剂)。
三个月后,他的肌酐降到了312微摩尔每升,虽然还没回到理想水平,但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恢复不少。
1条评分金币+23
xian209 金币 +23 - 前天 19: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768
金币
45338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8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4:47
46岁男子坚持吃尿毒清两年后的复查结果,需结合其初始肾功能状态、是否配合其他治疗及生活习惯调整等因素综合判断:

1. 若为早期肾功能不全(肌酐轻度升高,如<200μmol/L)
尿毒清作为中成药,主要通过大黄等成分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肌酐、尿素氮等毒素从大便排出,减轻肾脏负担。若患者同时配合低蛋白饮食(减少肌酐生成)、**控制血压/血糖(避免肾损害加重)**等治疗,两年后复查可能出现:

肌酐水平轻度下降或稳定(如从150μmol/L降至130μmol/L,或维持在150μmol/L左右);
肾功能恶化速度延缓(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
临床症状(如乏力、恶心、水肿)减轻。
2. 若为中晚期肾功能不全(肌酐>200μmol/L,或已进入失代偿期)
尿毒清的作用有限,无法修复受损的肾脏病理结构(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此时,即使坚持服用,两年后肌酐仍可能缓慢上升(如从250μmol/L升至350μmol/L),但相比未服用者,进展速度可能稍慢。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未控制,或生活习惯(如高盐、高蛋白饮食、熬夜)未改变,肌酐可能上升更快,甚至进入尿毒症期(肌酐>707μmol/L),需要透析治疗。

3. 关键影响因素
服药依从性:若未按时服用(如漏服、停服),尿毒清无法持续发挥排毒作用,肌酐可能快速上升;
生活习惯:若仍保持高盐、高蛋白、熬夜等习惯,会加重肾脏负担,抵消药物效果;
基础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肾损害的主要诱因,若未有效控制,即使服用尿毒清,肾功能仍会持续恶化。
总结
尿毒清的核心作用是延缓肾功能恶化,而非“根治”肌酐升高。46岁男子坚持服用两年后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初始肾功能状态及综合治疗情况:

早期患者:可能延缓进展,肌酐稳定或轻度下降;
中晚期患者:肌酐仍可能上升,但进展较慢;
若未配合其他治疗或生活调整:可能进展至尿毒症。
需强调的是,尿毒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每3-6个月),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873
金币
542016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92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7:31
肌酐高与尿毒清:从真实案例看科学应对之道

一、肌酐高=肾病晚期?真相并非如此

李先生的案例中,初次检查肌酐147μmol/L时,他便惊恐地以为是尿毒症。这种误解非常普遍。事实上,肌酐升高并不等于肾病晚期或尿毒症。

肌酐的正常参考值与意义
- 正常范围: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不同实验室可能略有差异)。李先生首次147μmol/L已略高于正常上限,提示肾功能可能存在轻度异常。
- 肌酐的本质:肌酐是肌肉代谢的废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肌酐排泄减少,血中浓度升高。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
  -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脱水、肌肉量大等均可导致短期升高。
  - 病理性因素:慢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急性肾损伤等。

肾病分期与尿毒症的关系
尿毒症是慢性肾病(CKD)发展的终末期(第5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常<15ml/min。而李先生首次检查时eGFR虽未提及,但肌酐147μmol/L多对应CKD 2-3期,属于早期阶段。若及时干预,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进展。

二、尿毒清颗粒:能“清”掉肌酐吗?

李先生坚信尿毒清能“清毒”,但两年后肌酐飙升至389μmol/L。这揭示了对尿毒清的普遍误解。

尿毒清颗粒的作用机制与定位
- 成分与功效:主要含大黄、黄芪、丹参、茯苓等,具有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通过肠道吸附部分毒素(如肌酐、尿素氮),减轻肾脏负担。
- 实际效果:
  - [1]明确指出:“尿毒清颗粒一般不能降低肌酐”。其主要作用是缓解慢性肾衰的症状(如恶心、乏力),而非直接降低血肌酐水平。
  - [5]提到:“尿毒清颗粒能降低肌酐、尿素氮”,但强调需“对症使用”,且“不能替代血液透析”。这表明其降肌酐效果有限,且依赖肾功能基础。

尿毒清的局限性与副作用
- 无法根治病因:如李先生案例所示,单纯服用尿毒清而不控制高血压、高尿酸、不良生活习惯,肾功能只会持续恶化。
- 潜在副作用:[11]指出,长期服用可能因增加水分摄入加重水肿,或因大黄成分导致腹泻、电解质紊乱。[16]进一步提到可能引起肝毒性、胃肠道不适及免疫力下降。

三、李先生案例的深层剖析:为何越治越糟?

李先生的肌酐从147μmol/L升至389μmol/L,核心问题在于错误的认知和治疗方式:

1. 忽视病因排查:未检查血压、血糖、尿酸等基础指标,错失早期干预机会。后续检查发现他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脂肪肝,这些正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元凶。
2. 单一依赖药物:将尿毒清视为“救命稻草”,完全摒弃生活方式调整和原发病治疗。正如[2]强调:“降低肌酐最根本的方法是找病因并治疗原发病”。
3. 缺乏监测与调整:服药两年从未复查肾功能,未能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四、科学降低肌酐:关键在于综合管理

降低肌酐的核心不是“清毒素”,而是保护和修复肾功能。结合李先生后续的成功干预,总结以下关键策略:

1. 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 若为高血压肾损害:使用ACEI/ARB类药物(如缬沙坦、厄贝沙坦),既降压又护肾。
- 若为糖尿病肾病:严格控制血糖,使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
- 若为高尿酸血症:服用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避免高嘌呤饮食。

2. 饮食控制:低盐、低蛋白、优质蛋白
- [7][10]均强调低蛋白饮食的重要性。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0.6-0.8g/kg体重,并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为主。
- 限制钠盐摄入:<5g/天,避免腌制食品。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限酒:吸烟损害血管,酒精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肌酐升高。

4. 药物辅助治疗
- 尿毒清颗粒可作为辅助用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肾功能。[15]指出,肌酐<200μmol/L时效果较明显,>300μmol/L时效果有限。
- 必要时使用肠道吸附剂(如药用炭)、利尿剂等。

5. 定期监测
- CKD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肌酐、eGFR、尿常规。
- 急性肾损伤患者需每日监测直至稳定。

五、常见误区警示

1. 误区一:肌酐高=尿毒症  
   如前所述,肌酐升高需结合eGFR、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短期生理性升高无需恐慌。

2. 误区二:只靠药物降肌酐  
   尿毒清等药物仅为辅助手段,无法替代病因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3. 误区三:盲目相信偏方  
   “野生中药”“刮痧排毒”等未经证实的方法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加重肾损伤。

4. 误区四:无症状就不重视  
   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沉默的杀手”特性要求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结语

李先生的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面对肌酐升高,切勿恐慌或盲目用药。正确的做法是:
1. 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2.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严格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4.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定期监测。

尿毒清颗粒可以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手段,但绝非“万能神药”。保护肾脏是一场持久战,唯有科学认知、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延缓病情进展,避免走向尿毒症的深渊。记住,肾功能的维护,“三分治七分养”,生活方式的改变永远是第一位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