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速览
11 月 1 日起,深圳湾不再只有春笋与“春茧”,又多了一组“会呼吸的石头”——深圳湾文化广场(昵称“耳麦”)。它把 18.8 万 m² 的展览、学院、社交、商业全部包进 9 块清水混凝土“原石”,30 m 高“摄云石”天窗一开,云就能进来做策展人。
打卡前必读 6 组数字
1|9 块“石头”:摄云、珍珠、望云、倚虹、衔海、静水、浮水、悬云、流纹,各自独立又用空中连廊串成“石头记”。
2|30 m:摄云石中庭挑高,等同 10 层楼,深圳室内最高“云井”。
3|35 万条:同一矿山开采的曲面花岗岩条,3.26 万 m² 幕墙,远看像海浪被瞬间冻结。
4|0 条明缝:国内罕见的大体量无缝清水混凝土壳体,模板误差 ≤2 mm。
5|33.85 亿元:市财政全额买单,深圳迄今最“贵”文化单体。
6|3 层地下:把货运、库房、轨道交通全部“吞”进地下,地面只留石头与广场,实现 100 % 步行友好。
怎么玩才不辜负“原石”
① 预约:11 月 1-22 日“试运营体验官”免门票,但需提前在“深圳湾文化广场”小程序实名预约,每天限 3 000 人。
② 动线:建议先登顶摄云石 4F 观景台→顺空中廊桥逆时针绕行,9 块石头恰好构成 1.2 km 的“云游”环线,一步一海天一色。
③ 看展:开馆三大首展——
- 《原石:马岩松建筑手稿展》在摄云石 30 m 中庭,悬挂 180 幅手稿,与实时投影的“流云”叠加;
- 《寰宇设计生态展》在衔海石,50 位全球青年设计师用 AI 生成“未来城市器官”;
- 《石头记·新媒体艺术节》在静水石地下 1F,镜面水池 + 激光,把“耳麦”做成 360° 声光电穹顶。
④ 拍照:
- 日出前 30 分钟,站在广场东侧“望云石”外台阶,可拍“石头剪影 + 朝霞 + 春笋”三件套;
- 傍晚 17:45 左右,摄云石天窗会出现“金口”——夕阳刚好落进 30 m 圆洞,手机广角即可出片。
⑤ 交通:地铁 2/11 号线后海站 G 出口,地下通道直达;自驾导航“深圳湾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试运营期间前 2 h 免费。
⑥ 周边串联:广场北侧 200 m 就是深圳湾滨海步道,可骑单车 5 分钟到“春茧”看日落;南侧 1 km 连通人才公园,夜里有无人机灯光秀。
彩蛋
广场正式开放后,每周六晚 20:00 会有一场“云瀑”激光秀——把 9 块石头当成 9 声道音箱,30 m 高的摄云石天窗将喷出人造雾,配合激光打出一朵“数字化雨云”。想占 C 位,记得 19:30 前到静水石台阶。
一句话总结
如果春笋是深圳伸向天空的“箭头”,这组“耳麦”就是城市把耳朵贴回大地,听云、听海、听设计——11 月,来当第一批“听石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