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猎奇]中国最坚固的古城:铁汁浇灌千年不涝,红军八次攻城均以失败告终 [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387
金币
45024
道行
38009
原创
2468
奖券
5004
斑龄
136
道券
117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98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1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41





《——【·前言·】——》

说起中国古城,大家可能会想到西安、南京这些名声在外的地方。

可藏在江西的赣州古城被誉为"中国最坚固古城",它靠的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智慧。

这座城墙用铁汁浇灌,千年不倒;地下排水系统巧妙设计,千年不涝;面对装备精良的红军,它曾让对方八次攻城全部失败。这座古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它在历史中屹立不倒?



“铁水浇墙”的工程奇迹

赣州古城的坚固可不是吹出来的。早在秦始皇时期,这里就被赐名"章贡古郡",但真正让它成为坚不可摧堡垒的是宋代的几次大规模修缮。

宋代嘉佑年间,古城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造。

工匠们用了一种特殊工艺:先用三合土夯实地基,这种土质结实耐用。

再用石灰和糯米汁调制特殊黏合剂,这可不是普通水泥,糯米汁里的淀粉经过发酵,形成了一种天然高强度黏合物。



最狠的是往这些材料里加入生铁熔浆,烧红的铁水直接浇进墙体,冷却后形成钢筋混凝土一样的结构。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城墙又进行了升级改造。工匠们直接把铸铁汁浇筑进墙缝,这种做法在当时可以说是顶尖科技。

铁汁冷却后,城墙的砖石之间形成了金属连接,整面墙成了一个坚固整体。

这就是为什么赣州城墙能抵抗炮火轰击,敌人用炮轰一个洞,也不会导致整面墙倒塌。



普通老百姓也参与了城墙建设。

历史记载,很多赣州本地居民自发捐钱捐物,有的甚至提供家中的铁锅铁器熔化后浇灌进城墙。一座城池,凝结着无数普通人的心血和智慧。

今天的专家研究发现,赣州城墙的砖石缝隙中确实含有大量铁元素,这证明了"铁汁浇灌"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古代工程奇迹。

这种技术让城墙不仅能抗炮击,还能抵抗雨水侵蚀,千年风雨依然挺立!



福寿沟:地下的城市血管

一座城市要长久存在,排水系统特别重要。赣州古城的另一个过人之处就是它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

北宋时期,赣州修建了这个超前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整座城市,主沟、支沟、毛细沟层层分布,形成完整的排水网络。

主沟深达三米多,宽约两米,足够一个成年人站立行走。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大型市政工程。



福寿沟的设计极为巧妙。整个系统利用地势高低差,实现自然排水,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把城内积水排出城外。

沟壁用坚固石材砌成,底部略微倾斜,让水流更顺畅。沟内每隔一段距离还设计了沉淀池,可以过滤杂物,防止堵塞。

更神奇的是,福寿沟的入口处设计了特殊的"水闸",平时能防止老鼠、蛇等小动物进入,雨季时水位上涨,水闸会自动打开,让积水快速排出。这种自动调节系统,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



福寿沟的名字很有意思,据说是取"福寿绵长"之意。

确实,这个系统建成后,赣州城解决了内涝问题,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城市寿命也大大延长。

一千多年过去了,福寿沟的主体部分至今仍在使用,每年汛期依然默默为赣州城排水防涝,这大概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市政设施之一。



红军八战八败的血泪教训

1932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准备攻打赣州城。当时红军刚刚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士气高涨,而驻守赣州城的是国民党第三十军。

红军由林彪、聂荣臻指挥,调动了红一方面军第35军约3万人的兵力。

1月29日,红军发动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他们没想到,这座看似普通的古城会给他们带来如此惨痛的教训。

第一次进攻就遭到了顽强抵抗。国民党军队早有准备,在城墙上加装了重型机枪和火炮,构建了严密的防御工事。



红军虽然英勇冲锋,却无法攻破坚固的城墙。许多战士倒在了城下,第一次攻城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的几天里,红军又连续发动了七次进攻,采用了不同的战术。

有的是正面强攻,有的是偷袭薄弱环节,有的是尝试破坏城墙。但每次进攻都被击退。

最悲壮的是2月6日那次夜袭和地道爆 破。红军决定挖地道,在城墙下放置炸药,炸开一个缺口。

战士们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终于挖通了地道,放置了炸药。爆炸发生了,但城墙只是轻微受损,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倒塌。



原因就是那铁汁浇灌的特殊结构,让城墙成为一个整体,即使局部爆炸也不会导致大面积坍塌。

红军第5军团参谋长侯中英在指挥进攻时不幸被俘,随后遭到敌人的残忍杀害,尸体被悬挂在城墙上示众。

红军第3师第7团在南门一线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两个连的人员。这些惨痛损失让红军指挥部不得不重新考虑攻城策略。

八次攻城失败后,红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的失败,促使红军高层对城市攻坚战进行了深刻反思。

周恩来主动请毛泽 东复出指挥军务,这也成为红军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铁血铸就的城防智慧

赣州城的防御成功不仅仅是靠城墙坚固,还有完备的防御体系。

国民党军队在城内储备了充足的弹药和食物,可以支撑长期防守。他们还在城墙各处设置了交叉火力点,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络。

红军攻城失败的教训很深刻。



一是装备不足,缺乏攻城的重型武器;二是经验不足,此前主要在农村和山区作战,对城市攻坚准备不够;三是低估了古代工程的坚固程度,特别是赣州城那种铁汁浇灌的特殊结构。

这次战役后,红军开始更加重视装备建设和战术创新。后来的长征路上,红军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作战方式,不再盲目硬攻坚固城池。

赣州古城的坚固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古代工程智慧不应被低估。



那些看似简单的古老技术,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铁汁浇灌的城墙、巧妙设计的福寿沟,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赣州城的防御史也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安全不仅依靠物质设施,还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当年百姓捐献铁器、参与城防建设的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结语·】——》

赣州古城,铁汁浇城墙,千年风雨不倒;地下福寿沟,千年排水不涝;八次红军攻城,均以失败告终,却为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座被称为"中国最坚固古城"的赣州,用铁与血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

资料来源:《赣州古城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城防工程技术》、《中国工农红军战役史》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3200
金币
467868
道行
2004
原创
2431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0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33
赣州古城:铁与智慧的结晶

赣州古城,这座被誉为“中国最坚固古城”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技术和智慧在中国历史中屹立不倒。本文将从城墙的建造技术、排水系统的巧妙设计以及红军攻城失败的教训三个方面,探讨赣州古城的过人之处。

“铁水浇墙”的工程奇迹

赣州古城的坚固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宋代几次大规模修缮中的先进技术。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 三合土夯实地基:工匠们首先使用三合土(一种混合了石灰、沙子和黏土的材料)夯实地基,这种材料结实耐用,为城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糯米汁黏合剂:在三合土的基础上,工匠们使用石灰和糯米汁调制的特殊黏合剂。糯米汁中的淀粉经过发酵后形成了一种天然高强度黏合物,使墙体更加坚固。

3. 铁汁浇灌:最令人称奇的是,工匠们将烧红的生铁熔浆直接浇进墙体,冷却后形成类似现代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种技术使得城墙不仅能够抵抗炮火轰击,还能抵御雨水侵蚀,千年风雨依然挺立。

福寿沟:地下的城市血管

赣州古城不仅在防御上表现出色,其排水系统——福寿沟的设计同样令人赞叹。以下是福寿沟的主要特点:

1. 完整的排水网络:福寿沟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整座城市,主沟、支沟、毛细沟层层分布,形成完整的排水网络。主沟深达三米多,宽约两米,足以让一个成年人站立行走。

2. 自然排水:整个系统利用地势高低差,实现自然排水,无需任何动力即可将城内积水排出城外。

3. 自动调节系统:福寿沟的入口处设计了特殊的“水闸”,平时能防止老鼠、蛇等小动物进入,雨季时水位上涨,水闸会自动打开,让积水快速排出。这种自动调节系统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

红军八战八败的血泪教训

1932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准备攻打赣州城。尽管红军士气高昂,但面对赣州城的坚固防御,他们连续八次攻城均以失败告终。以下是红军攻城失败的主要原因:

1. 装备不足:红军缺乏攻城所需的重型武器,无法有效突破城墙。

2. 经验不足:红军此前主要在农村和山区作战,对城市攻坚准备不够。

3. 低估了古代工程的坚固程度:特别是赣州城那种铁汁浇灌的特殊结构,使得城墙即使局部受损也不会大面积坍塌。

结语

赣州古城以其坚固的城墙和巧妙的排水系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程智慧的卓越成就,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座被称为“中国最坚固古城”的赣州,用铁与血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