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传“昆明第一高楼封顶”的说法存在偏差。实际是2021年商业裙楼(低层商业部分)完成封顶,而主塔仅建至十几层(约总高度的1/10)便停工,并非主塔封顶。
2025年10月最新照片显示:主塔仍未完工,顶部围挡装有“I️KM”标识,外立面部分幕墙已安装,但整体处于停滞状态。
📉 2. 项目曲折历程
规划阶段(2013-2016年)
最初规划高度555米,后因地质条件、限高政策等多次调整,最终定为407米。
设计团队阵容豪华:主塔由迪拜哈利法塔团队SOM操刀,副塔由台北101设计师李祖原设计,商业裙楼由深圳湃昂国际负责。
建设阶段(2018-2021年)
2018年全面开工,2021年商业裙楼封顶,但主塔因资金问题仅建至十几层。
为应对昆明8度抗震设防及软土岩溶地质,项目耗时3年完成12轮抗震论证,采用巨型柱+斜撑系统加固。
停工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底,开发商俊发集团资金链断裂,塔吊撤离,工地全面停滞。
总投资额达96亿元,目前沦为“烂尾”状态,复工时间未知。
🏙️ 3. 昆明摩天大楼背景
“春之眼”的地位:规划时为云南第一高楼,业态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及观光。若建成将超越恒隆广场(349米)、泛亚金融大厦(316米)。
同类项目对比:
绿地中心曾规划428米,但未落地;
南亚之门(260米)烂尾7年后于2023年启动重整。
🏗️ 4. 行业困境与政策限制
政策收紧:国家严格限制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500米以上已禁止新建。
市场风险:超高层项目成本高、周期长,易受房企资金链影响。类似案例如深圳世茂深港中心(规划700米)因资金问题被政府收储。
💎 结论
网传“封顶”实为误读,春之眼主塔仍处停工状态。该项目因资金断裂、地质复杂及政策变化多重阻力陷入停滞,成为昆明地标建设中“高开低走”的典型案例。未来能否重启,取决于开发商资金纾困或政府介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