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10月必吃的“生阳暖胃菜”,脾胃好了,阳气足了,安康顺利过秋冬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264
金币
43160
道行
38009
原创
2466
奖券
5004
斑龄
136
道券
117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5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07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48



十月的天儿,渐渐就凉下来了。早晚出门,那股子小风一吹,忍不住就得把衣领拢紧些。树叶子开始变黄飘落,夏天的燥热彻底没了影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秋的清爽与微寒。这季节一转换,咱们的饮食也得跟着变变,不能再像夏天那样贪凉吃冰了,这时候,最要紧的就是暖脾胃,补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好底子。今儿就给大家推荐一道特别适合10月吃的“生阳暖胃菜”——茴香菜。



说到茴香,大家可能更熟悉它作为调料的那股特殊香气。但其实,鲜嫩的茴香菜作为蔬菜,那滋味和功效更是了得!它性温,归肝、肾、脾、胃经,简单的说,就是它能暖胃散寒,理顺气机,助阳道。脾胃虚寒、手脚容易冰凉的朋友,这时候多吃点茴香菜,就像是给身体里生了个小暖炉,从里到外都舒坦。而且它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着呢!

下面,就分享几个用茴香菜做的家常小菜,简单易学,保准您爱吃。



一、 茴香炒鸡蛋

这道菜可以说是最快手也最下饭的,金黄翠绿相间,看着就有食欲。

做法特别简单:

1.把新鲜的茴香菜洗干净,甩干水分,切成碎末。

2.碗里打上几个鸡蛋,加适量的盐,再把茴香碎倒进去,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粒茴香都裹上蛋液。



3.锅里油烧热,把混合好的蛋液倒进去,用筷子快速划散,炒成小块,等到鸡蛋金黄、茴香的香气完全散发出来,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菜,鸡蛋的鲜嫩包裹着茴香的独特香气,吃起来满口生香,暖呼呼的,配米饭、配粥都是一绝。



二、 茴香拌五香花生米

这是一道绝佳的开胃小凉菜,或者下酒小菜。

咱们得先把花生米处理好:

1.花生米提前用清水泡一会儿,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放几片姜、一两颗八角、一小撮花椒和适量的盐,煮到花生米熟透,关火,浸泡入味,口感软硬由您自己喜欢。

2.捞出后可以过一下凉水,沥干备用。茴香菜洗净,沥干水分后切成小段。



3.把放凉的花生米和切好的茴香菜放在一起,加少许盐、一点点香油(或者辣椒油),拌匀即可。花生米的五香绵软,配上茴香清脆独特的口感,越嚼越香,既能温中,又能开胃。



三、 茴香鸡蛋虾皮馅饺子

用茴香做馅包饺子,那可是北方很多地方的经典吃法,鲜美无比!

1.准备馅料:茴香菜洗净,控干水分,切碎。鸡蛋炒熟,用铲子划成碎末。抓一把虾皮,用清水稍微泡一下,沥干。

2.把茴香碎、鸡蛋碎、虾皮混合在一个大盆里,先加入适量的油(比如香油)拌匀,这样可以锁住茴香的水分。然后根据口味加入盐、生抽、少许胡椒粉调味,馅料就做好了。



3.接着就和平时包饺子一样,和面、擀皮、包馅。煮好的饺子,咬一口,皮薄馅大,茴香的浓郁香气、鸡蛋的醇香、再加上虾皮带来的海洋的鲜味,三重滋味在嘴里融合,好吃得停不下来!这饺子,暖胃又营养,全家人都喜欢。

十月的餐桌,添上这么一抹翠绿鲜香的茴香菜,简简单单的做法,就能换来一身的温暖与健康。脾胃好了,阳气足了,身体底子打好了,自然就能少生病,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个秋冬。您也快试试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2068
金币
460615
道行
2004
原创
2430
奖券
3015
斑龄
38
道券
110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7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25
十月秋意正浓,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加大,空气逐渐干燥,人体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咽喉不适、便秘等。同时,随着阳气收敛、阴气渐盛,人体新陈代谢也相应减缓,此时饮食应顺应自然规律,遵循“滋阴润燥、养肺益气、少辛增酸、温补不燥”的原则,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秋冬季常见疾病。以下是针对秋季气候特点的饮食调整建议,系统而深入地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

---

一、以“润”为主:滋阴润燥,养护肺脏

中医认为“肺主秋”,肺喜润而恶燥,秋季燥邪当令,最易伤肺。因此,饮食首重“润肺”。应多摄入具有生津润燥、清肺化痰功效的食物。

- 推荐食材:梨、百合、银耳、莲藕、荸荠、蜂蜜、白萝卜、枇杷、柿子、杏仁。
- 经典搭配:银耳莲子羹(滋阴润肺)、冰糖炖雪梨(缓解干咳)、百合粥(安神润肺)。
- 科学依据:梨富含果胶与水分,能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银耳多糖可增强免疫屏障,对抗呼吸道感染。

> 深层解读: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空调房内长期处于干燥环境,叠加秋季天然燥气,形成“双重干燥压力”。因此,润肺不仅是季节养生,更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补偿性调节。

---

二、调和脾胃:健运中焦,提升吸收力

秋季虽宜进补,但不可急于大补或油腻厚味,否则易导致“虚不受补”或湿阻脾胃。应先调理脾胃功能,使后续营养得以有效吸收。

- 宜食:山药、南瓜、小米、红枣、扁豆、茯苓。
- 推荐食谱:山药红枣粥、南瓜小米糊、茯苓饼。
- 禁忌提醒:避免过量食用寒凉瓜果(如西瓜、黄瓜),以免损伤脾阳。

> 延伸思考:脾胃为“后天之本”,秋季是修复夏季湿热耗损的关键期。通过温和健脾,可为冬季“藏精”打下基础,体现中医“未病先防”的前瞻性智慧。

---

三、增酸少辛:平衡五味,收敛阳气

《黄帝内经》有言:“秋冬养阴”,秋季阳气开始收敛,应减少辛辣发散之品,适当增加酸味食物,以助肝气收敛、防止肺气过亢。

- 少食:辣椒、葱、姜、蒜、韭菜、羊肉(燥热助火)。
- 多食:葡萄、石榴、苹果、柠檬、乌梅、山楂。
- 实用建议:可用乌梅汤替代部分饮料,既能生津止渴,又可敛肺止咳。

> 文化视角:古人云“秋不食姜,令人泻气”,并非绝对禁食,而是提醒人们在秋季慎用辛温升散之物。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哲学中的节制与顺应之道。

---

四、适度温补:为冬藏蓄能,但忌燥热

秋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季——既要弥补夏耗,又要为寒冬储备能量。此时可逐步引入温补食材,但需讲究“平补”、“缓补”,避免上火。

- 适宜进补食材:鸡肉、鸭肉、牛肉、莲子、芡实、核桃、黑芝麻。
- 推荐搭配:莲子百合炖鸡(润而不腻)、黑芝麻糊(补肾润肠)。
- 特别提示:北方地区气候更寒,可稍早进补;南方湿热未尽,则宜延后并注重祛湿。

> 现代应用:都市人群常因工作压力导致“阴虚火旺”,即使体虚也不宜直接服用人参、鹿茸等大热之品。建议选择石斛、玉竹、沙参等“清补”药材,实现“补而不燥”。

---

五、顺应地域与时令:个性化调整,因地因人制宜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饮食调整亦应“看天吃饭”。

| 地区 | 气候特点 | 饮食建议 |
|------|----------|----------|
| 北方(如北京、东北) | 干燥寒冷早至 | 加强润燥+适度温补,可用羊肉汤配萝卜,驱寒不燥热 |
| 南方(如广东、福建) | 湿热残留,早晚凉 | 重在祛湿健脾,可饮五指毛桃汤、赤小豆薏米水 |
| 西部高原(如云南、四川) | 昼夜温差极大 | 注重保温与润养结合,多吃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红薯) |

> 高阶思维:真正的养生不是照搬菜谱,而是建立“气候—体质—饮食”三位一体的动态调节模型。例如,阴虚体质者应加倍润养;阳虚者可提前温补;痰湿体质则需先化湿再进补。

---

结语:饮食即生活哲学,秋养贵在“顺时而食”

十月饮食的调整,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生活方式。通过润肺、健脾、调味、缓补、因地制宜五大策略,我们不仅能缓解秋燥不适,更能借此契机重建与节气的连接,提升整体生命质量。

> 正如《饮膳正要》所言:“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  
> 饮食之道,在于知时、识体、懂味、守度——这才是中华食养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这个清爽微寒的秋天,不妨慢下来,为自己熬一碗温润的银耳羹,感受食物带来的安宁与力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