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 2等AI视频技术短期内更可能通过工具属性重塑影视行业的创作流程与生产关系,而非直接催生「AI抖音」式平台。
📌 行业变革的核心逻辑
AI视频技术对影视行业的影响,类似“从胶片到数字”的技术革新,重点体现在降低创作门槛与提升生产效率两方面1。例如,导演吉星曾用AI解决道具建模经费不足问题,音乐总监通过AI歌手完成主题曲送审1。这种工具属性的渗透,正推动行业从“专业壁垒高”向“创作平权”过渡,普通人也能借助AI实现影片级创作1。
🧩 技术落地的关键表现
领域 具体变化 案例/数据
创作流程 简化“文字→图片→视频”的“炼丹”过程,提升可控性(如首尾帧、参考视频功能) Sora 2支持10秒视频生成,人物一致性与复杂表情生成能力显著提升3。
商业模式 B端/P端工具付费为主,C端平台属性尚未成熟 Vidu、爱诗科技等厂商获数亿融资,聚焦影视、营销垂直领域1。
行业生态 巨头通过投资代理人战争,加速技术迭代与规则重构 阿里领投爱诗科技,百度关联企业Vidu获博华资本投资1。
✅ 短期趋势与挑战
机会:AI短剧(如《明日周一》1亿观看量)、虚拟演员(如Tilly Norwood)等商业化探索验证市场潜力14。
风险:版权争议(Sora 2默认允许使用未opt-out的版权内容)与行业抵制可能延缓落地3。
结论:2025年或成AI影视应用元年,但“AI抖音”需解决C端内容生态与版权合规,仍需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