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走廊引子:一个道士眼中的“农牧交错带”
在公元1221年,长春真人丘处机先生以年迈之躯,受蒙古汗铁木真之邀,远赴中亚。这段旅程的起点,正是燕赵大地的西北角——野狐岭。野狐岭之战决定了蒙古与金国的命运走势,前者强势崛起,后者由盛转衰。丘处机先生的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冒险,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重要插曲。
站在“河北西北角”看中原塞外
野狐岭位于今河北张家口万全县,是燕山北坡的一部分。这一带是农牧交错带的重要区域,也是历史上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线。丘处机先生在野狐岭上俯瞰太行山脉的群峰,北顾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这一地理节点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线,更是人文地理的分界线。
中国农牧交错带与河北省地理位置关系
农牧交错带是指农耕区与牧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一地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北省西北部的野狐岭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理节点。它位于被后人称为“农牧交错带”的区域,后来又有人画出一条界定人烟疏密的“胡焕庸线”也大致从此地西北侧穿过。
河北名称的由来
“河北”名称正式出自唐代“河北道”。但是,它的代称“燕赵大地”则来自更早的战国。战国时期,燕赵双雄的中心都在大河北地区。赵国鼎盛期疆域远大于今河北省,但其主要拥有河北中部和南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地区,为燕国所有。燕赵大地,其实是包括京津在内的大河北地区。
河北的历史地理变迁
从汉代到隋代,基本以“州”为大行政区。冀州区域基本上是赵国在河北境内的疆域。幽州,则是燕国旧地,其西南部代郡的一部分+上谷、渔阳、涿郡、右北平郡,基本上为今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区。这一格局基本上保持到隋代。
唐代设立的“河北道”构成了今河北省的基本版图。宋金时期,河北路继承了河北道的设置。明代在原河北路基础上设北直隶省,清代则将北直隶省改为直隶省。
河北大平原与海河文明
河北大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是今京津冀主要人口的聚居地。海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三大主力军之一,更是洪荒时代安全的港湾——河北大平原的主要水系。海河孕育的文明最早是在中上游,尤其在今太行山两侧的山西、河北区域。
海河的形象跟河北一样,让外人感到陌生与模糊。一般说到海河文化,人们多将它跟近代崛起的城市天津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海河孕育的文明最早是在中上游,尤其在今太行山两侧的山西、河北区域。
海河流域水系图
海河由五大支流组成,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这五条河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河,经海河流入渤海。整个海河水系所覆盖的区域,就像一把大扇子,最大的两个支流是两侧的扇柄,其他支流构成了一个根根扇骨,而天津市区正好处在这个扇面的顶端。
海河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宝扇。在天津上位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三四千年里,它的中上游,早已创造了诸多辉煌。安阳、邯郸、大同、张家口,以及石家庄周边的灵寿、正定、定州等都是拥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城。
结语
丘处机先生的旅程不仅是一次个人的冒险,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重要插曲。野狐岭作为燕赵大地的西北角,见证了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线。河北大平原与海河文明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希望这段历史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河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