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处暑三忌嘴、到老不后悔”,今日处暑,“3忌”是啥?应吃啥?[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741
金币
336476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今天我们迎来处暑节气,“处”字在古汉语中有“终止”、“躲藏”之意,而“暑”则指炎热。因此,“处暑”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炎热到此为止”或“暑气至此而止藏”。处暑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即将过去,暑热之气逐渐消退,凉爽的秋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而中国北方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雨季结束。


老话说“处暑三忌嘴、到老不后悔”,这是一句民间谚语,这句话跟处暑的天气有很大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天气变化还挺明显的:一是昼夜温差增大,白天可能还有余暑,但早晚寒气渐生;二是气候逐渐干燥,“秋燥”开始显现。正因为这种天气变化,人体状态也会随之调整——脾胃对寒冷的耐受度下降,体内津液易被燥邪消耗,消化功能还没完全适应转凉的气候。所以,这些都是我们饮食需要注意的地方。这“3忌”到底是啥?我们应该吃啥呢?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进入处暑后,虽然白天可能仍有暑热,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天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凉,这时寒凉性的食物就别吃了,比如冰镇的饮料、寒凉性瓜果等,这些“寒气”会刺激脾胃,导致体内阳气的升发受阻,脾胃运化功能异常,进而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
另外,对于孩子来讲,长期贪凉还可能让寒气积在体内,埋下慢性肠胃病的隐患,所以,“忌贪凉”是保护脾胃的关键,应该多吃一些滋养脾胃的食物,比如小米、南瓜、山药、红薯、红枣、燕麦等。


食谱推荐:小米南瓜粥
具体做法:
1、南瓜300克、小米100克、1500ml水
2、南瓜去皮切小片,将南瓜和小米清洗干净,再倒入电饭煲中,加入1500毫升水,按煮粥键,等待30分钟即可。


进入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咱们身体也易出现“秋燥”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皮肤干燥等,这些都是因为“燥邪伤津”的表现。而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辛辣燥热食物,会进一步消耗体内津液,加重燥邪对身体影响,可能引发上火、口腔溃疡、干咳等不适情况。
所以,进入处暑节气后,饮食应该以滋阴润燥、温润为主,多吃一些梨、银耳、百合等,“忌辛辣燥热”是缓解秋燥的重要原则。


食谱推荐:银耳红枣羹
具体做法:
1、银耳冷水泡1小时左右,去除黄色的根,用手将银耳撕成小片,控水备用
2、泡好的银耳和红枣放入锅中,倒入银耳量4-5倍的清水
3、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用勺子朝一个方向不断搅拌;再煮20分钟,放入一把冰糖,搅拌几分钟即可。


俗话说“初秋贴秋膘”,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大量进补。因为处暑节气后,人体的消化功能还未完全适应季节变化,如果咱们急于大量食用肉类、油腻食物或滋补药材,比如人参、阿胶等,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后续的营养吸收。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清淡温补,因此“忌过量进补”是避免消化功能紊乱的要点。
所以,处暑不要盲目大补,“清补”为主:补而不腻、润而不燥,既能补充营养,又顺应时节特点,比如萝卜炖老鸭、清蒸鲈鱼、番茄炖牛肉等。


食谱推荐:萝卜老鸭汤
具体做法:
1、锅中加姜片料酒给鸭子焯水,洗净
2、炖锅中倒入焯好水的鸭肉,加适量清水,炖一个半小时左右
3、最后半小时加入白萝卜,快结束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所以,处暑时节要以“清补”为主,核以“润燥、健脾、温和”为原则,既要补充营养,又避免油腻、燥热或寒凉之物给身体带来负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611
金币
364915
道行
2004
原创
2416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9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6小时前
处暑节气的饮食注意事项与推荐食谱

今天是2025年8月23日,星期六,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季节的变化。老话说“处暑三忌嘴、到老不后悔”,这句谚语提醒我们在处暑时节要注意饮食,避免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食物。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三忌”以及推荐一些适合处暑时节的食谱。

一、忌贪凉

进入处暑后,虽然白天可能仍有暑热,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天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凉。这时寒凉性的食物就别吃了,比如冰镇的饮料、寒凉性瓜果等。这些“寒气”会刺激脾胃,导致体内阳气的升发受阻,脾胃运化功能异常,进而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长期贪凉还可能让寒气积在体内,埋下慢性肠胃病的隐患。

推荐食谱:小米南瓜粥

具体做法:

1. 南瓜300克、小米100克、1500ml水
2. 南瓜去皮切小片,将南瓜和小米清洗干净,再倒入电饭煲中,加入1500毫升水,按煮粥键,等待30分钟即可。

二、忌辛辣燥热

进入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我们的身体也易出现“秋燥”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皮肤干燥等。这些都是因为“燥邪伤津”的表现。而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辛辣燥热食物,会进一步消耗体内津液,加重燥邪对身体的影响,可能引发上火、口腔溃疡、干咳等不适情况。

推荐食谱:银耳红枣羹

具体做法:

1. 银耳冷水泡1小时左右,去除黄色的根,用手将银耳撕成小片,控水备用
2. 泡好的银耳和红枣放入锅中,倒入银耳量4-5倍的清水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用勺子朝一个方向不断搅拌;再煮20分钟,放入一把冰糖,搅拌几分钟即可。

三、忌过量进补

俗话说“初秋贴秋膘”,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大量进补。因为处暑节气后,人体的消化功能还未完全适应季节变化,如果急于大量食用肉类、油腻食物或滋补药材,比如人参、阿胶等,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后续的营养吸收。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清淡温补。

推荐食谱:萝卜老鸭汤

具体做法:

1. 锅中加姜片料酒给鸭子焯水,洗净
2. 炖锅中倒入焯好水的鸭肉,加适量清水,炖一个半小时左右
3. 最后半小时加入白萝卜,快结束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总结

处暑时节要以“清补”为主,遵循“润燥、健脾、温和”的原则。既要补充营养,又避免油腻、燥热或寒凉之物给身体带来负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希望以上推荐的食谱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处暑时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741
金币
336476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9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小米南瓜粥的核心营养价值解析
小米南瓜粥是一款营养密度高且易于吸收的传统粥品,其主要营养成分涵盖基础宏量元素与多种功能性物质。每100克粥品中含有碳水化合物32克、蛋白质2.2克、脂肪0.2克,同时富含维生素A、B族、C、E及钙、铁、锌、镁等矿物质。南瓜中的果胶与小米的膳食纤维形成协同作用,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可吸附铅、汞等重金属及放射性元素,实现排毒功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热量仅为21大卡/100克,适合需要控制热量摄入的人群。

小米南瓜粥的多元保健功效
肠胃养护:温和性质可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面愈合,缓解肠胃不适,适合胃病患者及术后调理。
代谢调节:南瓜中的泛胺酸、山奈酚等成分能抑制糖类吸收,辅助降低血糖;丰富的膳食纤维则有助于改善便秘。
身心调理:维生素B族与烟酸可营养神经、改善睡眠;维生素A能保护视力,锌元素对男性生殖健康有积极作用。
免疫增强:维生素C与抗氧化物质协同提升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尤其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科学食用建议与制作指南
适宜与禁忌人群
适宜人群    注意事项
肠胃功能较弱者    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皮肤泛黄

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    需计算总碳水摄入,避免血糖波动
孕产妇、老年人    建议作为早餐或加餐食用
减肥人群    可替代部分主食,提升饱腹感
经典制作步骤
食材预处理:小米浸泡15-20分钟,南瓜去皮切块

熬煮技巧:先煮小米至七成熟,加入南瓜块,小火熬煮30分钟,期间可放筷子防溢。
口感优化:煮烂后捣碎南瓜使粥体浓稠,可根据口味添加少量蜂蜜(建议1岁以上幼儿食用)。
特殊场景的应用价值

在孕产护理中,小米南瓜粥可缓解孕期孕吐反应,其叶酸与维生素B族有助于胎儿神经管发育;产后第一周食用能温和补气血,且不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对于健身人群,可搭配鸡蛋、坚果提升蛋白质摄入,作为运动后加餐兼顾营养与消化效率。需注意的是,食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特殊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小米南瓜粥的热量水平及差异解析
小米南瓜粥的热量因食材比例、熬制浓度及水分添加量不同而略有差异,综合多方数据,每100克小米南瓜粥的热量约为21-46大卡。以下为具体参考数据:

21大卡/100克:来自南瓜粥基础热量记录,可能因南瓜占比高、水分较多导致数值偏低。
30-40大卡/100克:主流观点认为,小米与南瓜搭配熬制后,热量通常在该区间,属于低热量范畴。
45-46大卡/100克:部分数据考虑小米的碳水化合物贡献,若小米比例较高或熬制较稠,热量可能接近此值。
小米南瓜粥低热量的核心原因
食材特性:小米作为粗粮,热量(361大卡/100克生重)虽高于精米,但熬粥时需加入大量水分,实际单位热量显著降低;南瓜本身热量极低(约23大卡/100克),且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

营养结构:二者均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含量极少,且膳食纤维(如南瓜果胶、小米纤维)能增强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
小米南瓜粥的热量相关健康价值
减肥友好:低热量、高饱腹感的特点使其成为减重期间的理想主食,可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帮助控制热量摄入。
肠胃调理: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同时小米和南瓜的温和特性适合肠胃功能较弱者(如术后、消化不良人群)。
营养均衡:除基础热量外,还提供维生素A、B族、矿物质及果胶,兼具养胃、润肺、改善视力等功效。

食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适量食用:尽管热量低,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导致碳水化合物堆积,尤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总量并监测血糖。
特殊人群慎用:气滞、体虚寒者及南瓜过敏者应减少或避免食用。
辅食添加:6个月以上宝宝可逐步尝试(需煮至软烂),但需注意观察消化情况,避免过早添加颗粒状食材。
综上,小米南瓜粥是一款热量可控、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适合多数人群日常食用,尤其在减重、养胃及秋冬养生场景中表现突出。

小米南瓜粥的适宜人群分析
小米南瓜粥作为一款营养丰富、口感温和的传统粥品,适合多种人群日常食用,尤其在健脾养胃、补充营养方面表现突出。以下是其主要适宜人群及原因:

脾胃功能较弱者
消化不良或病后恢复期人群:小米南瓜粥质地软烂、易消化,南瓜中的果胶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小米则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适合胃肠功能较弱者调理肠胃。
老人与儿童:其清淡口感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老年便秘或儿童挑食导致的营养不均衡问题。

需要控制体重或血糖的人群(需合理食用)
健康减肥人群:小米和南瓜均为低热量食材,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并促进新陈代谢,适合替代部分主食辅助减重。
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南瓜中的铬元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且低升糖指数特性有助于缓慢释放能量,但需注意避免添加糖分,并减少其他主食摄入量。


免疫力低下或需要补充营养者
维生素A缺乏人群: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保护视力及改善皮肤状态。
产妇或术后康复者:小米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南瓜补充维生素,二者协同作用可快速补充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中医体质调理需求者
脾虚气滞者:从中医角度,小米和南瓜均入脾经,能健脾益气、增进运化,适合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者食用。
食用注意事项
尽管小米南瓜粥益处较多,但部分人群需谨慎食用:

血糖波动较大者:粥类因糊化程度高,升糖速度快,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体质虚寒或过敏人群:小米性偏凉,虚寒体质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畏寒症状;对南瓜或小米过敏者需禁食。
食用量控制:长期单一食用可能导致胃消化功能下降,建议搭配蔬菜、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瘦肉)均衡营养。

推荐搭配与做法
经典配方:小米+南瓜+红枣,增强养血安神功效,适合女性或贫血人群。
杂粮升级:添加红薯、芡实等食材,提升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含量,但需注意控制总量以避免胀气。
通过合理搭配与适量食用,小米南瓜粥可成为多数人群的健康饮食选择,尤其适合作为早餐或晚餐的营养补充。

小米南瓜粥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小米南瓜粥中的南瓜含有一定糖分,且粥类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过敏体质者:对南瓜或小米过敏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腹泻等过敏反应。
消化不良者:小米南瓜粥富含膳食纤维,过量食用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消化不良。
气滞中满及湿热体质者:南瓜性温,此类人群食用后可能加重气滞、湿热症状,如腹胀、口干口苦等。

小米南瓜粥的食用注意事项
控制食用量:过量食用可能因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
避免与特定食物同食
高淀粉类食物:如糯米面、红薯、山药、芋头等同食,易因淀粉摄入过量引发消化不良。

米醋:米醋中的醋酸可能降低南瓜小米粥的营养价值,影响口感。
红枣:烹饪时加入红枣可能破坏维生素C,增加消化不良风险。
特殊人群谨慎食用:脾胃虚弱者、服用药物者需谨慎,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再食用

银耳红枣羹的制作方法与配方
银耳红枣羹是一款经典的滋补甜品,不同配方和制作步骤可带来多样口感。以下是两种常见做法:

基础经典版
食材:银耳、红枣、冰糖。
步骤:
银耳剪小块,冷水浸泡半小时;红枣去核备用。
银耳入锅加适量水,小火慢煮1小时。
加入冰糖和红枣,继续煮半小时即可。

进阶营养版
食材:银耳25克、红枣15克、陈皮6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
步骤:
红枣去核与银耳同煮30分钟。
加入陈皮再煮10分钟,加冰糖调味。
打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关火。
银耳红枣羹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中医角度
滋阴润肺:银耳归肺经,可缓解肺虚咳嗽、咽喉干痒。
补气养血: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改善气血不足。
安神补脑:搭配枸杞等食材可增强安神效果,提升睡眠质量。
现代营养学角度

营养成分    作用
维生素C、B族    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贫血
膳食纤维、果胶    加速肠道蠕动,帮助排毒
天然胶质    滋润皮肤,减少皱纹
氨基酸、多糖    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食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

需美容养颜、润肺止咳人群3。
便秘、肠道功能较弱者(膳食纤维促进蠕动)。
禁忌与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含糖量较高,需控制摄入量。
痰湿体质者:过量食用可能加重体内湿气。
食材选择:银耳宜选颜色微黄、无异味的优质品,避免漂白过的银耳。
食用频率:建议每周3-4次,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导致糖分摄入超标。

常见变种与搭配推荐
红枣枸杞银耳羹:加入枸杞可增强补肾壮阳、养肝明目功效。
银耳莲子羹:莲子安神固精,适合心烦失眠者(莲子无需泡水,直接炖煮更糯)。
桃胶雪燕银耳羹:添加桃胶、雪燕等食材,提升胶原蛋白含量,强化美容效果。
银耳红枣羹制作简单且营养丰富,可根据个人需求调整配方,搭配桂圆、百合等食材,兼顾美味与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