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饮食注意事项与推荐食谱
今天是2025年8月23日,星期六,我们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即将到来。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习惯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季节的变化。老话说“处暑三忌嘴、到老不后悔”,这句谚语提醒我们在处暑时节要注意饮食,避免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食物。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这“三忌”以及推荐一些适合处暑时节的食谱。
一、忌贪凉
进入处暑后,虽然白天可能仍有暑热,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天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凉。这时寒凉性的食物就别吃了,比如冰镇的饮料、寒凉性瓜果等。这些“寒气”会刺激脾胃,导致体内阳气的升发受阻,脾胃运化功能异常,进而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长期贪凉还可能让寒气积在体内,埋下慢性肠胃病的隐患。
推荐食谱:小米南瓜粥
具体做法:
1. 南瓜300克、小米100克、1500ml水
2. 南瓜去皮切小片,将南瓜和小米清洗干净,再倒入电饭煲中,加入1500毫升水,按煮粥键,等待30分钟即可。
二、忌辛辣燥热
进入处暑后,气候逐渐干燥,我们的身体也易出现“秋燥”症状,比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皮肤干燥等。这些都是因为“燥邪伤津”的表现。而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辛辣燥热食物,会进一步消耗体内津液,加重燥邪对身体的影响,可能引发上火、口腔溃疡、干咳等不适情况。
推荐食谱:银耳红枣羹
具体做法:
1. 银耳冷水泡1小时左右,去除黄色的根,用手将银耳撕成小片,控水备用
2. 泡好的银耳和红枣放入锅中,倒入银耳量4-5倍的清水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用勺子朝一个方向不断搅拌;再煮20分钟,放入一把冰糖,搅拌几分钟即可。
三、忌过量进补
俗话说“初秋贴秋膘”,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大量进补。因为处暑节气后,人体的消化功能还未完全适应季节变化,如果急于大量食用肉类、油腻食物或滋补药材,比如人参、阿胶等,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影响后续的营养吸收。正确的做法是循序渐进、清淡温补。
推荐食谱:萝卜老鸭汤
具体做法:
1. 锅中加姜片料酒给鸭子焯水,洗净
2. 炖锅中倒入焯好水的鸭肉,加适量清水,炖一个半小时左右
3. 最后半小时加入白萝卜,快结束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总结
处暑时节要以“清补”为主,遵循“润燥、健脾、温和”的原则。既要补充营养,又避免油腻、燥热或寒凉之物给身体带来负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希望以上推荐的食谱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处暑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