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广州博览会亮点解析
第33届广州博览会于2025年8月22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B区正式开幕。此次博览会以“双向赋能促循环,新质发明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接近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超过50%。以下是本次博览会的主要亮点:
一、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
1. 前沿技术展示
- 智能制造:集中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如人形机器人、AI中医机器人等。
- 机器人表演专区:首次设立,汇集了近150个机器人,包括跳舞机器人、倒茶机械臂、下棋机器人等。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高擎机电: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多款机器人,其中“小海”凭借萌感外形与超稳步态受到关注。
- AI技术应用:AI系统识别音乐匹配舞蹈动作,AI中医机器人快速精准采集舌象、脉象,给出健康建议。
二、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
1. 智慧养老
- 智能机器人专区:展示全球首款搭载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心理健康机器人、智慧陪伴机器人等。
- 智能助行外骨骼:帮助老年人提高行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2. 医疗健康
- 广州医博会: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类器官、器官芯片、3D打印等生物制药前沿技术。
三、乡村振兴与区域协同发展
1. 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展区
- 对口协作成果展示:连续5年设立乡村振兴展区,展示帮扶协作成果。
- 吴川市展馆:借助白云区对口帮扶协作平台,展示当地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
2. “百园千企”经济协作框架协议
- 技术共享与市场互通: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市场互通,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良性循环。
- 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增强湾区辐射带动能力,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四、国际发明展览会与技能发展大赛
1. 国际发明展览会
- 展览规模: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置多个特色主题展区,如国际展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区等。
- 参展成果: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2. 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 竞赛与交流:通过竞赛和交流促进相关国家间的发明创新合作。
- 论坛与专题活动:举办中国隐形角兽500强大会、知识产权双向路演对接会等专题活动。
五、市场化模式与消费帮扶
1. 市场化模式
- 零投入办展:市财政首次实现“零投入”,坚持市场化模式拓展办展。
- 展览面积增长:不仅原有专业展扩容提质,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展览内容。
2. 消费帮扶专展
- 市场规模与文化底蕴:发挥大湾区市场规模和“食在广州”的文化底蕴优势。
- 参展企业:吸引了来自80个地市、超过320家企业参展。
六、总结
第33届广州博览会通过设立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区、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主题展区、乡村振兴主题展区等多个展区,展示了智能制造、智慧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同时,博览会还首次与国际发明展览会和技能发展大赛联合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和技术交易的促进作用。通过市场化模式和消费帮扶专展,广博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突破,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